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譯

含有「數位轉譯」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對於《光映綺想曲:2021光影藝術展》自然是有更多肯定與期待;而對於 《双融域AMBI SPACE ONE》除了肯定仍需更多觀察。畢竟因為前者是新北市政府作為板橋府中古城街區改造與城市新美學啟動的第三次年度活動,且已定位了它的「特展形式」;而後者則是科文双融旗下的全台首創的全沉浸式數位展演場域。
Thumbnail
我根據自己的構想,畫下【《過氣英雄》跨域敘事多媒共工概念設計圖】提出一些創想。原則是:數位典藏作品、記錄每場表演(整體與個人)、新的觀劇方式(現場或遠距)、開放詮釋/導播、保有漫畫原型與/或概念、善用5G數位服務環境。
Thumbnail
在記得2018年教師節,曾前往講廳去參加黃光男校長~演講【博物館營運新思維】,當天是從台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展品的當時頻仍的借展展示談起的,內容中需標記的重點就是「神秘性」。
Thumbnail
此篇所定義的「替位式主觀視覺」(substitutional subjective-vision): 就是種可以由遠端透過數位鏡頭去實踐的數位替身應用,且使這種替位式數位視覺可以在各個鏡頭設置點間自由地切換。
Thumbnail
最近,個人身份與實體常在數位虛擬世界中, 虛實間飄忽飄忽的~~ 🔷 先是11/24去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錄了虛擬角色的臉部表情與口白,近日內團隊將製作3D虛擬角色。 🔷 接著就是11/25 n 26的校園與澎湖兩場業務的即時/非同步之線上討論、溝通、直播、共筆、資料傳輸,那是種時間分散斷續的碎形散
Thumbnail
在虛擬與實境的展演場域形式辯論中,我們追求的是怎樣的現場感呢? 從心境與數位的疏離談起!! 「現場遠距」這個複合名詞本身就是矛盾的, 是種thereness vs. distance 、 being vs. distant 、 presence vs. absence的對立式差異。......
Thumbnail
連續經歷著智慧語音的科技、同事聊天的酣暢、研究文獻的晦澀,有滿滿的虛擬數位、真人對話、文字思緒之體驗感,且是在數位與真實間的連續擺盪。 最近讀了施登騰所寫的【博物館科技系列:如果博物館能說話?!(新增補版)】(https://reurl.cc/Y1zLxa),對於文中介紹能「正常」對話的「數位語音聊
Thumbnail
想起之前在「博物館電腦網絡Museum Computer Network (簡稱MCN)」(註1)網站上讀到的未處理的舊資料,那就是於MCN 2019年會所公布的【博物館科技憲章 The Museum Technology Charter】規劃構想(原文網址:https://reurl.cc/Mv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