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文喣-avatar-img

津文喣

0 位追蹤者

津文喣

0 位追蹤者
avatar-img
說話練習
0會員
5內容數
閱讀|評論|心得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一九七三年九月三日,旗津中洲駛往前鎮的渡船航線上,擠滿了要搭船的人潮,除了販售漁獲、商品的小販之外,多數乘客都是加工出口區的工人,趕著到對岸上工。沒想到,因為超載、設備老舊、人為疏失及缺乏監督等種種原因,船隻即將抵達前鎮碼頭時卻不幸翻覆⋯⋯
Thumbnail
《烤箱》的輕快文字背後卻隱藏了一道道本質性的伏流:小說與回憶錄有何差異?記憶是什麼,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命?真實和虛構的界線在哪?書寫作為一種武斷的紀錄,它如何覆蓋掉真實的記憶? 於是,《烤箱》除了是一本好看到不行的小說之外,對我來說,它更是一本前所未見「論寫作」的指導書籍。
Thumbnail
因為自身的新二代身份,近半年陸陸續續閱讀了探討身份認同、人口遷徙,以及文化混雜、流變的書籍。我讀的多半是報導文學或散文集等非虛構寫作,過程中,也漸漸發現這些作品皆以「人」為中心,接著向外輻散,刻畫出個體/集體的生命經驗與自我認同。這類「小歷史」是構成故事的核心。
Thumbnail
我們不難發現,正是龍鈺文對佘梓言的愛,促成了「龍鈺文—佘梓言」共同體的誕生。人的軀體作為「物質」的一種,其內在蘊含的豐富精神性,促成了個體相互靠近,甚至彼此融合的慾望。「性愛」的過程,不正是個體間亟欲融合的證明嗎?
Thumbnail
《春》所揭示的是主體心靈與客體世界的互動關係。於此,在整本詩集中,我們所看見的,是一游移於邊界的敏銳心靈,如何真誠地面對自己、挖掘自己;同時又對喧囂的世界提出最深沉、有力的探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