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為何總是輸多贏少?從投資心理學「展望理論」中得到解答!
方格精選

投資為何總是輸多贏少?從投資心理學「展望理論」中得到解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市場不是要比智商高低,而要比投資人的心理質素和財商知識的高低。

心理學有助了解每個投資行為的動機、盲點等等,對將來投資的回報絕對有益無害。投資心理學,是投資人的第一課也是最重要一課。

早於2002年,兩位以色列裔心理學教授丹尼·加利曼( Daniel Kahneman )(著名暢銷書 – 《快思慢想》作者)和阿摩司·特沃斯基( Amos Nathan Tversky )就因發表「展望理論」而贏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展望理論」

它屬於行為經濟學, 1979 年被上述兩位教授首次提出。理論假設每個人對風險會有著不同的態度和反應。

它描述了投資者對賺蝕和發生機率高低等條件之下,會出現一種「不對稱的」心理反應。理論成功描述人在獲利或虧損時,基於每人參考位置不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都會不同。


raw-image

「展望理論」請投資者避免:

(一)過早賣走正在獲利的資產

不少投資者面對盈利的時候,都會有想吃下棉花糖的心理作用,很想把賺到的錢快快收割進袋。

同時又不想捐失已經獲得的利潤,很多時不願再冒其他風險,相對變得膽小了,亦因此不久後就把正在獲利的資產賣走。

一般而言,賣走的正在獲利的資產都是不俗的企業,股價因而漲起來,假如過早賣走它令投資人感覺賺的利潤不多,引起後悔的感覺。

但事實是這些股票製多都是「一升不回頭」,再也買不回,投資人就此後悔莫及。

(二)別抱緊虧損中的資產不放

另一邊廂,很多人對虧損中的資產都有死抱不放的心理。這樣帶來的後果嚴重,除了令投資人虧損,最後可能出現沮喪的情緒。

他們面對虧損時,明知該資產可能有很大的問題,但仍抱著總會升回來的心理,「一日未沽,一日都未算輸」的心態表露無遺,不升回買入價就不沽股票這等鬥氣現象。

最終可能導致一跌再跌,到虧損十分嚴重時,已經去到不得不斬的階段。

最後,希望投資者了解展望理論帶來的有趣投資心理後,下次做決定前,請你多想想,賣出獲利資產或虧損的資產背後的心理。

Source : 雪球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avatar-img
Fortune Insight的沙龍
29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ortune Insigh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比爾蓋茨(Bill Gates) 最近向公眾分享了他2018年喜愛的5本書,內容由從冥想的入門指南,到自主武器的深入研究,再到講述一家公司從紅極一時逐漸衰落的驚險故事,題材廣泛。他更表示:「如果你正在為自己或朋友家人尋找一本有意思、吸引人的好書,選這些中的一本不會有錯」。
更多如雷貫耳的國際公司,如谷歌、微軟、百事可樂、軟銀、Adobe、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等,都有過印度裔CEO掌舵的歷史,他們或曾經創造企業的輝煌,或帶領企業奮起轉型。 「印度效應」為什麼而產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為何如此超群?這甚至已經成為美國一些商學院研究的課題之一。
公司每年都會向客戶或其他合作公司送禮以維持友好的關係。然而,該在什麼時機送禮當中原來大有學問。公司送禮的專家約翰·魯林(John Ruhlin),是《Giftology》一書的作者。他表示,假期反而是向商業客戶贈送禮物的最糟糕時期。
比爾蓋茨(Bill Gates) 最近向公眾分享了他2018年喜愛的5本書,內容由從冥想的入門指南,到自主武器的深入研究,再到講述一家公司從紅極一時逐漸衰落的驚險故事,題材廣泛。他更表示:「如果你正在為自己或朋友家人尋找一本有意思、吸引人的好書,選這些中的一本不會有錯」。
更多如雷貫耳的國際公司,如谷歌、微軟、百事可樂、軟銀、Adobe、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等,都有過印度裔CEO掌舵的歷史,他們或曾經創造企業的輝煌,或帶領企業奮起轉型。 「印度效應」為什麼而產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為何如此超群?這甚至已經成為美國一些商學院研究的課題之一。
公司每年都會向客戶或其他合作公司送禮以維持友好的關係。然而,該在什麼時機送禮當中原來大有學問。公司送禮的專家約翰·魯林(John Ruhlin),是《Giftology》一書的作者。他表示,假期反而是向商業客戶贈送禮物的最糟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