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當下,覺察內在

回到當下,覺察內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我加入了悅文老師的養生群。老師在群裡分享了自己最近正在閱讀的李辛老師《經典中醫啟蒙》。身為對中醫頗有興趣的我,也因此購買了李辛老師的三本書。今晚,終於有機會靜下心來,翻開書本,慢慢閱讀。

李辛老師在書中提到:「只要活著,有心,就有機會去感受萬事萬物。」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總是以外物為原點,習慣不停地看這個、看那個,卻忘了回望當下的自己,忽略了真正的感受。在中醫中,這種狀態被稱為「行神分離」——身體在做一件事,心卻早已飄遠。

仔細想想,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滑手機時,我們常常只是習慣性地滑動螢幕,或是無意識地打開一個又一個APP,看看短視頻、看看新聞,甚至只是無聊地翻閱同城趣事。手指在滑動,但心卻沒有真正投入,彷彿只是讓時間流逝,卻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這種「無意識的習慣行為」,或許正是一種行神分離的表現。

這讓我想起曉航老師在「新自我課程」中提到的意識覺察練習。課程的第一課作業,便是要我們學習「意識覺察法」——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明白自己當下的狀態。當我們打開手機時,是否真的意識到自己正在瀏覽?當我們追劇、看小說,是否有意識地將心專注於當下?不是為了消磨時間,而是真正地投入其中。

曉航老師的這個練習,讓我反思了許多。其實,現在人的精神壓力很大,總想透過手機、社群、短視頻來逃避現實、轉移壓力。然而,這種無意識的滑動,長久下來只會讓自己與內心的距離越來越遠。反之,如果能在當下覺察自己的需求,也許就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是想放鬆、想尋求靈感,還是單純地想要逃避焦慮。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在空閒時,將手機暫時放下,選擇靜坐、冥想,甚至只是靜靜地感受周遭的聲音、氣息。將心收回,回到當下,專注地與內在對話。當心能夠專注且清明時,做任何事情都會更加有力量,也更加貼近自己真正的需求。

正如李辛老師所說:「只要活著,有心,就有機會去感受萬事萬物。」


而真正的感受,往往源於我們的覺察與用心。


avatar-img
藍嵐天空的沙龍
4會員
50內容數
這裡是一位平凡打工人的文字創作天地,喜歡攝影閱讀,正在學習嘗試寫作,請大家多多指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藍嵐天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如何平衡追求與放鬆?作者以自身經驗,描述一個週六早晨從身心放鬆到與家人相處的過程,反思追求目標的同時,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與內心平靜的重要性。文章闡述「放鬆並非懈怠,而是積蓄能量的方式」,強調在忙碌與寧靜間找到和諧的韻律,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與滿足。
忙碌的星期五下班時,收到媽媽託買吐司的訊息,卻撲空。麵包店吐司已售罄,但意外捕捉到公園裡美好的日常風景,體悟到忙碌之餘,寧靜與溫暖才是真正的幸福。
現代人容易疲於奔命,本文作者分享自身因工作繁忙導致身心俱疲的經驗,並探討如何透過調整作息、管理壓力,找回生活平衡與步調。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如何平衡追求與放鬆?作者以自身經驗,描述一個週六早晨從身心放鬆到與家人相處的過程,反思追求目標的同時,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與內心平靜的重要性。文章闡述「放鬆並非懈怠,而是積蓄能量的方式」,強調在忙碌與寧靜間找到和諧的韻律,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與滿足。
忙碌的星期五下班時,收到媽媽託買吐司的訊息,卻撲空。麵包店吐司已售罄,但意外捕捉到公園裡美好的日常風景,體悟到忙碌之餘,寧靜與溫暖才是真正的幸福。
現代人容易疲於奔命,本文作者分享自身因工作繁忙導致身心俱疲的經驗,並探討如何透過調整作息、管理壓力,找回生活平衡與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