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氣味」其實就是植物和這個世界交流的語言—《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放慢腳步,聞一聞樹木的氣味,我們會感到愉悅,卻也生出好奇。這棵樹為什麼是這個味道? 如果我循著這個味道往上追溯,探尋它的生態與文化根源,答案會是什麼?

raw-image


植物會說話嗎?或者說它們會表達嗎?在翻開這本作品之前,大概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甚至我們用來代稱的「它(it)」,也暗示了在人類的概念當中,植物其實被和沒有生命的「物體」歸類在一起。但作為一個生命體,它們事實上也有著和外界互動、溝通的機制,只是那並不是人類所熟悉,或者可以說是我們經常忽略那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大自然的重要與珍貴

《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從氣味的語言了解樹木》是一本由生物學家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所著的作品,有別於傳統的視覺、聽覺或觸覺,他企圖藉由在談到感官刺激經常會被忽略、影響卻又相對更直接的「嗅覺」,來談論自然界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從植物本身、自然現象、災害,到那些充斥在我們周遭的相關製品,這本科普書籍在嗅覺之外,也結合了科學、歷史與文化,以另類的方式讓讀者從另一個相對少見的角度,看見大自然的珍貴與重要性。

用視覺、意象式文字來談論嗅覺感受,其實是一種相對間接的方式,加上作者本身「詩意」的文字,在追求文學性的同時,也會大大增加文意傳遞的難度。為了更進一步達到目的,作者企圖透過許多讀者對於日常生活的記憶,像是琴通寧、威士忌、書本等媒介,讓文字產生共鳴,並且加入了文化的深度以豐富文字的內涵。儘管如此,對於亞洲國家的讀者來說,書中不少流行於歐美樹種,還是難免會因為疏離感而無法沈浸在其中。

用「氣味」來溝通的植物們

然而,光是把樹的「氣味」比喻為它們與外界溝通的「語言」這件事,或許就足夠吸引人。有的味道是為了吸引其他物種來幫忙傳宗接代,有的則是要逼退害蟲,在同種之間甚至也可以藉由各種化學物質的排列組合,來達到彼此警示的效果。儘管和我們傳統認知中的「語言」不同,但它們傳遞訊息、回應外界的功能性,卻又和語言無異;而這種對於溝通和語言的新理解,也可以說是這本作品所能夠帶給讀者的最大啟發。

「十三種方式」分屬在13個篇章,但比起「嗅聞的方式」,它們更像是13個看見、認識樹木的角度;並且在這個虛擬世界越來越強勢的年代,讓讀者回憶起那些目前為止,在虛擬世界仍無法觸及的感官。尤其對於那些在生活中感到緊繃、抑鬱,並且對於社群軟體的各種刺激逐漸開始麻痺的人們,這樣看似樸實的感受或許也才是最重要且迫切需要的。


