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出版

含有「2022出版」共 4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作為一個生命體,植物其實也有著和外界互動、溝通的機制,只是那並不是人類所熟悉,或者可以說是我們經常忽略那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Thumbnail
4/5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
要說喜歡嘛,其實也沒有到推薦序中作家張亦絢那樣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在語言跟文化的隔閡之下,他者的身份經常讓我對於其描述的情節感到疏離;但另一方面作者沐雨確實在這八篇故事當中,創造了不同於台灣社會的風景,以及一種異鄉人的心境。
Thumbnail
4/5煙街
呈現在1970年代末期到2010年代「佔領華爾街運動」前後,美國社會與秩序的變遷。被稱為是「鬆脫的一代」,生長在這個年代的美國人似乎面臨了比過去更加劇烈的價值觀崩毀,但這一切到底是從哪裡開始?情況又是怎麼變得無法控制?
Thumbnail
5/5螺絲愈來愈鬆:從政客、名流和小人物,記錄當代美國走向內在瓦解與重建的心靈史
《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是一本由人類學家黃樹民撰寫,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民族誌,他在1984年來到當時才剛開放沒多久的「新中國」,並且以廈門市郊的林村為研究場域,開始了他的田野調查。
Thumbnail
5/5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
儘管隨著時間越早,相關的資料也越少,導致內容上有許多是靠旁敲側擊一些文件、其他相關地區來拼湊;但整體來說,這本作品確實能夠讓讀者看見我們過去可能不曾看見過的台灣歷史。
Thumbnail
3/5福爾摩沙時尚圖鑑
《無住之島》是一本關於居住正義的書籍,藉由爬梳至今已走過30年的住宅運動,與政府過往的相關政策,來頗析如今高房價的成因與背景。從社會運動者出發,作者廖庭輝提出了在政府、地方派系的作用之外,另一個能夠探討房價問題的角度。
Thumbnail
5/5無住之島:給臺灣青年世代居住正義的出路
《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把視角放大到「金門+馬祖」,雖然範圍加大讓其中的內容或許沒有辦法那麼深刻,卻以更淺顯的方式,讓讀者能夠看見在台灣論述中缺席已久的「金馬」。
Thumbnail
4/5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4/5臺灣原住民口述史:泰雅族和夫與日本妻子綠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5/5臺灣惡地誌:見證臺灣造山運動與四百年淺山文明生態史
作為一本類似傳記性的著作,《最強女首相柴契爾夫人:女性身分挑戰父權體制,以婦女之姿站上政界巔峰,席捲英國政壇成為傑出領袖》(以下簡稱《最強女首相柴契爾夫人》)或許是一本還算可以的入門選擇。
Thumbnail
3/5最強女首相柴契爾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