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民防衛體系是台灣提升整體國防韌性的重要策略。面對日益嚴峻的區域安全情勢,單靠正規軍隊已難以全面應對多元威脅。透過結合政府、軍隊與民間力量,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強化後備戰力、發展民防系統及基層動員機制,可提升社會整體的危機應變能力與持續作戰韌性。不僅能在戰時支援軍事行動,亦能在平時增進國民安全意識與團結意志,形成堅不可摧的國防網絡,展現台灣社會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能力。

1. 成立民防組織:建立完善的民防組織,負責災害防救、戰時支援等任務。
- 組織架構: 建立中央、地方、社區三級民防組織,確保各層級的協調與運作。 明確民防組織的職責與權限,使其在災害防救、戰時支援等方面發揮作用。 鼓勵民眾參與民防組織,擴大民防力量。 任務內容: 災害防救:負責地震、颱風、火災等災害的預防、救援、重建工作。 戰時支援:負責戰時的傷患救護、物資運送、訊息傳遞等任務。 社區安全:負責社區的巡邏、警戒、安全維護等工作。 訓練與裝備: 提供民防人員專業的訓練,使其具備災害防救、戰時支援等能力。 配備民防組織必要的裝備,如救護器材、通訊設備、防護裝備等。 定期舉辦民防演習,提升民防組織的應變能力。
2. 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加強對水、電、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確保戰時運作。
- 防護對象: 水、電、通訊、交通、能源等關鍵基礎設施。 醫院、學校、消防局等重要公共設施。 軍事基地、指揮中心等國防設施。 防護措施: 加強關鍵基礎設施的實體防護,如設置防爆牆、強化門窗等。 建立備援系統,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在遭受攻擊時仍能運作。 加強網路安全防護,防止網路攻擊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 進行關鍵基礎設施的分散式部署,避免被一舉癱瘓。 應變計畫: 制定關鍵基礎設施遭受攻擊時的應變計畫,確保迅速恢復運作。 定期舉辦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提升應變能力。 加強與民間企業的合作,共同維護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
3. 推動民間緊急應變隊:鼓勵企業、學校等單位成立民間緊急應變隊,提升自衛能力。
- 成立方式: 鼓勵企業、學校、社區等單位成立緊急應變隊。 提供緊急應變隊相關的訓練和資源。 建立緊急應變隊的協調機制,使其在需要時能迅速集結。 任務內容: 初期滅火、傷患救護、人員疏散等緊急應變任務。 協助民防組織進行災害防救、戰時支援等任務。 提供社區居民自衛互助的訓練和指導。 訓練與合作: 提供緊急應變隊成員相關的訓練,使其具備緊急應變能力。 與民防組織、消防單位等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提升應變能力。 進行定期的演習,使民間的緊急應變隊,再災難發生時能有效的運作。
透過建立完善的全民國防體系,台灣可以提升整體國防韌性,有效應對各種潛在的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