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出版

含有「2019出版」共 2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恐怖份子、恐怖攻擊,說到伊斯蘭信仰,這些或許是許多人腦海中會浮現的字眼,尤其在伊斯蘭國擴張時期,恐懼與憤怒更讓人失去想要理解的動機。然而,在這些極端行為的背後,又有哪些因素作用?西方主流媒體傳達的訊息,是否有其盲點?
Thumbnail
如同編輯將文章集結後,分成「時代發生在她身上的事」與「她所看見的那個時代」兩個比重相當的部分,本書的主體是作者唐香燕本人,雖然她是美麗島受難者的家屬,但也不僅僅是如此;而《時光悠悠美麗島》寫的,則是她個人的生命經驗,台灣歷史只是配角。
Thumbnail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Thumbnail
儘管是馬來西亞插畫家林行瑞在推薦序中寫的文字,作為《孤獨症》的總結,卻是再適合不過。這是一本關於「孤獨」的作品,雖然它依舊被稱為「症」,卻不代表孤獨是必須被治癒的疾病;相反地,它是一種人生必然會經歷的狀態,甚至是許多現代人少數感到舒服的時刻,就像在書末作家所說的:「或許有些時刻,一個人剛剛好。」
Thumbnail
談到對性的慾望,傳統上會認為男性容易是多情的一方,女性則應該溫柔矜持,比起情慾更在意情感上的歸屬,而1999年影星成龍外遇時說的:「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不只被廣泛用來指稱男性的出軌行徑,甚至某種程度上企圖借助科學背書,來合理化男性「天生容易四處播種」的刻板印象。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們依舊信仰,只是
Thumbnail
《莫斯科紳士》以貴族亞歷山大・羅斯托夫伯爵為主角,雖然因為一首同情革命的詩逃過死刑,但同時被限制只能在首都莫斯科的一家豪華飯店中度過餘生。在這裡,他失去了自由,卻也認識了許多好友,彷彿停滯的時空,甚至讓他得以用近乎旁觀的角度,見證了蘇聯數十年來的轉變。
Thumbnail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Thumbnail
既要柔弱又要能夠完成自力救濟,對於性暴力受害者而言,多數人有太多矛盾的刻板印象,有時就連法律也是如此,而比起受害人的衣著,這些對於受害者的想像,或許才是讓性暴力如此猖獗且層出不窮的元兇。
Thumbnail
單親家庭、女同志、未婚,加上身處在大家庭中,書名中的「違章」用得貼切,李屏瑤在台灣傳統社會中,似乎註定會被貼上許多標籤。現實中的父權主義與其信徒,彷彿電影「魔戒」中,總是巡視四方且無所不在的索倫之眼,但她始終不願屈服,甚至勇敢地以文字證明「不一樣的」並不代表就是「錯的」。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