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者

含有「往生者」共 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招魂葬是台灣傳統喪葬習俗之一,透過道士或法師誦經、招魂儀式,引領亡者靈魂歸來安放於靈位,以完成往生的安息與家屬的心靈慰藉。此儀式不僅表達子孫對先人的追思,也象徵靈魂的歸依與家庭的團圓。
Thumbnail
改過後的她,已不再是女神棍,而是女道士,雖然僅存壽命有限,但她反而更加努力學習道法,決心跟時間賽跑...
宇牛-avatar-img
4 小時前
大義啊!
宇牛 清修道人有料喔
參加告別式後的感悟,探討死亡的本質、人生的放下與真正的通透。從「往生」的概念,到放下執著的悖論,以及如何在生活體驗中修煉內心平靜,並非逃避,而是借假修真,最終達致自在與坦然。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人生#死亡#往生者
作者分享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境與靈性領悟。原本不擅長社交的作者,因工作需要大量與人互動,感到痛苦。然而,透過老師的指點,作者發現這份工作是為了幫助其解開心結,並透過與民眾接觸,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與祝福。一場與死亡的相遇更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生命的珍貴,並決心為世界付出更多。
她為母親選擇會館豎靈:一段體面與尊重並存的離別安排 72歲的李阿姨在與病痛搏鬥數月後,於今年六月安詳辭世。長女林小姐在整理母親遺願時,發現她留下的幾句話:「不要太麻煩,不要太吵,乾乾淨淨最好。」這簡單的幾句囑託,成了林小姐為母親安排豎靈時最重要的依據。 李阿姨在鄰居和親友口中都是一個簡約恬靜的人
Thumbnail
從水泥塔走向綠蔭樹下:一場對話後的選擇——林爺爺的樹葬之路 「我不想躺在冰冷的塔裡,也不想留下什麼碑。你們記得我就好了。」 這是林爺爺在生前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直到他安詳辭世後,家屬回憶起這句話,開始重新思考他真正想要的離別方式。 大半輩子都在吹冷氣坐辦公桌的林爺爺,其實最喜歡的消遣方式居然
Thumbnail
晶品禮儀見證了在市議會當了一輩子公務員的戴爸爸,如何透過開放討論與民主決策,和子女完成一場真正「生死兩相安」的道別。他們選擇環保葬的形式,就像熱愛大自然和動物保育的戴爸爸生前風格,不立碑、不建墓、不納入塔位,讓自己遺體化作春泥,回歸大地。
Thumbnail
台灣人常常忌諱討論死亡,但偏偏生老病死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關卡,人一出生就啟動了死亡的倒數計,誇張一點的說,人從出生後就在等死,但在我們的公共場域,死亡這件大事卻總是被迴避。尤其環保自然葬,雖然在政府大力推動下有成長的趨勢,但畢竟是與死亡相關的議題,所以這種不放進納骨塔,亦不立碑
Thumbnail
不管骨灰要用環保葬還是安奉進塔,在這之前,都需要先經過火化,所以台灣的火化盛行率高達90%以上,不只台灣,不少國家都以火葬作為主流的殯葬形式,火化的好處在於不需像土葬那般勞師動眾,耗費鉅額打造高級棺木、買下昂貴的墓地、還要看風水,清明掃墓時
Thumbnail
願逝者溫柔安息的同時,但也希望生者能重拾幸福的能力,我們認為這就就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安慰!因此晶品禮儀推出的人文葬,就是以往生者與家人最能適應的方式,去規劃這段治喪期和喪禮。 一直以來晶品禮儀都希望每位家人都能有屬於自己與親人的追思儀式,跳脫傳統的方式,客制化的安排葬禮,晶品生命禮儀認為喪禮的好壞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7/23
我倒是欣賞“生前告別式” 可以當面接受親友的感言 無論褒貶起碼都能當面立即聽取 自然是勝過死後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