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霧

夜霧

4 位追蹤者
4會員
32內容數
過去於《人本教育札記》撰寫的文章集結
由新到舊
《魷魚遊戲》:當資本輾碎無名小卒馬克思曾經提出「異化」的概念,描述工人被「非人化,有如機器、物質、建築物,都是提供資本家製造商品而獲利的材料,又如動物般施展體力」。就像《魷魚遊戲》的小豬撲滿,一個人死了,就是一億韓圓(相當於新台幣 240 萬元),再無其他意義。
Thumbnail
2021-11-17
4
《冬夜三部曲》:驚豔的開頭、失望的結尾愛得越深,傷得越重。套書的刺激與樂趣可能也就是在這裡,你永遠無法預料對系列的第一本投資愛與時間之後,後續會如何發展。這個系列敘事風格與類型的突變,殺得我措手不及,也算是很難忘的體驗。
Thumbnail
2021-11-04
3
《芬芳貝葉》:永遠愛別人我對宗教(或任何修行法門)如何介入社會,始終感到好奇。大多數的傳統宗教,核心教義都包括愛與和平。但從上個世紀以來,整個世界不斷有各種劇烈變革,面對外來的壓迫,要堅持和平或是拿起武器?面對內部的迂腐,要保持和善或據理力爭?面對組織裡的犯罪者,驅逐和懲處算是違反和平的教義嗎?
Thumbnail
2021-11-03
4
《鏈鋸人》:擁抱的代價《鏈鋸人》是近年聲名鵲起的異色作品。坦白說我很訝異這部作品會紅到這個地步。整個故事圍繞著一群性格怪異的角色,卑劣無恥,這樣就算了,常常還沒什麼格調,胸無大志,錢或奶子、甚至是果醬吐司就足以推動角色前進。不論正派或反派,對這個世界的要求跟夢想多半都廢到不行。
Thumbnail
2021-11-01
3
《綠燈》:忘了劇本,說你會說的台詞這是一本奇妙的個人自傳,有著出乎意料的風趣幽默,還有鼓舞他人的善良意圖。讀完之後,你會覺得人生不只有追尋單一一種成功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找到自我,成就它,然後再超越它。
Thumbnail
2021-10-31
3
《山與食欲與我》我不太擅長旅行,也不太會煮飯,作為補償,對於有旅行跟美食要素的漫畫就會很有興趣。《山與食欲與我》同時具備了這兩個要件,每回都很簡短,很適合在心情鬱悶或是忙碌的時候,翻個幾頁,稍微放鬆一下。
Thumbnail
2021-10-29
3
《藍色時期》我沒想到這套乍看之下很普通的美術應考漫畫會這麼打動我。《藍色時期》不是天才挑戰不可能的故事,卻也不單純只是宣揚努力的價值。男主角矢口八虎從一介素人高中生決心挑戰日本最高美術殿堂,靠得不只是苦練,更有方法。
Thumbnail
2021-10-29
3
《恨意、精神分析與羅夏克墨漬測驗》網路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對納粹軍裝或符號崇拜的發文,像是某年反同遊行就有人穿全套參加。那些軍裝常常帥氣筆挺,好像當個納粹很時髦似的。但是這本書裡整理了紐倫堡大審四位戰犯的精神分析紀錄,以及當時兩位心理學家對戰犯評估的筆記,有些人看起來是還算正常沒錯,但有些人感覺在戰敗之前就已經瘋得很誇張了。
Thumbnail
2021-10-29
1
《修身顯瘦.釋放疼痛の不動零位訓練》「姿勢不良,就像是肩膀上一直坐著大麥町(約20公斤)、腰上環著無尾熊(約10公斤)、膝蓋上掛著樹懶(約6公斤)在生活。」因此這套「不動零位訓練」所需要花的練習時間很少,也不需要太大的空間跟道具,只需要兩個抱枕跟一面空牆。實際操作起來大概頂多就是半小時吧。
Thumbnail
2021-10-28
2
《花月殺手》:印第安人變得太有錢了,一定要有人採取行動在《花月殺手》的開場,這個歐塞奇族俗語暗示了莫莉‧勃克哈特與她血親家人在1920年代面對的悲慘遭遇。她的三個姊妹以及年邁的母親,在幾年之內分別遭到謀殺與不明的衰弱疾病,一個接著一個死去。她自己也因病逐漸衰弱,命在旦夕。
Thumbnail
2021-10-28
1
舌尖上的騙局《舌尖上的關局》在討論的,就是「食物的味道」和「食物本身」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從多力多滋開始,談論了現代食品「加味」的情況,接著談到加味食品與人類的關係、以及為什麼現代食物的調味需要越來越重,最後,是作者馬克·史蓋茲克嘗試蒐羅一系列「真食物」的過程,並烹煮了簡單的晚宴與朋友分享。
Thumbnail
2021-10-22
3
