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

含有「政治觀察」共 1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以前有一句成語,叫作三人成虎,也就是只要三個人都說有老虎,就算老虎不存在,一樣可以無中生有,使大家都認為老虎存在。在二戰的時期,納粹黨與大日本帝國的大本營戰報就是利用這點,不斷以不同的身份說差不多的話,最終洗腦了整個社會,控制了主流思想。 各國政府看到之後,也發現了這招很好用,然後就產生六七十年代
一場聲勢浩大的罷免案,最終以「大失敗」告終,無論對於發起者、被罷免者,乃至於整個台灣社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罷免的喧囂歸於平靜,結果已然底定,正是我們停下腳步,進行深層次反思的時刻。這不僅是對單一事件的檢視,更是對台灣民主體制、政黨生態、公民力量以及媒體角色的全面審視,尤其是在民意未竟其功之後。
Thumbnail
飛雪丹紅-avatar-img
2025/08/01
不太對吧?你好像把國民黨、民進黨:誰執政,誰在野,誰發起,誰受挫弄反了?這場726 的大罷免的失敗,受挫的是民進黨(執政黨),受激勵的是國民黨(在野黨)。所謂「公民團體」要罷免的是監督執政黨的在野黨立委,不是要罷免執政黨立委啊。怎麼說「國民黨在罷免案大失敗後,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1
飛雪丹紅 這就是我痛心的地方,我覺得大家都要檢討,這次罷免的結果是大家都輸,而且輸得脫褲子。難道國民黨不需要檢討?誰要把台灣送出去?大家都很清楚,誰執政都好,但不能把執政權送出去,對吧。這場罷免的發起者是誰?就是有人做得太過分,才有罷團的出現,再加上有人的推波助瀾,造成現在的局勢。坦白說全體台灣人都是受害者,而發動這麼做的是立法院的百來位,我說的是全部,藍綠白。亂,現在誰檢討了?沒有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台灣人何嘗不是護國神山,若到時想護卻去護不了,到那時才知道後悔,是來不及的。
臺灣大罷免事件落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臺灣民主韌性、社會分裂以及中國因素的影響。本文分析國際社會從民主制度、社會撕裂、中國觀察、友邦關係以及海外僑民等面向看待臺灣,並提出臺灣應增強社會凝聚力、提升國際信任度的建議。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7/28
這就是一篇理性且有意義的評論。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8
向日葵大叔 真的要想一下,人家怎看台灣的。才不會進退失據。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社會中,台灣的民主制度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而今,我們談論的是一場關於民主、關於正義、關於你我共同參與的「大罷免」。這場運動如同一陣清風,吹過每一個台灣人的心頭,喚醒我們對民主價值的珍視,也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堅韌與勇氣。罷免的起點:民主的聲音罷免,作為台灣
Thumbnail
建立全民防衛體系是台灣提升整體國防韌性的重要策略,以下將針對您提出的三個面向進行詳細論述: 1. 成立民防組織:建立完善的民防組織,負責災害防救、戰時支援等任務。 組織架構: 建立中央、地方、社區三級民防組織,確保各層級的協調與運作。 明確民防組織的職責與權限,使其在災害防救、戰時支援等方面發揮
Thumbnail
提升國防科技實力是台灣確保國家安全的核心戰略之一。面對區域安全局勢的變化與潛在威脅,唯有自主發展先進防衛技術,才能強化嚇阻能力,保護國土與人民。發展無人機、飛彈防禦系統、資安技術及衛星監控等高科技軍備,不僅提升戰力,也減少對外依賴,強化整體防衛韌性。此外,結合產官學研資源,促進軍民通用技術轉移,能帶
Thumbnail
改革兵役制度是台灣強化國防戰力的重要環節。面對區域安全威脅與敵情多變,單靠少數志願役軍人已無法因應全面作戰需求。恢復一年義務役、不分男女皆接受基本軍事訓練,能提升整體戰備素質,培養全民防衛意識。實現「全民皆兵」不僅是軍事策略,更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工程。唯有讓每一位公民都具備自我防衛與保家衛國的能力
Thumbnail
蔡緯嘉-avatar-img
2025/05/26
「推動女性參與」 放棄這幻想吧!直接推女性義務役還比較有效... 男性自願役的幻想也放棄吧,也不是訓練規畫問題 而是軍備爛到只能堪用、甚至擺設,是要怎麼訓練? 用口頭說明就當訓練過了? (算了,每次聊這個,我都會被罵...)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6
蔡緯嘉 有談就代表往前進一步。
強化國際合作是台灣提升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以下將針對您提出的兩個面向進行詳細論述,並強調「全民皆兵」概念的本質與實施的注意事項: 1. 深化與友好國家合作:加強與美國等友好國家的軍事交流與合作,提升防衛能力。合作的重要性: 台灣在軍事資源上相對有限,與友好國家合作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提升
Thumbnail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與台灣總統賴清德分別推動具有爭議性的移民政策,兩者均顯示出對特定族群的排斥傾向,反映出國家安全與族群認同之間的緊張關係,而「誰能留下、誰必須離開」的決策,成為國族想像與政權正當性的試金石。
Thumbnail
任何形式的公開訪談都是一種行銷手段,因為它們的本質在於向觀眾傳遞價值觀與建立信任。這類訪談通常不是單純陳述事實,而是有策略地在說服觀眾。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