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成長卻無跡可尋:人類正在「大發生」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一陣子有個國際的花邊新聞,丹麥某處海岸發現有種貝殼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當地生態不平衡,後來大陸觀光客發現原來是餐桌上的珍饈——生蠔,於是在丹麥環保單位與旅遊單位合作下,號召大量的華人觀光客到海岸大啖生蠔,撲滅一場生態危機;今年暑假澎湖沿岸海域也發生大量水母,有數十名晨泳的民眾被螫傷,有人形容數量多到好像「水母羹」一樣,甚至有的海灘也留下一整片水母。

 

像這樣在一個地區突然出現非常巨大數量的某個物種,就稱為大發生。有些物種會有大發生,或者稱為大爆發的現象。若以生態學觀點,大發生的定義是某些特定物種的數量,在一段相對短的期間內,出現爆炸性的增加。

 

絕大部分的大發生是不可預期的,但是有些種類會有週期性的規律。比如在墾丁地區每4~6年,玉帶鳳蝶就會有一次大發生,這種規律性的現象我們可以推理出一些原因,也許跟雨量、土壤營養、這些物種的食草體內抗蟲物質的濃度……等等有關,而氣候或許是啟動這複雜連鎖反應的開關。大發生之後,因為對食草的消耗太大,食物吃光反而引起族群大量死亡,到了隔年數量反而比正常時還要少,再一年年逐漸增加。

 

這種週期性的大發生或許可以歸類為區域性正常生態環境的表現,但是,很多時候物種的大發生無跡可循,忽然發生又忽然消失,沒有一定的週期,又沒有顯著的環境變化,這神奇的現象就令人好奇了。通常大發生只會發生在特定的動物,比如像蛾類、蝶類或蚱蜢這些較小型的昆蟲,小型動物如旅鼠會,狼或狐狸就不太可能,海星會,鯨魚就不可能。

 

raw-image

生物大發生無跡可尋,忽然發生又忽然消失。

 

即便我們最常發現的蛾類與蝶類的大發生,也有專家研究指出,大約98%的種類、族群都能夠長期穩定的維持一定的密度代代相傳,只有2%的蛾類或蝶類會出現大發生。到底哪些原因使得這極少數的昆蟲或哺乳類或微生物具有大發生的能力?確切原因專家還在努力找答案。

 

不管哪種大發生,有一件確定的事,就是爆發總會結束。有些會經歷多年,有些很快就結束,看不到中間漸進的過程,比如說今天還有一百萬隻,到了明年就只剩下一百隻。過去學者認為大發生的開始與結束是因為環境的變動以及牠們食物的多或少而造成的,但是近些年發現,有很多大發生前後環境並沒有劇烈的變動,那究竟是為什麼?天氣的變化無法解釋,食物供應的耗竭也無法解釋。有些專家提出,或許是病毒扮演著一定的角色,發揮穩定整個生態系平衡的功效。當然,對被它殺死的物種來說,病毒是可惡的兇手。

 

甚至我們若以地球大地之母觀點,或以超然的角度看待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人類當然也是動物,哺乳動物的一份子,也是依著整個生態系的變動而生存。雖然人類因為科技文明的進步,使得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似乎也超脫了自然環境給予的限制。

 

若以大發生的定義來看,以地球史或生命演化史的角度,現代人是智人這種物種的一次大爆發——「某特定物種的數量在一段相對短的期間中出現爆炸性的增加」。

 

人類的數量,從一萬年前左右農耕發明以來,至今已經增加了約400倍。若以另一種演算法,從智人出現到19世紀,大量增加為10億人,然後到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前,人口又增加了10億多,來到20多億,二次大戰後至今,約70年,人口居然增加了近50億,已經超過70億,這不是大發生,什麼是大發生?

