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劉懿璇 Eve Liu

149 位追蹤者

劉懿璇 Eve Liu

149 位追蹤者
Z世代;從小輾轉兩岸成為第三文化小孩;曾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訪問學者;香港浸會大學畢業後赴全球頂尖商學院 INSEAD攻讀管理學碩士。之後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擔任分析師。現信奉「人生是來體驗的:應在生活的地方工作,而非在工作的地方生活」開啟數位遊牧。25歲出版自傳《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305會員
171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作者分享了從學校到職場,再到個人品牌經營過程中,如何從過度依賴外界評價來定義自我價值,到最終領悟到建立獨立、不依賴外界的價值感來源,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命運掌舵者的心路歷程。文章強調,真正的強者不是因為爬到頂端才不怕評價,而是因為不怕評價才能登上頂峰。
Thumbnail
Carry Kuo-avatar-img
2 天前
人生其中一個目標便是掌控選擇權的比例,透過自身努力從他人手中漸漸轉移到自己手中的過程~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Carry Kuo 很棒的詮釋🚩 我這篇文章是指用更高層次的角度跳脫「被選擇」的陷阱;當然也能靠「努力」把選擇權篡在自己手裡。
有一件事情是我發現「開始寫作」之後,帶給我的明顯變化: 那就是,靜靜觀賞一件事物的能力。 以前我是一個很難靜下心的人。 我總是在追逐一個目標。在達成一件目標後,又繼續趕往下一個目標。像趕集市一樣。 為了完成目標,我的行程表總是列滿了事項。與目標無關的事情,我都沒有心思駐足停留。 更糟糕的是
Thumbnail
山嚮導-avatar-img
5 天前
我從不拍風景或藝術品,因為就算再次去回味,當初的感動也不在了。 我不認為喜歡拍照打卡的人不懂得欣賞,雖然他們不像你用存在主義式的美學態度欣賞事物,但他們也能被感動、也可能思考,他們只是想用照片的形式封存那些回憶,那是他們的自我敘事、沒什麼不好。 你說的對,靜靜觀賞才能看到事物更深層的內涵。我也想慢下來、好好感受當下,但那樣的世界安靜得可怕。
今天想來聊聊,今年夏季在Netflix上,火透半邊天的《KPOP獵魔女團》這部電影。 其實想聊《KPOP獵魔女團》已經很久了,這部片從一開始在Netflix上映就狠狠地抓住了我的眼球。 然而考慮到這部電影背後所代表的文化產業、以及我想用「自身經驗」表達「文化多樣性」對創作的影響,其中所牽涉範圍極
Thumbnail
本文從作者自身的MBTI測驗經歷出發,分享瞭如何避免將MBTI性格類型框架化,並探討了在重視自我的時代,如何透過瞭解不同性格特質,讓個人成長與社會多元並存。
Thumbnail
「80%的成功在於出席」 最早發明這句話的是凱文凱利,出自《寶貴的人生建議》。同時,也是比爾蓋茲的父親在《showing up for life》這本書中講到的關鍵人生哲學之一。 為什麼只要你願意出現,你就已經贏了一半了?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2025/09/15
真的是先有出席~ 再談機會~
邁入20歲後半,與舊友的志向漸行漸遠?本文提供方法幫助你判斷,並從能量管理角度,教你如何篩選對象,找到正能量的人脈,提升自我,成為更高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2025/09/09
能量也許也能夠有共鳴~ 就跟打哈欠會傳染很像 XD
沒錯,今天我27歲了! 想要深刻的總結一些什麼,但又不想搞的像「結業彙報」,畢竟有很多事物還在「進行時」。 但最讓我感慨的,是我的人生居然就像「我所設計」的那樣進行著... 當我不滿意我的生活,我就「親手」去改變它。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2025/08/29
好年輕!!!! 生日快樂!!!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9
Joker 享受青春歲月!謝謝祝福😃
最近看到我是老查 分享的文章絕對不是「想太多了」,用第二曲線的框架思考人生下半場越早越好 ,覺得心有戚戚焉。 當中分享的「第二曲線」,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在無形之中使用「第二曲線」思考我的人生規劃。 所謂的「第二曲線」,最早是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韓迪提出。指的是在原先的成長曲線衰退之前,就
Thumbnail
最近回南部,發現很多公司甚至包括要跨行科技業的傳產都有無法跨入第二成長的問題。主管即便口頭上以改革為主卻默許資深員工用老方法,導致提出解決問題的新人變成問題...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5
哈斯的採購人生 哈哈interesting。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個配方很熟悉😅
「如何讓人重視自己說的話?」大概是每一個開始做自媒體、經營個人品牌的人,想破腦袋都希望攻克的目標。 畢竟,「重視」才代表你寫得東西、發表的言論,有人閱讀、有人評論、有人收藏。你才開始從普通的「個人帳號」,晉升為有人追隨的「個人品牌」。 然而,我發現大部分人攻克這個目標的方式都是「錯的」。
Thumbnail
婷看停-avatar-img
2025/08/18
果然還是要抓人眼球嘛 我還沒學會ㄟ(喂)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8
曾湘芮 理解錯誤了
作者分享籌備新課程「出版寫作營」的過程,從籌備到產品發表的焦慮與反思。作者從中學習到享受過程的重要性,並體悟到過程比結果更為珍貴,期許能與學員共同創造寫作的歡樂時光。
Thumbnail
婷看停-avatar-img
2025/08/11
這個響應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