性教育是愛人的教育──訪海苔熊談愛與性的心理學為了瞭解異性戀之間對性/愛的想法落差、以及保守的幽靈如何製造迷思,扭曲了男性與女性的情感與身體,製造出道德束縛來生產源源不絕的受害者,我們訪問到心理學家程威銓(海苔熊)老師。
Thumbnail
2021-10-22
1
你以後也會變成那樣的人──悲劇之後,我們怎麼與孩子談論基地的老師們擔心孩子們内心有恐懼沒有機會抒發,也猜想孩子們内在還有疑惑或困頓,因此特地安排時間和孩子們聊一聊,聊孩子對事發經過的理解,感受與想法。沒有想到,孩子們沒有想要談恐懼與擔心,反而先談了處罰。
Thumbnail
2021-10-22
2
染色的絲「仔細想想,什麼是愛情?其實是第二手的情感。在我們知道什麼是真愛之前,我們就已經習慣了愛情的很多套式,這些套式,妨礙我們對於真愛的感受能力。」在問到該怎麼跟青少年/青少女解釋「什麼是愛情」這個千古謎題時,平路繞了一個彎,先從什麼是我們所以為的愛情開始回答起。
Thumbnail
2021-10-21
2
天下有情人皆為愛所苦──《在我消失之前》片末瑞奇和瑪姬有一次談心的機會,並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但與其說是和解,反而更像是他們兩個藉由蘇菲亞召喚出童年最純粹的感情。即使這個世界會隨著成長讓愛得複雜,但仍有一些片刻會提醒你,有時候愛就像是兩個小孩,他們遇見彼此,一同冒險,也許後來他們分開,情感卻會一直存在。
Thumbnail
2021-10-21
2
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事──《 82 年生的金智英》小說主角多半追求獨特性,特別的身世、特別的職業,或是不同凡響的名字、不同凡響的人生抉擇。然而本書的女主角金智英完全沒有這些標籤,「金智英」這個名字就像是台灣的「淑芬」、「雅婷」一樣,是再普通不過的名字。她的人生也很普通,一個普通到,好像沒什麼問題的人生,這樣一帆風順的人生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Thumbnail
2021-10-20
4
學習的理由在哪裡?《學習的理由》是部相當特殊的紀錄片,導演楊逸帆從 2009 年開始,將攝影機對準和他同樣就讀於宜蘭人文國中的同學,影片的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導演決定參與基測,親自面對考試的紀錄。看完影片後,我比較大的疑惑是:人文國中所想要達成的「自主學習」,真的存在嗎?
Thumbnail
2021-10-20
1
過父親節讓你尷尬了嗎?──接收愛,也是需要練習的能力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 1998 年有一篇文章寫道:「這些年來,任何節日,一旦到臨,商人都不忘炒作一番趁勢廣告宣傳。父親節的廣告卻總是來得不起勁,甚至有點躲躲閃閃的。好像除了說『父親節到了』,其他的話就不知怎麼去說了。」看來關於父親節的尷尬由來已久,不只是幫忙過節的人尷尬,被過節的人大概也有點不知所措。
Thumbnail
2021-10-19
4
爸爸的煩惱,進化中你覺得「成為爸爸」意味著什麼?也許有人覺得是意味著「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尊敬」;有人則認為是「要更努力賺錢,讓孩子生活無虞」;或者是相反的,要「減少工作,陪伴孩子成長」……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1-10-19
1
兇手、警察與媒體的共謀──《被殺了三次的女孩》某個行為是不是犯罪,常常不是取決於加害者有沒有違反法律、或有傷害他人的意圖與行為,而是取決於旁觀的調查者「認不認為這是犯罪行為」。如果他們並不認為,那麼不管再多、再嚴重的傷害,周遭的人兩手一攤,犯錯的,卻變成了正遭遇傷害的那個人。
Thumbnail
2021-10-19
2
羅絲瑪麗:被隱藏的甘迺迪家族女兒曾經在美國政壇叱吒風雲的甘迺迪家族,隱藏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女兒,因為出生時腦部受損導致發展遲緩,無法成為父母理想中的淑女名媛。成年後她的父親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安排她接受前額葉白質切斷術,未料卻讓羅絲瑪麗自此失去自理能力。而甘迺迪家族不願家醜外揚,在整個家族最風起雲湧的時刻,將她遮蔽在大眾視線之外。
