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

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共 7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近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翁曉玲提議連署刪除「吳斯懷條款」,要將退將前往中國參與黨政軍活動的規範與罰則全數刪除。她認為,因行禮、唱頌等表達「禮貌」行為受罰,違背言論自由,因此要將該條款廢除。但是因為被眾人質疑,最後便暫緩修法。 退將受到中共滲透、利用影響國安的案例層出不窮,如此行為,將可能危害國家安全。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文,開啟台灣被拒於國際組織外的五十年。然而在五十年後,國際間重新正視2758號決議文。值此歷史時刻,推薦各位一閱這本《意外的國父》,透過作者精練的文筆、詳細的文史資料,一探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進程,和美中台三方角力的歷史。
4/5好書推薦指數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後,經歷了從革命到共和的艱辛過程,面對著袁世凱的崛起與獨裁統治。隨後的國共內戰將國民政府迫至臺灣,開啟兩岸分治的歷史。經過數十年的威權治理和國際變遷,中華民國實現了臺灣化,並逐步走向民主化。這篇文章探討中華民國的歷史、挑戰以及其在臺灣的轉型過程。
Thumbnail
叫中華民國太沉重?在劉德華於台北演唱會上演唱《中國人》引發爭議的背後,實際上折射出的是一場深層的身份認同問題。這首於1997年發行的歌曲已在台灣傳唱多年,過去並未引發激烈的反應。然而,隨著近年來民進黨政府推行的教育和文化政策逐步深化,台灣的集體身份認同也隨之發生了顯著變化。民進黨推動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華民國這一國號在當前臺灣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性,針對部分人士提議改國號的觀點,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這樣的改變可能反而助長中共的統一旗幟。作者深入分析了中國歷史、文化以及當前的國際脈絡,強調中華民國作為歷史與理念的象徵,對於臺灣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引發對於臺灣國名與安全未來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德行在個人修養及社會和諧中的重要性,透過嬰兒般的德行,讓社會關係更加緊密,並避免因不道德行為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文章中提及公眾人物的德行對社會影響,並提供一些如何提升德行的建議。結論強調,良好的德行能讓社會團結、和諧,倘若缺失,則易引發不必要的衝突與問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中華民國及淪陷區內憲法的解釋權問題,分析兩地憲法運作的制度差異,相較於中華民國的司法院大法官制度,淪陷區的憲法解釋權則集中於共產黨一手掌握,從而影響憲法的修訂與執行,揭示兩者在法律體系下的深刻差異與其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臺灣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涵蓋了原住民文化、外來政權的統治、清朝的治理到日本的殖民,以及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兩岸關係的演變。透過重要歷史事件的分析,探討臺灣的多元文化及其在當前國際局勢下的挑戰,尤其是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以及未來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4年光輝十月,中華民國慶祝113年國慶,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慶祝建政75週年。歷經七十五年的兩岸分治,「一個中國」的議題始終是國際社會的敏感話題。本文探討歷史、改革及兩岸局勢,並深入分析清朝的衰敗及中華民國的建立,進而尋求對未來「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思考。
Thumbnail
本文強調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擁抱中華民國(ROC),及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不代表臺灣的論述,理應成為臺灣藍綠各陣營最大公約數,也是台獨建國/國家正常化的務實途徑,並呼籲應與美國及民主自由國家共同聚焦於聯合國大會2758決議不涉及臺灣的戰場,以維護臺灣的主權和國際空間。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