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含有「生物多樣性」共 6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人類消失後,地球將經歷環境復甦與生態重建,自然快速接管城市,污染問題卻成復甦阻礙。儘管如此,科學家觀察到自然具強大修復力,長期而言,地球可能重回生態繁榮,但需數百萬年完全恢復。
科學家利用化石糞便分析恐龍飲食與生態適應,揭示其從三疊紀小型生物進化為地球霸主的過程。研究強調恐龍的多樣性、適應性與幸運因素,並為現代生態學提供重要啟示。
丹麥政府宣布計劃將10%的農田轉型為森林及自然棲息地,並在20年內種植10億棵樹,旨在減少化肥使用、保護水域及減少畜牧業排放。這項創新政策包括全球首度對牲畜排放徵收碳稅,將對全球氣候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BBC Earth的生態紀錄片《亞洲》深入探索亞洲的自然生態,並特別關注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片中呈現了台灣的特有物種與城市自然共存的景象,並強調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讓觀眾重新認識亞洲作為地球自然資源寶庫的角色。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威脅地球生態系統及人類生存。物種滅絕速度比正常快出35至100倍,主因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與棲息地破壞。過度開發、污染及集約化養殖加劇危機,並增加人畜共通病毒的風險。
背景故事:從狼群滅絕到重返黃石 在20世紀初,由於人類的獵捕,黃石國家公園的狼群逐漸滅絕。數十年後,失去頂級掠食者的生態系統出現了失衡現象:鹿群數量激增,大量啃食河岸植被,使得土壤流失、生態多樣性衰退,整個生態系統瀕臨崩解。1995年,美國聯邦政府決定改變這種情況,開始了歷史性的野放計畫,從加拿大
Thumbnail
最新研究發現,西方蜜蜂的授粉習性可能降低植物種子品質和數量。科學家觀察到蜜蜂傾向在同一株植物間反覆採蜜,導致自花授粉率增加,影響植物基因多樣性。研究結果顯示,保護原生授粉昆蟲對維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Thumbnail
上個月,我非常密集地帶了三梯次的夥伴,前往沙巴叢林少女營地進行生態觀察。說真的,就算是台灣,我也很少這樣頻繁地重回同一片山林。 然而,理當因為不斷重複而感到無趣的行程,卻直到最後一天,都有無盡驚喜。這個月讓我真正折服在「生物多樣性」的魅力之下,除了讚嘆雨林生命的神奇,也珍惜身在那遙遠營地的每一夜。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