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andtrue-avatar-img

Slowandtrue

7 位追蹤者

Slowandtrue

7 位追蹤者
育兒中的真實與溫柔、在婚姻裡學習成為自己
avatar-img
Slowandtrue
5會員
60內容數
成為妻子、成為母親的這條路上,我才發現,最難的是不迷失自己。 這裡記錄婚姻、育兒與內在的成長,在角色與情緒的碎片中,尋回那個真實的我。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點點築起這片小天地,不趕潮流、不急抵達。 我相信,真實地走過的路,會帶來每個真實的你。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最近我感覺到,家開始變得不一樣 先生在上次大吵後願意承擔、靠近,而我也不再孤軍奮戰,重新找回餘裕與溫柔。那個沉默的不開口,被我用一個抱抱鬆開;那些過去的逃避,也開始轉成真正的行動與參與。 我們在混亂與疲累中找回彼此,家庭的聲音從尖叫變成笑聲。終於看見曾經想像的家,正在我們一起努力的路上慢慢長出來。
十個月的她正經歷長牙,一天像精彩連續劇,凌晨兩小時醒一次,下午親子館放電,回家空腹抗議,晚餐拒吃還躲進書房關門,最後在浴缸滑倒大哭,靠著喝奶才重新平靜。 這天飯沒吃好、奶沒喝順、洗澡也充滿波折,但混亂之中我們始終靠近、接住、陪伴。雖然我不懂長牙的不舒服,但我提醒自己不能否定她的感受,要陪她一起走過。
有些人從深淵走出來,選擇默默無聲;有些人,跌過谷底,卻依然高調活著。他不是我生命中的榜樣,但他的存在提醒我:即使人生不完美,仍可以活得真實、鮮明、不迎合。這篇不是為了誰而寫,而是為了我心裡那一份佩服與思考。
她坐起來,只輕輕「誒」了一聲,我回到床邊抱了她一下,她就安心地秒睡。這讓我突然想問自己:她是不是一直以為,媽媽是不需要睡覺的?從她的反應與依賴,我重新理解了「媽媽的在場」如何形塑她對世界的信任,也體悟到這段被需要的時光,雖然有點累、有點沒自由,但我甘之如飴。
第一次帶九個月大的女兒回娘家四天三夜,原以為父母會關心她的成長,卻意外被問「什麼時候斷奶」。在世代觀念的碰撞裡,我選擇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解釋親餵與自然離乳的路。夜裡女兒哭醒,我雖疲憊仍伸手安撫。那一刻,我明白自己不只是學著當媽媽,也在學習如何在愛裡堅定,讓理解在代間流動,讓親密成為彼此的語言。
出門前因「多收一袋」與先生有摩擦,我選擇放下焦慮,把責任交給他。從爭執、道歉到合作完成剪髮與午餐行程,他主動坐女兒身邊照顧,我盡量不插手,也在學著放下與信任,讓我們走得更遠。
一場夢,讓我心慌不已。夢裡女兒被親人提前帶走,再相見時,她安靜得不像她,瘦了一圈、滿臉疹子。有人說「沒事啦」卻忽略了,她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照顧,而是被真正理解。那份沉默,比哭更刺痛我。醒來後,我頻頻望向身旁安睡的她,白白淨淨、自在放鬆,我才確信——真正的幸福,是她能在我的陪伴裡安心入眠。
有些育兒經驗的分享,看起來溫柔無害,實則是以焦慮為底色的包裝銷售。這篇文章寫給那些一度動搖、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的媽媽們:你沒有錯,而真正守住我們與孩子健康的,是知識與判斷的力量。
我提早兩週提醒、整理資料、安排行程,只為今天能順利幫女兒辦護照。但這趟從台北回家、從照片不合格到錯頻對話、從汽座崩潰到餐桌沉默,最讓我崩潰的,不是突發狀況,而是那個始終選擇缺席的「隊友」。這不是一次抱怨,而是一場現實裡的情緒紀錄——當我撐住全場時,誰又撐住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