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

含有「外交政策」共 3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JD ❙范斯❙ 出席 ❙慕尼克安全會議❙ (2025年2月14-16日),首日演講突出了新世界思維與舊世界心態的鮮明對比。 ❙范斯❙ 的演說幾乎沒有獲得一點掌聲。 建制及左如媒 BBC 評論說﹕今年的 ❙慕尼黑安全會議❙ 原本主要討論兩件事:如何在不向 ❙俄羅斯❙ 屈服的情況下結束 ❙烏克蘭❙
Thumbnail
美國的外交政策一向強調國家利益,無論是海灣戰爭還是烏俄戰爭,都顯示出民主價值並非其真正的核心。烏克蘭的未來將取決於和談的結果,但這場戰爭暴露出美國在全球大國博弈中的角色。戰後的重建和台海局勢將成為新一輪國際政治的焦點。本文深入探討美國如何通過外交策略維護其全球霸權,並揭示未來國際秩序的可能走向。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在川普2.0 開鑼倒數120 小時的今天 要介紹從三個很不同角度來談美國接下來外交政策如何演變的文章 第一篇是著名保守派史學家Nyall Ferguson 談川普如何借鏡雷根打贏新冷戰。第二篇是兩名智庫中共專家仔細分析美中優劣勢的對比與美國常陷入衰落恐荒到底是不是好事 。第三篇是.....
Thumbnail
第1章: 法治 特朗普(Donald J. Trump)在其總統任期內(2017-2021年)以及之後的政治活動中,對法治(Rule of Law)的政策和態度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以下是特朗普關於法治政策的主要特點及相關問題的總結: 1. 司法任命:強化保守派影響 特朗普法治政策最顯
必須指出,在我的閱讀書單中漫畫並非首要選擇,仍然以社科類書籍為優先。於我它們帶來的智識含量要大得多。這麼說,不是我嫌棄通俗漫畫為空物,或者僅是消磨時間替代品,如果它們與漫畫歷史有關,內容關乎政權運作及其政治意識型態的傳播,我就會將其放在必讀的位置上,以這樣的文本為切入點。我甚至認為,這是獲取與漫畫史
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候選人賀錦麗與川普在經濟、外交和國內政策上形成鮮明對比。川普主張減稅和促進美國製造,以刺激經濟,而賀錦麗則推崇社會正義,重視醫療和教育的投入。兩位候選人各具特色,但究竟誰能在這場選戰中勝出,成為美國的“主廚”?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臺灣證券市場的發展歷程,探討股市在經濟中的功能與影響,以及各項經濟指標與市場表現的關聯性。文章詳細介紹了歷史中的關鍵事件、治理結構的演變及市場的變化,特別是1962年臺灣證券交易所的成立至今的各項重要轉變。透過分析,本文指出股市如何反映出臺灣的經濟成長與變遷,並強調投資人對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上週美國總統辯論由民主黨的拜登(Joe Biden)與共和黨的川普(Donald Trump)進行,這篇文章整理了辯論的一些重點,包括辯論內容、兩位候選人的政策立場和領導風格,以及辯論結束後的活動安排。
Thumbnail
The Hell of Good Intentions: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Elite and the Decline of U.S. Primacy 作者: 史蒂芬.華特  原文作者: Stephen M. Walt 譯者: 林詠心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
Thumbnail
美國前國務卿、影響深遠的外交家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於11月29日在康乃狄克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季辛吉,作為20世紀最具爭議的外交家之一,不僅定義了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外交政策,還在結束越南戰爭和遏制共產主義國家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