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孤獨,也可以把世界照亮」—《孤獨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覺得農夫不是消極的,是他更享受後退一步,以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這也讓我想起蔣勳先生說過的一番話。他說,中文的孤獨太狹義和負面了,西方的孤獨叫solitude,sol 是太陽,是唯一的,原來孤獨也能把世界照亮。
儘管是馬來西亞插畫家林行瑞在推薦序中寫的文字,作為《孤獨症》的總結,卻是再適合不過。這是一本關於「孤獨」的作品,雖然它依舊被稱為「症」,卻不代表孤獨是必須被治癒的疾病;相反地,它是一種人生必然會經歷的狀態,甚至是許多現代人少數感到舒服的時刻,就像在書末作家所說的:「或許有些時刻,一個人剛剛好。」
自從網路出現後,人與人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容易,甚至能夠橫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但諷刺的是,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孤獨,尤其貓派支持者開始明顯上升的現象,或許也顯示著比起熱情的社交場合,現代人似乎更習慣於沈靜在只有自己的時間當中,不希望被打擾。包含從大家庭,轉換到核心家庭,甚至是一人家庭的社會組成,現代人們似乎正在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同時卻也因此偶爾感到不安、焦慮,而《孤獨症》的文字與圖畫,正是在告訴讀者,就算如此也很好。

給生活在連結更多 內心卻越孤獨的人們

逃離了城市,回到家鄉小鎮,馬來西亞作者農夫所經歷的軌跡,或許並不是那麼特別;但他卻能夠用類似於台灣插畫家幾米的繪畫風格,搭配上簡短如新詩的文字,準確地敲擊到讀者心中所存在的共同經驗。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習慣一個人用餐、群體活動卻更像是與自己對話的登山之慮,甚至是在回家後,還是喜歡把自己關在車裡聽一段音樂,這些可能存在於你我生活中、屬於孤獨症患者的時刻,都被作者蒐集、紀錄,集合而成了這本《孤獨症》。
或許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抵抗孤獨
在這本以「孤獨」為主題的作品中,有時難免還是會出現「雞湯感」,但大部分的內容更像是作者單純分享自己關於孤獨的看法、自身處於孤獨的狀態。尤其在這個人們開始厭倦社交,卻同時又不願被冠上「邊緣」的社會,《孤獨症》或許也能夠帶給讀者不少省思,畢竟孤獨並不可怕、也不可恥,就算一個人也能夠過得完整且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尤其是在數十年來基礎教育的洗腦下,老化更被認為是「問題」,不只恐老、仇老,我們對於「變老」本身充滿恐懼,想盡辦法想要否認每個人都會變老的定律。然而,我們為何害怕變老?那些對於熟齡者的想像是否屬實?又或者它們只是種種刻板印象的累積,並且讓我們最後悲慘地困在自己打造的牢籠?
背景設定在沙皇時期,主角安娜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年長自己許多的官員,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年輕軍官伏倫斯基,兩人就此墜入愛河。為了情人,安娜拋棄家庭、離開丈夫,並且對抗主流社交圈的流言蜚語,最後仍無法避免悲劇的結局。
以虛構的媽祖弟子「神元君」為主角,結合台灣傳統信仰與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利商店,加上滿滿的想像力,讓這部作品不只翻轉了對神明的印象,儘管看似無厘頭,卻以及富趣味的方式,呈現了許多台灣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
儘管不是第一本閱讀的科幻或反烏托邦小說,《羊毛記》系列(包含前傳《星移記》、結局《塵土記》),至今依舊可說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儘管出版至今已經過了十年,重新回味所帶來的震撼還是十分強烈。
如同在前言部分,作者就自述這是一本「略顯鬆散」的作品,就內容而言,確實也比較缺乏系統性的整理,或許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及其他考量,在描述案件時往往有種隔靴搔癢之感;有些部分比起「職人寫作」,更接近於作者本身的心得分享。
隨著「唯有讀書高」的風氣下造成學歷貶值,許多人也開始反思技術的重要性,各行各業也紛紛看見「尊重專業」的大旗揚起,但與此同時,許多傳統技藝卻已經在急速消亡,社會對於特定職業的偏見,更讓它們可能成為一段無法再複製的歷史。
「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尤其是在數十年來基礎教育的洗腦下,老化更被認為是「問題」,不只恐老、仇老,我們對於「變老」本身充滿恐懼,想盡辦法想要否認每個人都會變老的定律。然而,我們為何害怕變老?那些對於熟齡者的想像是否屬實?又或者它們只是種種刻板印象的累積,並且讓我們最後悲慘地困在自己打造的牢籠?
