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活泉生命樹的園地

#曠野活泉生命樹的園地含有「曠野活泉生命樹的園地」共 3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浮生漫錄|服事觀念的迷思 內人受邀到台中市忠孝長老教會擔任臨時司琴手,咋晚我送她教會,並在教會和敬拜隊練唱。教會的敬拜隊伍有十多人,爵士鼓手、吉他、鍵盤手、詩班都十分齊全,恰巧敬拜主領蔡長老過去曾有數面之緣,相見十分熟絡。
Thumbnail
2022-05-07
8
曠野活泉|﹝天國八福﹞「義」字小詮說對於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人,一提到「義」,馬上會聯想到《孟子.告子篇.上》這段著名的話: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Thumbnail
2022-05-03
9
曠野活泉|唯Peacemaker配稱為神的兒子 很喜歡上週主任牧師分享的信息。有機會再次思惟《馬太福音》5: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必稱為神的兒子」的意蘊。我們知道上帝曾對耶穌說過:「這是我的愛子」,人們都應聽從祂、敬愛祂,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神的兒子」應指耶穌。:
Thumbnail
2022-04-12
9
﹝葡萄園之歌﹞諭示的六宗罪 《聖經》中的「先知書」,記錄先知的話語,慣於使用譬喻(如:明喻、暗喻、象喻、借喻等等)來代言神意。《聖經》經常提及的物產是葡萄,在《以賽亞書》第5章提及的「葡萄」當然有深刻的寓意。神要我們多結果子,而我們這棵「葡萄樹」究竟是「好葡萄」還是「野葡萄」,就至關緊要了。
Thumbnail
2022-04-11
9
曠野活泉|悖逆的子民神仍救贖 約書亞蒙召作猶大國先知,先後事奉猶大國四朝,前後約60年。當時猶太民族建立的國家已分裂為「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公元前722年以賽亞親眼見到北國滅亡,臣民被擄,而南國上下的表現,卻仍冥頑不靈,眼看也即將步上滅亡的後塵。於是以賽亞將他得之神的「默示」,勇敢說出來。
Thumbnail
2022-04-05
8
聖潔的先知,猶太的聖者 作為先知必須聖潔、與神親近、聆聽神的聲音。因此以賽亞蒙召之時,就已自覺必須聖潔;他深刻體認到聖潔是絕對必要的。聖潔也成為以賽亞服事的中心。以賽亞一方面為神說話,另一方面也為以色列記錄歷史;在歷史的序列中,彰顯神的公義審判以及豐富的救恩。
Thumbnail
2022-04-03
8
誰是蒙神憐恤的人? 今晚參加晚崇,Alex主任牧師以﹝誰是蒙神憐恤的人?﹞為題分享信息,引發我的共鳴與思考。《馬太福音》5:7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這是「天國八福」的第七福。但是,怎樣的人蒙神憐恤呢?一般的理解是:體貼待人、滿有憐憫、滿有同情、有同理心者,必蒙憐恤。
Thumbnail
2022-04-02
8
提防假先知、假教師:成為心思堅固的人 強國不停博弈,戰爭威脅未歇。資源的掠奪、瘟疫的肆虐,持續加溫,使人生活在不確定的氛圍中。2022年,這個亟需「耶和華拯救」的年頭,各個領域都出現不少「達人」,針對未來情勢發出各種預測。在信仰領域,同樣如此。 我看到《彼得後書》第二章有幾段話,非常令人怵目驚心:
Thumbnail
2022-03-30
10
對基督徒品格的省思,基督徒在承受主的恩典時,應如何追求品格的增長呢? 使徒彼得是個漁夫,雖然未受正規教育,也許沒什麼學問,但因謙卑學習,致使他在跟從主耶穌時不斷長進。《彼得後書》中對於基督徒如何增進品格成長,曾有發人深省的教導。
Thumbnail
2022-03-29
7
哀慟的人為什麼有福了? 《馬太福音》第五章紀錄耶穌講述「天國八福」,其中第二福:「哀慟的人有福了」很不易理解。解經家各種說明都有。「哀慟」一般的解釋是「極傷心的哭泣」。一般人會覺得:我正在承受哀慟,這樣的狀態,還可以擁有「天國的福分」嗎?
Thumbnail
2022-03-2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