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為了提醒自己,這段婚姻我還想再走下去
今天出門前,我拋出一句:「東西收拾了嗎?」
因為每次出門前幾乎都是我在準備女兒的物品,而今天是假日,我想先整理自己再出門。
看到育兒用品四散,他在滑手機陪女兒等我,我有點不滿,就問了這句。他回「還沒」,隨即起身開始收拾。
但在出門前,我看到自己預估要帶的寶寶餐具與零食還在桌上,下意識收拾了一袋,這動作惹惱了他。
等電梯時,我問:「是因為我多收拾這一袋,所以你變臉,對嗎?」
他悶悶不樂。我轉頭回家,把那袋放回去,重新出門,沒有立刻解釋。
上車後,我說:「我已經把東西放回家了,你能開心一點嗎?」
他沉默調適,伸手牽我,我直接牽住,才開始解釋並道歉:「很抱歉,我應該信任並交給你。我會拿,是因為比起事後想辦法處理,我更傾向事先準備。」
其實,之前爭吵時,他曾說覺得我不信任他。當下我反駁,但心裡開始意識到,有些習慣,是用擔憂包裝的不信任。
既然這段時間我看到他在學當爸爸,我也不能原地踏步,要學著經營我們的關係。
他直白回:「沒帶有沒帶的作法。」
我答:「那我就相信你會解決。既然我開始交給你,就代表你有決定權,也要承擔後果,不再像以前一樣等我收尾。」
這次的爭執,不只他在學承擔,我也在學放下。
我收起焦慮,讓他真的去面對「如果沒帶,該怎麼辦」的情況。
後來,我們手牽手帶女兒,陪我剪頭髮、洗頭,還一起吃了午餐。
女兒今天比預期早兩小時起床,我洗完頭時,他快撐不住;
女兒想奶睡,哺乳巾沒帶,他先塞她唯一帶的餅乾,我則提方案:剪頭髮時用遮罩,讓女兒躲在裡面小睡。
結果很成功,新技能解鎖——邊剪頭髮邊奶睡。
午餐時,他貼心選了有寶寶椅和餐具的咖哩店,雖然女兒不能吃咖哩,但有白飯,她吃得很開心。
進餐時,他主動安排自己坐在女兒身邊,讓我坐對面。
我盡量忍著不插手,給他機會用自己的方式照顧女兒,
也在過程中意識到,一再出聲提醒,就像是在打破他需要我信任、好好練習與女兒相處的空間。
回顧今天,我突然覺得自己像是在教兩個小孩——
要相信他們可以在練習中學會自己做到。
而我能做的,就是收起焦慮,安靜看著,等真的需要時再出聲。
我知道,這條路不會一蹴可幾,但我也在學——學著放下、學著信任,
因為這樣,我們才能一起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