背景設定在沙皇時期,主角安娜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年長自己許多的官員,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年輕軍官伏倫斯基,兩人就此墜入愛河。為了情人,安娜拋棄家庭、離開丈夫,並且對抗主流社交圈的流言蜚語,最後仍無法避免悲劇的結局。
以虛構的媽祖弟子「神元君」為主角,結合台灣傳統信仰與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利商店,加上滿滿的想像力,讓這部作品不只翻轉了對神明的印象,儘管看似無厘頭,卻以及富趣味的方式,呈現了許多台灣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
儘管不是第一本閱讀的科幻或反烏托邦小說,《羊毛記》系列(包含前傳《星移記》、結局《塵土記》),至今依舊可說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儘管出版至今已經過了十年,重新回味所帶來的震撼還是十分強烈。
如同在前言部分,作者就自述這是一本「略顯鬆散」的作品,就內容而言,確實也比較缺乏系統性的整理,或許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及其他考量,在描述案件時往往有種隔靴搔癢之感;有些部分比起「職人寫作」,更接近於作者本身的心得分享。
隨著「唯有讀書高」的風氣下造成學歷貶值,許多人也開始反思技術的重要性,各行各業也紛紛看見「尊重專業」的大旗揚起,但與此同時,許多傳統技藝卻已經在急速消亡,社會對於特定職業的偏見,更讓它們可能成為一段無法再複製的歷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儘管描述的是現在,但《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或許也已經足夠讓讀者看見未來台灣社會的縮影,特別是那些大眾們可能至今都還沒有認真關注過的底層。
Thumbnail
這本作品,是關於一位藥劑師,離開原本制式化的生活,並且在一趟旅程之後,生命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夾雜了公路電影和唐吉軻德的敘事元素,作者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句安排,也讓整個閱讀體驗本身,挑戰了讀者過去習慣的文字模式。
Thumbnail
用「大亂局」來描述這段時間的印度,或許再適合不過,因為皇帝的怠慢,導致蒙兀兒帝國的衰弱,十八世紀的印度註定因為戰爭而飽受折磨;正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權的絕佳條件。
Thumbnail
整本小說以「朱一貴事件」為劇情主軸,從起事前的行事風格來建立人物形象,接著才切入到事件本身。為了增強其中的「歷史」氛圍和真實性,作者參考了歷史文獻、縣志等史料,在兼顧文學性的同時,也企圖還原當時的人物樣貌。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有終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生或許就是一段由「遺棄」與「被遺棄」所構成的旅程;就像是「悲傷五階段」,從一開始的徬徨、挫折、憤怒、無助,到之後的接受與習慣,這些經驗儘管讓人不適,同時卻也讓我們一步步成長,演化成一個更加成熟的「大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儘管描述的是現在,但《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或許也已經足夠讓讀者看見未來台灣社會的縮影,特別是那些大眾們可能至今都還沒有認真關注過的底層。
Thumbnail
這本作品,是關於一位藥劑師,離開原本制式化的生活,並且在一趟旅程之後,生命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夾雜了公路電影和唐吉軻德的敘事元素,作者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句安排,也讓整個閱讀體驗本身,挑戰了讀者過去習慣的文字模式。
Thumbnail
用「大亂局」來描述這段時間的印度,或許再適合不過,因為皇帝的怠慢,導致蒙兀兒帝國的衰弱,十八世紀的印度註定因為戰爭而飽受折磨;正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權的絕佳條件。
Thumbnail
整本小說以「朱一貴事件」為劇情主軸,從起事前的行事風格來建立人物形象,接著才切入到事件本身。為了增強其中的「歷史」氛圍和真實性,作者參考了歷史文獻、縣志等史料,在兼顧文學性的同時,也企圖還原當時的人物樣貌。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有終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生或許就是一段由「遺棄」與「被遺棄」所構成的旅程;就像是「悲傷五階段」,從一開始的徬徨、挫折、憤怒、無助,到之後的接受與習慣,這些經驗儘管讓人不適,同時卻也讓我們一步步成長,演化成一個更加成熟的「大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確實有種原來孤獨並不是一直說服自己一個人也很好,或是要好好練習獨處等等,而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時保有自我空間、開放接納別人的意見、隨時柔軟的身段,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可以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時更加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