抗議活動

含有「抗議活動」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站在聲援訴求的隊伍中,聽著四面八方的人們重複喊著: 「虐童零容忍」、「唯一死刑」 我只感到一股凜然的正義之氣充滿胸口,直到看見前面推著嬰兒車的媽媽,舉起手中的牌子,我再也忍不住流淚。 「剴剴,不痛了。」 真的能不痛嗎?每每看到新聞的描述,偶然看到打上馬賽克的照片,我都不忍心再看,難過得不行。
Thumbnail
🚗 特斯拉股價暴跌,馬斯克分身乏術? 📌 摘要 特斯拉股價在美國時間 3 月 10 日暴跌 15.43%,創下 2020 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並正式跌破去年 11 月川普勝選前的水準。市場將矛頭指向馬斯克擔任川普政府「政府效率部門」(DOGE)負責人,認為他無法專心經營特斯拉。投資銀行下調
Thumbnail
研究中心的牌匾在晨光下被換上了新的標誌,象徵著政府的全面接管。原本充滿自由創意的學術氛圍,正一點一滴地被沉悶的官僚規範取代。抗議活動在私底下悄然蔓延,研究員們對失去自主權的不滿幾乎無法掩飾,然而,一切似乎已成定局。
現行的才德至上思想雖然初衷良好,但卻導致了重大的社會分裂,Brooks 的評論指出,頂大才有的「六大精英原罪」如何撕裂社會,以及他對重新定義菁英價值的呼籲。
Thumbnail
你的文章都很好讀,謝謝分享~ 也想提到可能還有兩個因素(以自己在美國的經驗): 1)現在被右派批評的多元DEI招生制度(意思是很多頂大給特定族群有一定入學額度來確保學生組成夠「多元」。) 2)學校更以盈利而非教育為主(從學費之貴能看出),有些學校與其幫助不適合學生轉系或建議他們休學,反而更傾向於讓他們混學位畢業。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7
哭追肉泥K.Z. DEI 的政策我尚未理解全面,但曾經聽過美國的哲學教授 Peter Boghossian 和大學生的對話。從一些片段中可以發現,過度強調 DEI 反而受限了討論的空間,校園內「左」到不自由,似乎沒有達成該政策預期的多元。 我記得之前最臭名昭彰的就是 University of Phoenix,從學生的負債裡搾取學校的收入。當時聽到這所學校的消息驚覺憤怒,怎麼能如此不要臉地用營利思維來辦學?後來常聽聞關於美國教育界的新聞,似乎營利型教育在美國早已行之有年。
隔年,我父親真的買下了我們的第一個家。我很感謝父母,靠著一個小小的攤位,撫養我們三個孩子長大,也給了我們一個安穩的家。現在,母親年紀大了,還住在那裡。她常說:「吃穿簡單,幸好年老了有個地方住,不用增加孩子的負擔,還能享受自己的生活空間。」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