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追肉泥K.Z.
17
位追蹤者
追蹤
分享閱讀來練習寫作。喜愛火車及郵輪旅遊。是一位在美國打滾的社工師。
獨旅 | 讀旅
17
會員
34
內容數
加入
前往沙龍
🧳分享一些獨旅攻略 📖也分享一些讀書心得 🙈偶爾聊聊美國社工界和助人產業
加入
前往沙龍
發佈內容
我的成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獨旅 | 讀旅
2025/04/05
《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的困境:體制與教育
前情 上篇說到當社工學位逐漸被定型為「成為心理諮商師的最快途徑」,傳統社工職位因低薪高工時不再受歡迎,更可能加速造成傳統社工人手短缺問題,也可能造成更少社工願意往政策面與研究面發展,讓受困人群持續受困。 體制面:非營利的KPI與矛盾服務 傳統社工常見的工作領域通常隸屬非營利(學校、監獄、社
#
諮商
#
社工師
#
社工
3
3
麥康納
3 天前
社工走private practice 還掛社工title嗎 有些 professional 會有PRO BONO,像律師、代理人 還是就社工所畢,當執業諮商師,像執業醫師義診那樣,義諮
哭追肉泥K.Z.
發文者
2 天前
1
麥康納 要的喔~美國諮商師都會在title後面寫下自己的執照。例如心理諮商執照就是LMHC、臨床社工執照就寫LCSW。
1
獨旅 | 讀旅
2025/03/31
《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的困境:產業轉型
美國的社工和台灣一樣,都會遇到低薪高工時外加人手極度不足的三大問題。不過美國的社工界也有自己獨特的困境。美國與台灣的社工產業不同之處(如有錯請指正)在於,美國的社工師(有執照的稱為社工師)是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從事心理諮商和心理治療的,而台灣需要是諮商師/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才可以。這樣的差別,導致社工界
#
心理諮商
#
心理健康
#
社工
4
2
麥康納
2025/03/31
private practice 跟 social work 好像就是矛盾的字呢 當初哪個天才(大概率是個Woke仔)搞出這樣的 policymaking 呀 Woke界最討人厭的 Musk 都做不出來吧
哭追肉泥K.Z.
發文者
7 天前
1
麥康納 的確社工從公眾(public)走入私人盈利(private)是很矛盾的方向。 至於到底為什麼轉變這麼強烈個人覺得應該與社工產業一直很想走向「專業化」有點關係。之後會再看看有沒有類似書籍來了解這樣的轉變。
1
獨旅 | 讀旅
2025/03/24
閱讀筆記|會問問題,才會帶人
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擁有約二十五年經驗培訓個人及企業提升領導能力的講師。光看標題會以為是一本純粹的工具書,好像問出講師給的問題範例就能成為好領導。實際上作者花更多時間對讀者提問,幫助我們探索究竟「領導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背後也可能是每位領導行為背後的信念。與其說知
#
閱讀
#
閱讀筆記
#
閱讀心得
5
留言
獨旅 | 讀旅
2025/02/22
閱讀筆記|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
作者為日本文學教授,認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應該讀書來增進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跟培養專注力。網路上碎片化的資訊無法讓人有深度更無法讓人有深度或知識有效化,而作者介紹的一些方法則能幫助我們過讀書增進對於知識的理解力與深度。 「讀書的最大目的不在吸收知識,而在體驗」- 齊藤孝(《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
#
閱讀
#
書籍
#
閱讀筆記
7
留言
獨旅 | 讀旅
2025/01/21
閱讀筆記|失控的焦慮世代(下)
上一篇說到整個大環境(尤其手機出現以及教養孩子方式的改變)如何讓Z世代成為「脆弱世代」,並體現在自殺率及自殘率上。這篇接續分析大重塑時代下對女孩與男孩不同的影響。 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大重塑 雖然男孩與女孩皆使用社群,但是社群媒體(尤其能上傳照片的類型如臉書和IG)對女孩影響比起男孩更大。也是在
#
心理健康
#
青少年
#
社群媒體
23
4
麥康納
2025/01/21
有趣,落後的時間這麼具體
哭追肉泥K.Z.
發文者
2025/01/26
麥康納 是呀,不過只可惜後進的亞洲當時大概也沒注意到歐美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問題是與手機有關,結果也步上後塵。
獨旅 | 讀旅
2025/01/15
閱讀筆記|失控的焦慮世代(上)
「送孩子上火星之前,先讓他們在地球好好長大吧。」-Jonathan Haidt 本書聚焦在Z世代(一般指1995至2010年前後出生),也是「手機世代」(泛指平板、電玩、智慧型手機)在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大腦如何被這些產品重塑,並導致他們的心理脆弱。Z世代的心理疾病問題都是過去世代在同年齡階段無法攀
#
青少年
#
心理健康
#
社群媒體
4
2
Cave Litergory|數位素養
2025/01/31
目前還沒機會看這本書,但感覺是偏禁止的感覺。聽說澳洲的社群禁令與該書作者提出的觀點也有很大關係。 和您分享我的看法 https://vocus.cc/article/67337482fd897800018d9217
哭追肉泥K.Z.
