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羚-avatar-img

阿羚

13 位追蹤者
您好,我是阿羚、林黛羚!家生活的研究者。 我的Line是「@ddn4393c」,部落格是「好宅好人好生活」,FB搜尋〈林黛羚〉 以實際對話觀察與採訪,探討關於生活居住的思考,並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持續傳遞正向價值。 至今著有《在家CEO》、《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老屋綠改造》、《想住一輩子的家》等書。
avatar-img
13會員
27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根據美國CDC針對冠狀病毒所發表的建築通風報告指出,運用「定向氣流」概念,更能大幅降低同室感染的風險。 由於目前定向氣流多用於醫療空間,在本集影片中,阿羚將概念轉化到台灣最常見的三房兩廳、四房一廳居家,整理兩種簡單的氣流處理方法,讓確診者可在家安心隔離、降低感染給家人的風險。 1. 在家創造定向氣流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FB有臉友確診,她是輕症、只需在家隔離觀察。因為擔心傳給家人,她緊閉門窗,搞得房間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反而容易頭暈、且讓房間內病原體濃度增加。而且,只要一打開房門,房間裡的高濃度病原體仍會傾瀉而出。 看到越來越多人必須居家自我隔離,我決定延續去年居家防疫通風路徑的案例,再整理出一篇居家適用
Thumbnail
日前經過一山坡地社區。這裡曾是某國際廠牌的外派人員及高階主管宿舍區,於三十多年前蓋了磚造尖頂連棟小屋,建築中軸並貼上石板,很有異國風味。 原本應該有近百間同一風格的小屋、分佈在社區的十幾條小巷中,但現今有的頹圮荒廢、有的改建重建、可能不到一半是延續房子原貌居住的。 在訪友結束開車離去時,其中一條巷
Thumbnail
屋主的創作及客廳沙發。 今天是除夕,許多人會與家人相聚吃團圓飯。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這位幸福的獨居者。 她是位退休的上班族、是個熱愛繪畫創作的藝術家、也是我的狗友。她的家很簡單,型式屬於常見的電梯大樓三房兩廳中古屋,但她的生活很飽滿、足以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得服服貼貼。 剛完成的創作,會先放著風乾。
Thumbnail
上週參加了一個有趣的活動,由老朋友陳妃妃 (Fay Chen)主辦,她邀請講者Peter Liu分享如何取火。 鑽木取火、燧石取火的工具。右上角是燧石取火的完整求生包。 他提到三種取火方式:打火棒(鎂棒)、燧石及鑽木取火,我覺得其中的打火棒是最簡便快速的方法。 打火棒輕巧又便宜(平價款一支20元~4
Thumbnail
原本我以為第5條法則是當父母才需要看的,但其實沒有小孩的人讀完也會共鳴。 我們都遇過在飛機內不停哭家長卻不出聲安慰的小孩、在賣場奔馳追打家長卻不制止的小孩。這不是小孩的問題,這真的是家長的問題。 有些家長認為放任跟愛的教育對小孩最好,JP卻認為這種教育法會讓孩子受到傷害、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適度的
Thumbnail
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樣的外景陣容了。出雙機、3組攝影、11個工作人員,有小小驚訝到。導演專業又有活力、莊製作人更曾在「強棒出擊」及「金曲龍虎榜」中工作過(名稱超熟悉吧?表示我們年紀差不多啦哈哈) 這是中醫出任務的節目。我的角色很輕鬆、只要該一下自己哪裡不舒服就好。醫師比較辛苦,要講很多台詞、還要煮中藥
Thumbnail
根據氣象預報,接下來幾天台南以北都會在10度以下。在亞熱帶的我們,對寒冷較沒有戒心。低溫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甚至這兩天已出現低溫猝死案例。 很多人以為睡覺時躲在棉被裡就不用怕低溫。但半夜氣溫更低,室內的熱也會被冰冷牆體中和掉。人在沈睡時較難警覺失溫,萬一又踢開棉被就很危險。 英國公共衛生部
Thumbnail
「留白、採光及井然有序,是生活之必須。就像食物及睡眠一樣不可或缺。」by瑞裔法藉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 理想的生活,是秩序和美的融合,包含音樂、收藏、自我實現等非實體的需求。昨日讀到柯比意上述那段話,我聯想到建築師林志堅先生的家。 林志堅先生曾提到:「基本上我是現代主義的信仰者。
Thumbnail
上週諮詢的新北近郊某社區住家,屋主改造的動機讓我印象深刻。 屋主的家是短窄的小型雙併透天,座東朝西,又是在沒有遮蔽的斜坡上,上午屋後有東曬、下午屋前跟側牆則有西曬。側牆搭了玻璃木屋,導致熱進的去出不來,跟烤箱一樣。 與我聯繫的女主人穿polo衫搭卡其褲、個頭嬌小、綁個馬尾,是位話不多但都講重點的樸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