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新中國的誕生 在底層統治者的眼中是什麼樣子—《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林村的故事》以作者和葉文德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推展,徐徐揭示林村自一九四九年後所受的衝擊與回應;由於筆調流暢,情節曲折,令人似在讀小說,常被譽為不只是扎實的學術研究,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甫出版就成為經典。

raw-image


中國大概是距離我們最近,但卻也最陌生的國家,不論是因為過去國共對峙,或者是近現代基於不同國家想像所導致的微妙關係,儘管在網路相對發達的情況之下,大概有許多台灣人還是不了解這個鄰居,尤其是那段在教科書當中,用「政策錯誤導致民不聊生」模糊帶過的歷史。然而,對於從來沒有接受過共產體制的我們來說,那段歷史真的不重要嗎?會不會其實現代台灣有些議題的解答,就藏在其中?

從完全掌控中國到改革開放 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是一本由人類學家黃樹民撰寫,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民族誌,他在1984年來到當時才剛開放沒多久的「新中國」,並且以廈門市郊的林村為研究場域,開始了他的田野調查。儘管首次見面不歡而散,但作者卻在一起事件後,成為該村黨支部書記葉文德傾訴煩惱的對象,而從這位當地權力最高者的經驗,他也得以用更平民的視角,來理解中國從共產體制,一路走向改革開放的歷程,還有這樣的變遷對底層人民的影響。

1984年距離現在已經40年,但對於想要理解中國近代史的讀者,還是能夠理解在那之前,中國農村所面臨、經歷的挑戰;此外,在2022年由春山出版推出的這個版本當中,也收錄了作者分別在1996年和2015年,兩度重回舊地所看見的變化,儘管它們分別只有1~2章的內容,也不算是本書的重點,但還是可以對照前面的內容,呈現林村地景與生態在世紀之交所出現的劇烈變化。

1984年的第一手紀錄 世紀之交的新中國巨變


撇除掉政治立場上的歧異,《林村的故事》當中陳述那些關於「新中國變遷」的內容,尤其對於並不是那麼了解這段歷史的讀者,大概是個相對新奇的經驗;包含共產體制的運作方式、紅衛兵的文化大革命、生育政策,還有如何轉向改革開放等,藉由「局內人」(村書記)向「局外人」(作者)說明的內容,也像是在向讀者解釋他們所經歷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由於陳述者是處在最底層的統治者,也就是介於一般人民和公權力的交界,他的觀察也就更加具有代表性。

有別於過去對共產體制偏負面、模糊的認識,《林村的故事》以更具體的方式,讓外界的讀者能夠了解那些惡名昭彰背的制度後,其實也有他們的理想與優勢,以及這樣的設計最後失敗的關鍵原因;在閱讀的同時,那些經驗也能夠用來對照、反思現今資本主義當道的體制。儘管共產制度在歷史進程上並不算是成功,但書中的經驗,卻也讓人看到它的可能性,並且發現所有的制度背後的目的,或許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而「新中國」的經驗,或許只是另一個「問題不在制度,而是在於人」的明證。

內容總結
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
5
/5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4/5流行歌年代記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5/5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一般民眾通常對《憲法》甚至還不如交通法規來得熟悉,但廣義上來說,它其實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藉由各種案例,作者黃崇祐也企圖在《提著菜籃聊憲法》這本著作當中證明這件事。
3/5提著菜籃聊憲法:原住民、移工、同婚、流浪犬、區塊鏈……20件你必須了解的基本人權大小事
儘管難以置信,但這種類似於中世紀的情節,就發生在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甚至還因此誕生了比當時的德國總理還要出名的人物,而在這樣的「迷信」也反應了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已經準備好展開新未來的表象底下,未被好好處理的集體焦慮與罪惡感。
4/5歐洲鬼地方:戰後德國靈異治療的狂潮,如何揭露科學理性所回應不了的創傷?
它或許也並沒有那麼可怕,而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了解太少,並且基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而一再地強化了原本就不該存在的刻板印象。
5/5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從感官、環境到情緒,我與失智症共處的日常
七年有多長?經歷了兩屆總統任期、跨越了橫掃全球的世紀大疫,許多事情都已經改變,但對於一個理想的追求、權益的平反,卻可能只是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起點。
5/5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4/5流行歌年代記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5/5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一般民眾通常對《憲法》甚至還不如交通法規來得熟悉,但廣義上來說,它其實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藉由各種案例,作者黃崇祐也企圖在《提著菜籃聊憲法》這本著作當中證明這件事。
3/5提著菜籃聊憲法:原住民、移工、同婚、流浪犬、區塊鏈……20件你必須了解的基本人權大小事
儘管難以置信,但這種類似於中世紀的情節,就發生在不過就在幾十年前,甚至還因此誕生了比當時的德國總理還要出名的人物,而在這樣的「迷信」也反應了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已經準備好展開新未來的表象底下,未被好好處理的集體焦慮與罪惡感。
4/5歐洲鬼地方:戰後德國靈異治療的狂潮,如何揭露科學理性所回應不了的創傷?
它或許也並沒有那麼可怕,而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了解太少,並且基於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而一再地強化了原本就不該存在的刻板印象。
5/5失智症患者想告訴你的事:從感官、環境到情緒,我與失智症共處的日常
七年有多長?經歷了兩屆總統任期、跨越了橫掃全球的世紀大疫,許多事情都已經改變,但對於一個理想的追求、權益的平反,卻可能只是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起點。
5/5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就我有限的觀察和經驗,在台灣許多日本語世代的前輩們,有閱讀日本現代小說的習慣(台北的二手書店裡陳列諸多日文小說即是明證之一),尤其時代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類。我認為,時代小說之所以特殊,即其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和可讀性,輕鬆自在就可進入作家以精巧的布局重現那個時代縮影的小說世界裡。進一步說,時代小說有著通俗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真的沒有想到在擔任逗點文創結社的《美麗新世界》外編三年半之後,我竟然會再度成為《一九八四》的編輯。畢竟,當初夏民學長說過逗點並沒有打算要出版全套所謂「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只是,剛好這陣子《一九八四》所探究的議題再度值得我們臺灣人好好知悉、理解、研究,所以逗點文創重新決定出版本作。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就我有限的觀察和經驗,在台灣許多日本語世代的前輩們,有閱讀日本現代小說的習慣(台北的二手書店裡陳列諸多日文小說即是明證之一),尤其時代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類。我認為,時代小說之所以特殊,即其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和可讀性,輕鬆自在就可進入作家以精巧的布局重現那個時代縮影的小說世界裡。進一步說,時代小說有著通俗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真的沒有想到在擔任逗點文創結社的《美麗新世界》外編三年半之後,我竟然會再度成為《一九八四》的編輯。畢竟,當初夏民學長說過逗點並沒有打算要出版全套所謂「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只是,剛好這陣子《一九八四》所探究的議題再度值得我們臺灣人好好知悉、理解、研究,所以逗點文創重新決定出版本作。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