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但願所有人都能如伯爵般 在困境中找到自由的方向—《莫斯科紳士》

【職場讀書人選書】但願所有人都能如伯爵般 在困境中找到自由的方向—《莫斯科紳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在十八世紀,沙皇就不再把敵人趕出國家,而是把他們送到西伯利亞。為什麼?因為他們斷定,像上帝把亞當趕出伊甸園那樣,把人放逐到俄羅斯外,還不足以懲罰這些人的罪行。

蘇聯與共產主義,可以說是20世紀,左右國際局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舊時代的封建帝國,搖身一變成為共產思想的實踐地,蘇聯崛起後的擴張,以及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地位,至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重現。然而,在短短幾十年間,沙皇的子民是如何成為革命份子?社會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莫斯科紳士》以貴族亞歷山大・羅斯托夫伯爵為主角,雖然因為一首同情革命的詩逃過死刑,但同時被限制只能在首都莫斯科的一家豪華飯店中度過餘生。在這裡,他失去了自由,卻也認識了許多好友,彷彿停滯的時空,甚至讓他得以用近乎旁觀的角度,見證了蘇聯數十年來的轉變。

雖然「在逆境中保持樂觀」,或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與人物性格之一,但對於不太熟悉蘇聯人生活的筆者而言,書中對於蘇聯、共產主義社會的描述,反而更能夠引發閱讀的興趣。包含以「撕掉紅酒標籤」暗喻共產社會去除差別化的做法、史達林喜歡藉由「次要場合的次要談話」製造輿論的政治手段等,在在都讓人感受到當時的社會氛圍。

藉由這位落難貴族的人生,作者亞莫爾・托歐斯(Amor Towles)刻劃出了共產主義下,社會可能遭逢的巨變,甚至是弊病,其中對於俄羅斯民族的描述深刻,更可以了解為何這本書得以一推出,就佔據暢銷榜。

「你想像得出來拿破崙臉上的表情嗎?他凌晨兩點起床,走出位在克里姆林宮裡的新寢宮,卻發現他幾個鐘頭之前才佔領的城市,已經被自己的居民放火燒了。」米哈伊爾發出短促的笑聲,「火燒莫斯科,這是格外具有俄羅斯風格的作風,我的朋友。一點疑問都沒有。因為這不是個別的事件,而是一種模式。是數千樁歷史事件裡的一個例子。俄羅斯這個民族特別擅長摧毀自己創造的東西。」


不論是書中伯爵以舊時代貴族的身份,或是作家在蘇聯瓦解後才完成這部作品,《莫斯科紳士》或許隱隱會讓人有種不合時宜(舊時代貴族的批評),甚至是「事後諸葛」的感覺(尤其是章節最後「作者注」的部分),但就一本小說而言,不論是豐富度或是故事情節安排,都十分到位。此外,作者在書中對於民族性、共產主義等的討論,也的確值得深思。

隨著疫情延燒,未來想必會有一段不那麼自由的日子,如同《莫斯科紳士》中的伯爵,但願台灣島上的人們,還是能夠在困境中抱有希望,並迎來最後的曙光。

讀冊購買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7會員
403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年到了母親節,各種感謝、讚賞母親的文案就會紛紛湧現,同時各種社群軟體上,也會出現各種與母親曬恩愛的照片,彷彿全世界的母親都是完美無瑕,並在在強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傳統思維。然而,事實上沒有任何家長是完美的,反而是許多子女會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父母期盼中的「完美」,用盡全力卻換來遍體鱗傷與
談論單身女性在經歷產業轉變後,離開居住的小鎮,並開著房車在美國中西部「遊牧」的電影《遊牧人生》,不只贏得2020金獅獎,更在今年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等大獎。其中除了談論經濟衰退,造成的「下流老人」現象外,持續高漲的居住成本,更引發不少討論。然而,比起點影中的敘述,美國的居住正義議題其實更加複雜。
「沒人看得到計程車司機,就像透明人,只看到後腦勺。」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短短一句台詞,卻道盡計程車司機在現代社會中,被「工具化」的悲哀。隨著台灣經濟發展,作為重要交通元素的計程車業也在1980年代開始萌芽,因為只要會開車就能快速上手,計程車也成為許多男性遭遇困境後,得以支撐生計的救命索。
2021年3月,當中國惡意暫停進口台灣鳳梨,中國國民黨不只高聲量批評民進黨政府,也大肆宣傳自己如何幫助農民度過危機。然而,這樣的行徑,看在過去曾經歷過「香蕉盛世」的農民而言,或許是最大的諷刺。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是作家廖梅璇的散文集,收錄了她從2005年到2017年的作品,其中也包含不少得獎之作。透過這些生活紀錄,作者不斷頗析自我,並將其攤在陽光下,也因為這樣的「誠實」,讓每個文字都顯得更加動人且灼人。
每年到了母親節,各種感謝、讚賞母親的文案就會紛紛湧現,同時各種社群軟體上,也會出現各種與母親曬恩愛的照片,彷彿全世界的母親都是完美無瑕,並在在強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傳統思維。然而,事實上沒有任何家長是完美的,反而是許多子女會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父母期盼中的「完美」,用盡全力卻換來遍體鱗傷與
談論單身女性在經歷產業轉變後,離開居住的小鎮,並開著房車在美國中西部「遊牧」的電影《遊牧人生》,不只贏得2020金獅獎,更在今年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等大獎。其中除了談論經濟衰退,造成的「下流老人」現象外,持續高漲的居住成本,更引發不少討論。然而,比起點影中的敘述,美國的居住正義議題其實更加複雜。
「沒人看得到計程車司機,就像透明人,只看到後腦勺。」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短短一句台詞,卻道盡計程車司機在現代社會中,被「工具化」的悲哀。隨著台灣經濟發展,作為重要交通元素的計程車業也在1980年代開始萌芽,因為只要會開車就能快速上手,計程車也成為許多男性遭遇困境後,得以支撐生計的救命索。
2021年3月,當中國惡意暫停進口台灣鳳梨,中國國民黨不只高聲量批評民進黨政府,也大肆宣傳自己如何幫助農民度過危機。然而,這樣的行徑,看在過去曾經歷過「香蕉盛世」的農民而言,或許是最大的諷刺。
1998年出生的劉宸君,與旅伴在2017年前往尼泊爾進行山區健行,卻遇上罕見的三月大雪,最後不幸喪生。《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正是作者的友人協助蒐集、整理她生前所著的遊記、詩、書信與雜文後出版的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她不再是新聞事件中刻畫單薄的受難者,而是熱愛人生、具有豐富情感與生命厚度的作家。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是作家廖梅璇的散文集,收錄了她從2005年到2017年的作品,其中也包含不少得獎之作。透過這些生活紀錄,作者不斷頗析自我,並將其攤在陽光下,也因為這樣的「誠實」,讓每個文字都顯得更加動人且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