發文者
2025/02/02
Sharon|數位素養 作者認為十六歲以下都最好不要使用智慧型手機。
獨旅 | 讀旅
2025/01/06
《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與覺醒文化(七):總結利弊
前情 覺醒的度很難界定,因為它是一個意識到不公義的「狀態」而不是像數學公式一樣是有看得見的具體答案。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也必定造成對事情理解與感受的不同。美國社會的確還有各種歧視存在,制度也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即便如此,我們要衝撞的是有害的「體制」,而不是「特定族群」。也因此社會改革仍需要有覺
#
覺醒文化
#
覺醒
#
社工
2
5
麥康納
2025/01/07
這份清醒比現在步入窠臼的所謂"覺醒"像樣多了
哭追肉泥K.Z.
發文者
2025/01/13
麥康納 是的,其實我個人也是差不多體感,或許正好也是通膨持續,迪士尼出產的政確公主爭議,也有越來越多「出走」的前左派跳出來發聲,才讓反彈聲音更浮上檯面吧。 老實說自己應該是小美人魚預告片出來時心裡有種怪怪的感覺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
獨旅 | 讀旅
2024/12/28
《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與覺醒文化(六):多元共融概念(D.E.I.)
前情 過去覺醒文化剛發起時,大多只有文章在主觀評論覺醒文化的利弊,最近發現有研究是探討關於美國覺醒文化(woke/wokeism)與多元共融教育(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對於「促進多元」以及「消除偏見」的成效如何。上一篇說到美國社工可能是最容易被推向極端覺
#
美國
#
社工
#
美國社工
2
2
鋼哥
2025/01/27
1
「閱讀多元價值片段的實驗組更容易認為情境中有歧視的發生」相當反直覺的結論! 不過也很好奇,這是否也跟地區有關?若是在極右派的州(像是 Louisiana)施測,結果會不會截然不同?
1
哭追肉泥K.Z.
發文者
2025/01/27
鋼哥 是的,這也是讓人覺得實驗可能還不足以證實DEI「導致」偏見加深的地方。我覺得我應該會假設右派地區的人受影響會較小(可能連看都不想看🤣),也可能早就很左的人更容易被影響。我也很好奇他們具體是怎麼問測試人這些問題才發現他們的偏見反而加深了。
獨旅 | 讀旅
2024/12/26
《社工觀察》美國社工界與覺醒文化(五):道德準則(Code of Ethics)
前情 雖然前面幾篇說了那麼多社工教導的概念與覺醒文化的關係,但好像沒特別提及這些觀念執行是從何而來也沒給過「覺醒」的定義。全國社工聯合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發布的社工道德準則(Code of Ethics)是一入學就要讀的東西,裡面清楚說到準則
#
社工
#
美國
#
美國社工
6
留言
獨旅 | 讀旅
2024/12/15
閱讀筆記|戰勝思考騙局
書籍資訊 書名:戰勝思考騙局(原文:認知バイアス事典) 作者:情報文化研究所(米田紘康、竹村祐亮、石井慶子) 出版:東販出版 筆記 「世界很複雜,再怎麼努力地正確進行實驗,仍無法摒棄模糊不清的要素。因此想要觀察某個現象的慾望太強時,人就會去相信個人想相信的事物。」 本書是由日本情
#
閱讀
#
閱讀心得
#
閱讀筆記
6
4
Cave Litergory|數位素養
2025/01/31
我近期也在想,台灣民主退化算不算大臭鼠效應?所謂三人成虎,當越來越多人這麼說,就會有越來越多人這麼認為。 根據自由之家的評論,全世界都有民主退化的趨勢,但他們認為台灣最大的問題是兩極化而不是民主退化。
哭追肉泥K.Z.
發文者
2025/02/02
Sharon|數位素養 謝謝分享。台灣民主的確還很年輕,我個人覺得民主進程不會是直線型「進步」,但大方向來說或許還是前進。如果引用對象是學者那就很多人會這麼深信。就像美國現階段或許左右派對於美國民主究竟是進步或退步應該分歧點滿大的,或許各方都是被大臭鼠效應影響,但我其實也不覺得美國民主有倒退,反而是兩極化較重。
vocus 勳章
NFT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