Thumbnail
2021-09-23
3
《麥提國王執政記》──我們如何與孩子談論國家麥提國王在治國道路上的學習與成長,如同鏡子一般映照著我們蹣跚前進的道路:渴望變革,但變革的結果卻不如想像美好;希望守舊的人全部消失,才發現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夕之間擺脫舊思維;試著分辨誰可以相信,卻往往在遭到背叛後才知道自己的錯誤。
Thumbnail
2021-09-23
0
在基地,打地基「她們在教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她上一節課,這節課她只教一樣東西,那你只要學會那樣東西,就好了。那你可以學會了之後再去教別的一起學習的人,跟他們一起討論與研究。第一次我覺得,學習原來不是一本書、一個人,然後一張黑板,然後一直在那邊講,轉過來第一句話:考試。」
Thumbnail
2021-09-23
1
媒體裡的司法沒有人會告訴你,一則新聞的產生,有可能不是走訪調查的結果,而是與某些人有了交情後,得到餵養產生的,尤其是那些牽涉到國家體制的訊息。至於新聞的中立性?在交情前面,還是先等等吧。
Thumbnail
2021-09-21
6
指認「惡」的存在──如何為孩子做心理建設但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寶貝孩子,在學校承受著不公平的待遇,又該怎麼說服自己坐視不管?如果只是肉體上的痛苦,還能勉強安慰他「撐過去就好了」,身體上的傷,畢竟容易復原。困難的是,要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告訴他傷害別人是不對的──當那個傷害他的老師被所有人保護著的時候?
Thumbnail
2021-08-15
2
兩難與權衡──從申訴案中的家長談起「所以當時發生什麼狀況?」我問了這個問題。 只見小婕(化名)的爸媽對望一眼,不知該從何說起。這個申訴案最初只是一個相當簡單、也容易解決的學習問題,沒想到在升學主義與顧預體制的夾攻下,竟然像滾雪球一般,滾成了難以理解的形狀。小婕爸爸想了想,說,還是從頭開始講吧,接著就吐露了這一年多以來的委屈。
Thumbnail
2021-08-15
0
穿越時空到羅馬──如何與孩子談龐貝2014 年的愛智領隊青蘭說,當時決定要去龐貝,是因為羅馬。青蘭說:「我們覺得在歐洲大陸那塊土地上,真的累積了很豐富的人類歷史文明發展。所有的文學藝術建築都要回溯到希臘羅馬的時代,我們覺得羅馬是一個值得看一看的地方。」
Thumbnail
2021-08-12
3
父母的支持,是最好的療癒藥方「言語暴力」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影響比較幽微,不像肢體暴力(體罰)容易造成肉眼看得見的傷害,加上孩子說自己被老師罵的時候,大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往往是自己孩子不乖而受到老師責備,等到發現原來是不當的語言暴力時,孩子多半已經默默承受好一段時間了。
Thumbnail
2021-08-12
0
言語暴力,影響很大「言語暴力」聽起來似乎是個有點抽象的詞彙,畢竟連碰也沒碰到,是能造成什麼傷害?只要使出老生常談的「不要理他」大絕招,什麼言語暴力的,根本就不會對人產生影響。這樣說倒有點小看了言語暴力的威力,以及施暴者的決心與創意了。
Thumbnail
2021-08-12
4
森林育這樣做,度過三次疫情採訪整理/李庭芝 面對疫情,森林育主任振源老神在在,他說:「其實從我來森林育工作之後,遇到類似的傳染病狀況,已經是第三次了。」另外兩次是許多台灣人仍記憶猶新的腸病毒和2003年的SARS。
Thumbnail
2021-08-08
2
數學想想.防疫想想這天,編輯部來到數想營隊「驚異大歧航」──這是為了因應延後開學而加開的營隊,課程的設計上也和病毒、細菌等相關。 當我們抵達教室時,數想老師正開始分發奇怪的圓形物體,
Thumbnail
2021-08-08
1
在台灣疫情之外,大仁哥還帶著你想......採訪整理/李庭芝 在這次與副總統的訪談中,除了與台灣直接相關的防疫問題外,還有許多精彩的談話,可以看到這位人稱「大仁哥」的公衛學者,對「病毒」有著另一番思考。我們在此整理出來與各位讀者分享。
Thumbnail
2021-08-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