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登彼得森《生存的12條法則》 Rule 3 到 Rule 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直接看的人請點連結看影片,想看說明再點影片可以往下捲看內文:

Rule 3 結交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
Rule 4 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Rule 5 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的事

Rule3 結交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

許多心理相關文章都說,當朋友心情不好時,你「應該」傾聽陪伴就好。
但是,然後呢?問題還是在那啊!
誠心提供建議臭了嗎?現在有種「提供對策」「解決問題」都得等到情緒抒發完畢後才行的潮流。難道你只能看著朋友繼續萎靡下去、繼續傾聽陪伴卻什麼都不做?難道你「必須」無限期聽著朋友的drama、同理他、陪伴他,這才是朋友?(我認為這不像朋友,這反而比較像心理諮商類的接線志工)
反之,當你遇到不順遂的事情,你真的單純只想待在抱怨、無助、受害的場景嗎?你完全不想要解決問題或改變現況嗎?
真正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在你心目中是哪一種呢?

Rule 4 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第四條法則頁數比第三條法則厚很多,講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我拉出兩個比較有趣的重點,第一個是談「比較」的重要性。
「比較」讓生活有了樂趣、「比較」讓人們想要精益求精,不過,要怎麼比,跟誰比?
還有,我們以為的理想,真的是我們要的嗎?那個理想的背後要的是什麼?有沒有別的路程可以取代?

