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出版

含有「2018出版」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中藥舖的女兒》當中的文章以主角阿縝的年齡做為分界,分別以時間序紀錄了家族與周遭發生的大小事。而在那些相對私人的故事背後,其實也隱隱反映了過去傳統農業社會時代的風氣,以及那一代人普遍的樣態。
Thumbnail
4/5中藥舖的女兒
藝式酪梨-avatar-img
2025/08/20
讀完這篇書評,心裡暖暖的。 每個家族都有屬於自己的中藥舖,或許是柑仔店、或許是理髮廳,那些承載記憶的空間總是特別溫柔。 《中藥舖的女兒》確實是那種會讓人想起童年巷弄氣味的作品呢!記憶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有時候一個片段就能牽起整串往事。 湯素貞用文字為我們保存了一個時代的溫度,就像老藥櫃裡的每一味草藥,都有它獨特的香氣和故事。 雖然我們可能沒有中藥舖的成長背景,但那種純真年代的溫度,總是能跨越時空觸動人心。 感謝你的用心分享,讓我也想找時間重新感受一下那個慢慢的、充滿人情味的台灣故事。 有時候,文學最珍貴的不是完美的結構,而是那份真摯的情感吧。
職場讀書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0
藝式酪梨 「保留一個時代的溫度」這樣的形容好貼切!也謝謝你的分享~
《百年孤寂》的時間線跨越了百年(如同書名所暗示),並且以波恩地亞家族在此地從興盛到滅亡的過程為主軸。儘管結合了政治、民族主義、愛情、宗教與神話等不同元素,讀者不難發現其中的情節,就如同他們所使用的名字一般,只是不斷輪迴重演,帶有宿命色彩的文字,也讓人深刻體悟到人生在世的虛幻。
Thumbnail
4/5百年孤寂
以科技、科幻與人性為主題,近年來包含《黑鏡》、《愛x死x機器人》等影集,都吸引不少觀眾。至於文學作品方面,由劉宇昆所著短篇小說集《摺紙動物園》,則是從出版至今,都有人持續在分享,其中的〈狩獵順利〉一篇,更被改編成為《愛x死x機器人》的其中一集。
Thumbnail
麟左馬-avatar-img
2022/07/29
我寫這篇分析的時候,也重點參考劉宇昆這本短篇集 https://vocus.cc/article/62588b10fd89780001eafffd
職場讀書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31
原來如此~
2019年8月,韓國前MBC記者李容馬過世,儘管相較於JTBC知名主播孫石熙,台灣或許並沒有太多人了解這位,曾在第一線見證韓國新自由主義將手伸入媒體,在挺身抗爭之後成功復職,最後卻仍舊因為腹膜癌病逝的韓國知名記者。然而,他在生前所留下的這本作品,卻絕對值得所有關注台灣發展的人,好好閱讀。
Thumbnail
麟左馬-avatar-img
2022/06/10
MBC 的全面罷工,至今仍然是亞洲新聞自由的標竿。有這本書真是萬幸
職場讀書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10
真的!不只是從基層開始 最後還成功達成訴求! 就算是在經常抗爭的韓國 也是難得的案例
在大部分的華文作品中,「文雅」或許是一種潛規則,就算是那些形容暴力、殘酷、醜惡場面、情慾的字句,通常也會稍微修飾。然而,婆羅洲華文文學作家張貴興的作品卻不然,他似乎特別鍾愛以充滿野性的、獸慾的文字,呈現某種如熱帶雨林般燠熱、令人難以忍受,卻又「生猛」的生命力,讓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雨林風格」。
Thumbnail
新創,或許是全球包含台灣,自從蘋果、Google等新型態的企業橫空出世後,最蓬勃發展的公司型態,除了以各種創新的噱頭吸引大量投資人,相對豐厚的薪資與通常更加理想化的願景,更讓許多勞工趨之若鶩。然而,其中卻不乏以「創新」之名,行近似於詐騙之實的不肖份子,2016年起接連爆發醜聞的矽谷生物科技公司「Th
Thumbnail
自從看過《我是許涼涼》之後,一直很好奇作者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她的生活是什麼樣?而她又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小說?看完這本作品之後,這些問題也多少獲得解答。去除掉小說的神秘面紗,《有型的豬小姐》有的是作者的生活日常,沒有了那些「越美麗,越自苦」的情節,卻因為乘載了真實的人生,
Thumbnail
2020東京奧運,台灣選手創下歷年來最多獎牌的紀錄,而在所有得獎選手中,拳擊銅牌得主黃筱雯更因為成長於「父親曾三度入獄」、「由爺爺開計程車養大」等環境中,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一段逆境重生的佳話,似乎也凸顯了一個問題:「難道我們只會在這種時候,看見高風險家庭嗎?」
Thumbnail
陳澄波——死於美術節的藝術家,曾寫下台灣人首次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的紀錄,卻因為二二八事件死於國民黨之手,甚至成為威權政治下的禁忌,一度被除名於正統教育之外。縱使如今距解嚴已久,長期的噤聲卻已經讓他的故事只剩下「帝展」與「二二八受難者」兩個名詞,但不論是輝煌的成就,或是諷刺的結局,都不足以代表陳
Thumbnail
最可怕的歧視,是以平等、慈善之名,包裝同化的企圖。「震顫崗」,美國最早期出現的計畫社區,自詡為先進發達、種族平等、祥和靜謐的典範,任何事物都因為經過仔細規劃,而井井有條。然而,一樁女嬰撫養權的官司、一對外來的藝術家母女,卻讓維繫社區看似正派的信條,變得荒謬不堪。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