 

從化石紀錄來看,地球從出現生命開始至今,體型只要超過陸地上的螞蟻或海洋裡的南極磷蝦,從來沒有一個物種數,數量超過人類的人口數。著名的生物學者威爾森曾經寫過:「智人的數量達到60億的時候,我們的生物質量就已經超過地球誕生以來,地表上曾有過所有大型動物的總重量的百倍以上。」不過威爾森指的應該是野生動物,沒有包括近代人類工業化養殖的畜牧業。

 

有位學者很明確的表示,人類特異非凡:史無前例,體型碩大,壽命很長,數量又驚人,是的,我們正在大發生之中。

 

如果所有的大發生一定會終結,如果地球能維持生態系平衡的物種是病毒的話,那麼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全世界的流行病學家,都滿懷戒慎恐懼地注意著禽流感的病毒變異。

 

萬一這些在會飛的鳥禽或蝙蝠裡的病毒發生幾次突變,或從原來沒有人跡的叢林裡因人類的開發逸出的病毒,如果如同當年的黑死病肺鼠疫,可以藉由空氣傳染,致死率又超高的話,加上萬一染上疾病的人在有明顯症狀之前到處活動與旅行,再傳染給別人,像是麻疹、流行性感冒那類潛伏期較長的病毒,在這麼擁擠且彼此往來這麼密切的全球化世界,絕對是一場無法想像的災難。當然,對於其他生物來說,也許是值得慶幸的生機重現吧!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編輯:熊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關於生物多樣性引言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了一個全球共同的議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涵蓋了從微小的細菌到壯觀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所有生物物種,它支撐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繁榮。然而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非法狩獵等
Thumbnail
|關於生物多樣性引言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了一個全球共同的議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涵蓋了從微小的細菌到壯觀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所有生物物種,它支撐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繁榮。然而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非法狩獵等
Thumbnail
|引言,你一定聽過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東邊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引發西邊的颶風。我們在這蝴蝶效應中已經入會好多年,或許我們早已發覺,卻一直沒有太多的實際行動來去應對。關於食物鏈也在我們小學時期都有學過
Thumbnail
|引言,你一定聽過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東邊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引發西邊的颶風。我們在這蝴蝶效應中已經入會好多年,或許我們早已發覺,卻一直沒有太多的實際行動來去應對。關於食物鏈也在我們小學時期都有學過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FB網誌搬家 我今天想來談談生態平衡。 日前我分享了現在工作地點那豐富的生態,這裡有許多的原生種,也有許多的外來種,這些外來種不少都被稱為能帶來嚴重的生態浩劫,的確,春夏之際幾乎每顆植物上都爬滿了各種『害蟲』(我有機會辨認的有粉介殼蟲、各種小中大型天牛、蘇鐵小灰蝶,還有太多太多我無法辦認的,秋行
Thumbnail
#FB網誌搬家 我今天想來談談生態平衡。 日前我分享了現在工作地點那豐富的生態,這裡有許多的原生種,也有許多的外來種,這些外來種不少都被稱為能帶來嚴重的生態浩劫,的確,春夏之際幾乎每顆植物上都爬滿了各種『害蟲』(我有機會辨認的有粉介殼蟲、各種小中大型天牛、蘇鐵小灰蝶,還有太多太多我無法辦認的,秋行
Thumbnail
弔詭的是,被停止的世界地球日,反而呈現出較為友善的地球空間。    除了當作新聞花絮報導的似真似假的訊息:那個國家偏遠小鎮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漫遊,那個城市有野生狐狸在空無一人的地鐵站裡搭電扶梯……    其實也可想而見,原本受遊客干擾的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因為疫情管制不再有人時,小海龜的孵育率大
Thumbnail
弔詭的是,被停止的世界地球日,反而呈現出較為友善的地球空間。    除了當作新聞花絮報導的似真似假的訊息:那個國家偏遠小鎮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漫遊,那個城市有野生狐狸在空無一人的地鐵站裡搭電扶梯……    其實也可想而見,原本受遊客干擾的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因為疫情管制不再有人時,小海龜的孵育率大
Thumbnail
从2019年的亚马逊大火,然后到2020年的澳大利亚大火,水灾。紧接着又到了全球性的病毒灾难——新冠病毒。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蝗灾,另外还有很多人都忽略的“小冰期”。 From the Amazon fire in 2019 to the Australian fire and flood in 2
Thumbnail
从2019年的亚马逊大火,然后到2020年的澳大利亚大火,水灾。紧接着又到了全球性的病毒灾难——新冠病毒。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蝗灾,另外还有很多人都忽略的“小冰期”。 From the Amazon fire in 2019 to the Australian fire and flood in 2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