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上回的【臀部製作篇PART 1】中,運用一系列零件相依性的特徵,大頭老師奠定了往後的雙軌制做方針:由腰─臀連接的基座平面決定骨盆縱軸長、以內襠部零件之寬充作骨盆寬,以夾嵌立壁的形式構成了各自獨立的分件。
在本回的內容裡,延續上回後半的襠部篇,製作朝前與外推─以造型遮蔽組裝線的外襠裝甲篇、就此展開。
為了減少設計中大型平面的視覺單調感,概念稿繪製期間的設計師會在一些無可避免的區域─如骨盆與髖部接合的箱型點綴上一些線條,以此豐富塊面。
如果只是單純的在原型完成的事後沿著裝甲面直接補上紋路且不與組裝痕和分模線進行整合,不但會受限於GK生產的精度影響而容易模糊,更甚者,其粗糙處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整修工作,造成對消費者產生外推力。為了克服此一障礙,參考了近代剛普拉的多功能型接合面的應用,以概念稿上的線條融合組裝縫與分模線便成為原型師一展身手的重要舞台。
在本回的製作中,大頭老師決定將上圖紅線的部分充作外襠裝甲與骨盆箱型側面的接合面與造型刻線,替單調平面的骨盆箱型增添造型的豐富度。
為了能使此一系列的布局能夠穩固,大頭老師建議至少要先封閉整個骨盆箱型的頂與底面再行施工是較佳的選擇。為了能方便在後續的【臀部製作篇】系列中呈現概念圖出現的倒角並維持壁面的機械強度,封閉的方式全採用嵌入厚膠板的方法支撐。使用此法下,內部的工/H字樑支撐的必要性也會減低,不妨參考。
以與構成兩側立壁同厚度的膠板裁切出梯形薄片,後以瞬間膠段接在現有用於夾組內襠的平行壁前端。黏貼的接合線將在未來的噴灰中以底漆補土進行整平,而密閉度的細節處理且暫擱置到外殼完全完成為止。
不要使用膠帶有膠的面充作隔離層!否則分離膠帶時會有困難而且可能會因膠帶用膠成分不同,和覆蓋的補土產生未知的反應。
接續前節的規劃,以膠帶黏性面包裹內襠,完成澆注瞬間膠補土的隔離步驟。
使用的膠帶長度應比完全包裹稍長些許,如此才能便利的取用裁切出梯型外觀段接膠板的餘料配合短板沿著外襠裝甲與骨盆箱型的直接反摺粘貼,與接合線整齊排列。
配合手指的壓夾與瞬間膠補土的流動性調整下,沿著膠帶無膠的光滑面進行少量而多次的成形澆淋,並將膠板的接合邊封入新構造的構造中。注意!因為兩件─骨盆箱型與外襠裝甲的接縫─沒有膠帶保護,請務必注意澆淋的用量與流動的狀態,避免不慎封閉錯誤區域的慘劇發生。
經小心的控制與乾燥的等待後,拆解成果應如下圖:
後利用內襠充作支撐輔助下打磨與補正澆淋填平過薄區域的反覆打磨修正後,可得到近乎等厚均勻的外襠裝甲雛形。
當前運用補土澆淋的外襠裝甲是一完整的立體實心結構,故施工初期指南的CG草模所提供的數據有極高的機率因公差與假組評估微調而無法完美登對。
本圖僅為兼用的示意。實際上本圖的零件是後面第二次粗澆淋積層的產品。若採用下斷敘述的的切除法時不慎發生鋸除過量的尷尬事件,不妨考慮將鋸下的整塊放回表面,以補土對內與外澆淋進行補強封閉。
在已知還會使用補土灌注的前提,以手鑽在不易直接以手鋸袍拉開切縱向的弧面左右側平行鑽孔、後插入手鋸的鋸刃,自鑽孔處出發向上與下慢慢地拉出開口側線。
此切除動作後的整修時須紀錄相關的開口特徵,以供後續殼層細節漸變修整時利用。
在缺口確認構成無誤後,針對下節所需的密閉性調整第二階澆淋,預先對上端的開口再向上補出一ㄇ字口作為補土注入點─樣子請參見下節圖片。
因為膠帶無法完全平順地貼附原有的表面,故第一階段澆淋的成品和內襠裝甲間仍留有不必要的縫隙。面對再注入的步驟,若僅使用凡士林塗抹隔離,有極高的機率無法完全隔離補土與假組的零件,必須要額外使用其他的方式隔離兩件。
取代的材料是隔離性能較差,但柔軟且薄的「保鮮膜」。
注意補土應由ㄇ字額外的開口處注入,使其緩緩地流入內外襠間的縫隙中。另一個澆淋點亦可於維持零件組裝模式採用的立直方向,從上端邊緣進行補強。
乾燥後,如同第一階澆淋成型的末尾步驟,對此件進行再打磨、然後製作的進程轉入下一節的進氣道正式開口。
的確是兼用:兩張圖片和鑽孔的步驟完全相同,但是第二次施作是建立在第一次的試誤摸索之上。需注意的是,手鋸的刃彈性有限,過度的施力在面對較堅硬的材質─如此處的補土─可能會損壞刀刃,請小心操作。
繼承自前節重新打磨補正密合的零件,使用前二節所得的開口數據─下端開口預留整修量、最高切點與鑽孔點─用鉛筆標記,重新執行一次進氣道開口的步驟。
接著使用【頭部製作篇】02提及的
顎甲澆淋手法,於貼附膠帶的平面膠板輔助下小幅的延長下襠外裝甲的下半段。
待補土全面乾燥固化後,對著進氣道口打磨掉切割痕並運用假組狀態下的零件中軸線修飾出向前突出的外襠裝甲下緣造型。是否一次性打磨或是澆淋前後各做一次修整,端看個人製作的慣性。
完成後的品的外觀如下。
因為篇幅不知道該放在何處才好的的關係,此處直接透過圖片補充一些骨盆箱型的造型修整要點:為了減緩剩餘箱型的純接面轉角單調問題,其實也可以參考前段如何創造接合線造型的概念,對部分封閉的箱型線進行補償的膠板貼附。外觀可參考此圖骨盆下面新出現的小ㄇ字槽。
由於原始的內外襠接合邊緣線是用邊角切料進行拼裝,且製作過程中受補土乾燥微縮、進氣道下端延伸造型打磨等因素影響,兩者會在下端出現如上小節的淺淺但相對造型過大的接縫。
碰到這種狀況,需要對整個接合邊進行全整平與再修飾。本處再打磨上端的左右平行接面後,依照裝甲密合後下端留下的縫隙插入膠板、黏貼並適當的對外殼輕柔的打磨整平。
次回,補土澆淋成形與膠板複合製作的極意:豐富前襠裝甲雛形的飛簷、上襠甲和進氣口內控制鰭,手工製作的規劃大成,將於前方高能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