Rule 5 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的事

原本我以為第5條法則是當父母才需要看的,但其實沒有小孩的人讀完也會共鳴。
我們都遇過在飛機內不停哭家長卻不出聲安慰的小孩、在賣場奔馳追打家長卻不制止的小孩。這不是小孩的問題,這真的是家長的問題
有些家長認為放任跟愛的教育對小孩最好,JP卻認為這種教育法會讓孩子受到傷害、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適度的管教與制止、引導方向,是在替孩子塑造邊界,讓孩子安心。
如果這樣可以那樣也可以、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小孩長大之後會對父母及這個社會繼續索求無度,如果父母不夠力、無法養育自己的孩子到老死,那就會被小孩反噬、也會製造社會問題。
JP認為父母應該成為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代理人,不應一昧給予美好畫面、遮蔽醜惡。孩童階段若以為這個世界只有真善美、沒有醜惡,長大之後孩子還是要親自面對各種惡的打擊。父母沒有事先打預防針,就有可能造成孩子一蹶不振。
JP強調,一個孩子這輩子只有兩個父母、卻可以有很多個朋友。父母不應該懼怕擔任父母的角色、不應該貪戀做為孩子的朋友角色。
總之,還蠻精采的,在影片中我劃了很多重點,歡迎看完之後在youtube上留下您的心得喔!
#12 Rules for Life
#Jordan Peterson
阿羚的Line
好宅好人好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樣的外景陣容了。出雙機、3組攝影、11個工作人員,有小小驚訝到。導演專業又有活力、莊製作人更曾在「強棒出擊」及「金曲龍虎榜」中工作過(名稱超熟悉吧?表示我們年紀差不多啦哈哈) 這是中醫出任務的節目。我的角色很輕鬆、只要該一下自己哪裡不舒服就好。醫師比較辛苦,要講很多台詞、還要煮中藥
根據氣象預報,接下來幾天台南以北都會在10度以下。在亞熱帶的我們,對寒冷較沒有戒心。低溫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甚至這兩天已出現低溫猝死案例。 很多人以為睡覺時躲在棉被裡就不用怕低溫。但半夜氣溫更低,室內的熱也會被冰冷牆體中和掉。人在沈睡時較難警覺失溫,萬一又踢開棉被就很危險。 英國公共衛生部
「留白、採光及井然有序,是生活之必須。就像食物及睡眠一樣不可或缺。」by瑞裔法藉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 理想的生活,是秩序和美的融合,包含音樂、收藏、自我實現等非實體的需求。昨日讀到柯比意上述那段話,我聯想到建築師林志堅先生的家。 林志堅先生曾提到:「基本上我是現代主義的信仰者。
上週諮詢的新北近郊某社區住家,屋主改造的動機讓我印象深刻。 屋主的家是短窄的小型雙併透天,座東朝西,又是在沒有遮蔽的斜坡上,上午屋後有東曬、下午屋前跟側牆則有西曬。側牆搭了玻璃木屋,導致熱進的去出不來,跟烤箱一樣。 與我聯繫的女主人穿polo衫搭卡其褲、個頭嬌小、綁個馬尾,是位話不多但都講重點的樸
廚房通常都沒裝冷氣,但卻有24小時都在運作的冰箱跟熱水瓶。炎炎夏日,走到廚房更能明顯感到悶熱,揮汗做菜更是一種折磨。 這間透天座北朝南。夏日時,南側時常有源源不斷的自然風。但屋主習慣在二樓客廳開空調,窗戶緊閉,導致後段的廚房雖設有小窗,也因空氣不對流、而無法讓南側的風進入室內、造成悶熱現象。 調整
今年春節假期,為了找櫻花,我與家人在中部鄉間閒晃到一處老社區,漫步到巷尾,我被最後一間房子深深吸引。不像其他透天都把房子蓋在路邊,這間房子往後退好多好多,前面是寬敞的停車草坪。 看了無數間住家的經驗,直覺告訴我這房子的屋主絕非泛泛之輩。這房子低調樸實不花俏、有著脫俗的優雅穩重,感覺它承載著不同的生活
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樣的外景陣容了。出雙機、3組攝影、11個工作人員,有小小驚訝到。導演專業又有活力、莊製作人更曾在「強棒出擊」及「金曲龍虎榜」中工作過(名稱超熟悉吧?表示我們年紀差不多啦哈哈) 這是中醫出任務的節目。我的角色很輕鬆、只要該一下自己哪裡不舒服就好。醫師比較辛苦,要講很多台詞、還要煮中藥
根據氣象預報,接下來幾天台南以北都會在10度以下。在亞熱帶的我們,對寒冷較沒有戒心。低溫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甚至這兩天已出現低溫猝死案例。 很多人以為睡覺時躲在棉被裡就不用怕低溫。但半夜氣溫更低,室內的熱也會被冰冷牆體中和掉。人在沈睡時較難警覺失溫,萬一又踢開棉被就很危險。 英國公共衛生部
「留白、採光及井然有序,是生活之必須。就像食物及睡眠一樣不可或缺。」by瑞裔法藉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 理想的生活,是秩序和美的融合,包含音樂、收藏、自我實現等非實體的需求。昨日讀到柯比意上述那段話,我聯想到建築師林志堅先生的家。 林志堅先生曾提到:「基本上我是現代主義的信仰者。
上週諮詢的新北近郊某社區住家,屋主改造的動機讓我印象深刻。 屋主的家是短窄的小型雙併透天,座東朝西,又是在沒有遮蔽的斜坡上,上午屋後有東曬、下午屋前跟側牆則有西曬。側牆搭了玻璃木屋,導致熱進的去出不來,跟烤箱一樣。 與我聯繫的女主人穿polo衫搭卡其褲、個頭嬌小、綁個馬尾,是位話不多但都講重點的樸
廚房通常都沒裝冷氣,但卻有24小時都在運作的冰箱跟熱水瓶。炎炎夏日,走到廚房更能明顯感到悶熱,揮汗做菜更是一種折磨。 這間透天座北朝南。夏日時,南側時常有源源不斷的自然風。但屋主習慣在二樓客廳開空調,窗戶緊閉,導致後段的廚房雖設有小窗,也因空氣不對流、而無法讓南側的風進入室內、造成悶熱現象。 調整
今年春節假期,為了找櫻花,我與家人在中部鄉間閒晃到一處老社區,漫步到巷尾,我被最後一間房子深深吸引。不像其他透天都把房子蓋在路邊,這間房子往後退好多好多,前面是寬敞的停車草坪。 看了無數間住家的經驗,直覺告訴我這房子的屋主絕非泛泛之輩。這房子低調樸實不花俏、有著脫俗的優雅穩重,感覺它承載著不同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彼得·喬治·彼得森(Peter George Peterson)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先後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與西北大學,並於1947年以最高榮譽畢業。1948年,他加入芝加哥一家市場研究公司,隨後於195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擔任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
Thumbnail
從喜劇演員轉導演的喬登皮爾,拍攝過三部電影,從第一部《逃出絕命鎮》,就擁有自己強烈的風格。雖是喜劇演員,卻鍾愛驚悚片,所以他的作品皆是恐怖驚悚片。他的電影一大特色便是劇情中總埋藏不少隱喻和諷刺,等著觀眾細細品嘗、抽絲剝繭。而這次觀賞電影《不!》,也一同從中發掘不同的寓意吧。 《不!》上映於2022
Thumbnail
著名餐廳「冒煙的喬」在經營20年後關閉,讓眾多常客感到惋惜。餐飲業正面臨食材成本波動、人力短缺等多重挑戰,影響老店的營運與生存。在經濟部的調查中,多數業者認為加強食品安全及降低原材料成本是未來的重點,但許多老店仍難以抵擋壓力而選擇結束營業,展現了餐飲業的不易與無奈。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彼得·喬治·彼得森(Peter George Peterson)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先後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與西北大學,並於1947年以最高榮譽畢業。1948年,他加入芝加哥一家市場研究公司,隨後於195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擔任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
Thumbnail
從喜劇演員轉導演的喬登皮爾,拍攝過三部電影,從第一部《逃出絕命鎮》,就擁有自己強烈的風格。雖是喜劇演員,卻鍾愛驚悚片,所以他的作品皆是恐怖驚悚片。他的電影一大特色便是劇情中總埋藏不少隱喻和諷刺,等著觀眾細細品嘗、抽絲剝繭。而這次觀賞電影《不!》,也一同從中發掘不同的寓意吧。 《不!》上映於2022
Thumbnail
著名餐廳「冒煙的喬」在經營20年後關閉,讓眾多常客感到惋惜。餐飲業正面臨食材成本波動、人力短缺等多重挑戰,影響老店的營運與生存。在經濟部的調查中,多數業者認為加強食品安全及降低原材料成本是未來的重點,但許多老店仍難以抵擋壓力而選擇結束營業,展現了餐飲業的不易與無奈。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