內容總結
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
4
/5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說喜歡嘛,其實也沒有到推薦序中作家張亦絢那樣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在語言跟文化的隔閡之下,他者的身份經常讓我對於其描述的情節感到疏離;但另一方面作者沐雨確實在這八篇故事當中,創造了不同於台灣社會的風景,以及一種異鄉人的心境。
4/5煙街
其實和所有人一樣,每位視障者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不需要弱者或強者的標籤,理解與尊重才能開啟眼明人對視障者的正確評價。
4/5視障者的機智生活:看不見,怎麼下棋、上網、過馬路?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視障者的日常和你一樣豐富自在!
呈現在1970年代末期到2010年代「佔領華爾街運動」前後,美國社會與秩序的變遷。被稱為是「鬆脫的一代」,生長在這個年代的美國人似乎面臨了比過去更加劇烈的價值觀崩毀,但這一切到底是從哪裡開始?情況又是怎麼變得無法控制?
5/5螺絲愈來愈鬆:從政客、名流和小人物,記錄當代美國走向內在瓦解與重建的心靈史
儘管描述的是現在,但《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或許也已經足夠讓讀者看見未來台灣社會的縮影,特別是那些大眾們可能至今都還沒有認真關注過的底層。
5/5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
這本作品,是關於一位藥劑師,離開原本制式化的生活,並且在一趟旅程之後,生命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夾雜了公路電影和唐吉軻德的敘事元素,作者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句安排,也讓整個閱讀體驗本身,挑戰了讀者過去習慣的文字模式。
4/5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安靜的房間
用「大亂局」來描述這段時間的印度,或許再適合不過,因為皇帝的怠慢,導致蒙兀兒帝國的衰弱,十八世紀的印度註定因為戰爭而飽受折磨;正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權的絕佳條件。
5/5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
要說喜歡嘛,其實也沒有到推薦序中作家張亦絢那樣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在語言跟文化的隔閡之下,他者的身份經常讓我對於其描述的情節感到疏離;但另一方面作者沐雨確實在這八篇故事當中,創造了不同於台灣社會的風景,以及一種異鄉人的心境。
4/5煙街
其實和所有人一樣,每位視障者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不需要弱者或強者的標籤,理解與尊重才能開啟眼明人對視障者的正確評價。
4/5視障者的機智生活:看不見,怎麼下棋、上網、過馬路?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視障者的日常和你一樣豐富自在!
呈現在1970年代末期到2010年代「佔領華爾街運動」前後,美國社會與秩序的變遷。被稱為是「鬆脫的一代」,生長在這個年代的美國人似乎面臨了比過去更加劇烈的價值觀崩毀,但這一切到底是從哪裡開始?情況又是怎麼變得無法控制?
5/5螺絲愈來愈鬆:從政客、名流和小人物,記錄當代美國走向內在瓦解與重建的心靈史
儘管描述的是現在,但《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或許也已經足夠讓讀者看見未來台灣社會的縮影,特別是那些大眾們可能至今都還沒有認真關注過的底層。
5/5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
這本作品,是關於一位藥劑師,離開原本制式化的生活,並且在一趟旅程之後,生命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夾雜了公路電影和唐吉軻德的敘事元素,作者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句安排,也讓整個閱讀體驗本身,挑戰了讀者過去習慣的文字模式。
4/5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安靜的房間
用「大亂局」來描述這段時間的印度,或許再適合不過,因為皇帝的怠慢,導致蒙兀兒帝國的衰弱,十八世紀的印度註定因為戰爭而飽受折磨;正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權的絕佳條件。
5/5大亂局:東印度公司、企業暴力與帝國侵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動物溝通的課堂上,曾經有聽到學姊分享,當經驗累積到某種程度,經過中興新村會聽到樹木在開里民大會的交談聲音,從此與植物交談這件事就一直讓我很期待,哪一天可以知道植物的心聲,想想就覺得很有趣。
🎯解鎖!!一次看!!🎯 近期,掀起一股熱門話題! 藉由植物翻譯師將植物精油的訊息 一一帶給來訪者的滋養 ㊙️藉由這段影片 三種不同的植物工具 讓你走進心靈深處
Thumbnail
課堂之前,老師分送著薰衣草精油。 每個人的手腕都滲進一些芳香種子。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書中提到人會吃喝拉撒,而植物其實也會。這當中,植物吃跟喝我們可以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吸收養分嘛,但,拉? 植物居然也會拉屎嗎?好像也沒看過植物的大便不是嗎? 神奇吧!聰明的你應該可以聯想到,植物也會做一個跟把自身東西排掉的行為.....↓↓↓↓↓
Thumbnail
感知練習 家族排列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感知,要將自己放空,去感受物體的狀態,之後在排列上才能真實的感受到人物的情緒。 三月上完課老師給我們回家功課就是要感知三樣東西,植物、動物以及無生命的物體。 回家後我就開始練習,時不時的隨意的感知周邊的物體,通常只有身體會有一些形態的變化但心情通常很平靜。
Thumbnail
在夜裡仔細端詳著《植物都知道》,溫暖我的心房,我也仿照本書經典感興趣的段落進行散文書寫,也添加我自己的人生經驗,透過二次文本創作來表達我的心得~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動物溝通的課堂上,曾經有聽到學姊分享,當經驗累積到某種程度,經過中興新村會聽到樹木在開里民大會的交談聲音,從此與植物交談這件事就一直讓我很期待,哪一天可以知道植物的心聲,想想就覺得很有趣。
🎯解鎖!!一次看!!🎯 近期,掀起一股熱門話題! 藉由植物翻譯師將植物精油的訊息 一一帶給來訪者的滋養 ㊙️藉由這段影片 三種不同的植物工具 讓你走進心靈深處
Thumbnail
課堂之前,老師分送著薰衣草精油。 每個人的手腕都滲進一些芳香種子。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書中提到人會吃喝拉撒,而植物其實也會。這當中,植物吃跟喝我們可以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吸收養分嘛,但,拉? 植物居然也會拉屎嗎?好像也沒看過植物的大便不是嗎? 神奇吧!聰明的你應該可以聯想到,植物也會做一個跟把自身東西排掉的行為.....↓↓↓↓↓
Thumbnail
感知練習 家族排列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感知,要將自己放空,去感受物體的狀態,之後在排列上才能真實的感受到人物的情緒。 三月上完課老師給我們回家功課就是要感知三樣東西,植物、動物以及無生命的物體。 回家後我就開始練習,時不時的隨意的感知周邊的物體,通常只有身體會有一些形態的變化但心情通常很平靜。
Thumbnail
在夜裡仔細端詳著《植物都知道》,溫暖我的心房,我也仿照本書經典感興趣的段落進行散文書寫,也添加我自己的人生經驗,透過二次文本創作來表達我的心得~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