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現狀

含有「維持現狀」共 8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但每個人都在動嘴皮,算自己的好處 為什麼不能打?因為代價太高,誰都承擔不起 中國:一旦開打,外資撤離、經濟崩盤、政權動搖,還可能打不贏。 美國:就算打贏,死傷慘重、金融震盪、盟友信任崩潰,還可能引發核戰或網路攻擊。 台灣:第一波就被摧毀,不只是人命損失,還有民主制度、晶片產業、語言主權的
Thumbnail
「抗中保台」之主張,只是要對抗北京政府,並沒有主張要廢棄中華民國體制建立新國家,可見台灣建國和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的「抗中保台」是不同的主張,政治目標更是南轅北轍。可見只是抗中維持現狀,台灣無法成為國家。必需依「人民自決原則」, 台灣人民才能獨立建國。
臺灣人民必須清楚認定自己的法地位。惟有如此才能有正確、最佳的對應,確實把握此波國際局勢助瀾之「良機」。同時為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努力以赴,專注所有推動的細節「過程」。惟有如此才能夠期待於「2028臺灣大選」之前,促成臺灣人民行使「自決權」之目標。
親中派聯手本土媒體以「轉移臺灣人民焦點」手法,迷惑「維持現狀」的臺灣選民。長久以來藍白親中陣營利用假破局、續前緣等各式各樣政治手法,轉移、迷惑看不清臺灣「現狀」的本土派選民。
有時候,你只是想改個小習慣 不再天天傳早安、不再等對方下班才吃飯、或者自己準備早餐。但很奇怪,對方卻像被觸動了什麼,開始不安、甚至生氣。 其實,這不是因為那件小事本身有多重要,而是習慣、角色和安全感,在感情裡都有更深的意義。 1. 習慣,其實是「關係的地基」 在感情裡,很多習慣不是單純的日常
Thumbnail
憲法、國際法學者許慶雄教授: 「90年代發動的臺灣建國運動,「原始」核心目標不是追求打倒中國國民黨政權。當時提出「主權」、「制憲」、「社會權」三大目標,「主權」就是建立新國家臺灣共和國,「制憲」就是制定現代民主法治保障人權的新憲法,「社會權」就是在憲法人權條文保障社會基本權,建立福利國家。但是投機政
當權者竟然宣導中華民國在臺灣是國家,拿國旗唱國歌保衛中華民國體制,要求中國國民黨不可以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完全背棄臺灣建國運動,「原始」的理念與目標,這樣的現狀如何面對為臺灣建國犧牲的同志與人民。
沒有蒙古、缺少蒙古地區,完全不影響「一個中國」。同樣的,台灣成為獨立國家,沒有台灣、缺少台灣地區,「一個中國」還是好好的。可見台灣人民獨立建國與「一個中國」完全無關。
臺灣人民必須早日徹底切割和中華民國(中國)的關係,才不會再有藍白、親中、親華之亂!
若身處在宛如真實的網路世界中,各位會如何選擇自己該走上的道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