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含有「生物多樣性」共 7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五月底的梅雨,為576林地帶來了濕潤的泥土與生長的契機。這段時間,我們種下了毛柿、過山香、台灣欒樹、苦楝、咖啡等樹苗,並用竹子、山棕、繩索為這些新生命加設庇護。雨水與陽光交錯的節氣,是林地最忙碌也最溫柔的時刻,一場默默的照顧行動,也是一場關於共生的課。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前陣子我們聊了很多「生物多樣性」,看起來好像是生態學家做的事。這些科學家四處奔波,測量你所能想到的關於、森林的一切。他們數不同樹木的數量,測量樹葉的層數,記錄鳥類…他們用各種複雜的數字和指數來告訴你一個地方的「多樣性」,一切都非常精確。 但你呢?走進一片森林,環顧四周,聆聽。你「感覺」到了嗎?
Thumbnail
Sylvia-avatar-img
2025/07/09
這研究真是很有趣耶~運用在課堂裡感覺也很適合~~
A.H.-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10
Sylvia 謝謝Sylvia~ 真是好主意~
付費限定
了解生態系統中各物種間的交互作用,對於理解整個生態系的功能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化石通常很難保存相關資訊,這是因為多數化石紀錄著重於生物的個體形態,而無法顯現出與同生境其他物種之間的交互關係。 本次研究則是發現了一個樹皮底下的微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被包含在來自緬甸的克欽琥珀礦內,年代上屬於白堊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現代人類的各種活動持續造成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棲地消失或退化,讓全球鳥類多樣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設立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減少獵捕、加強野生動物保育法令、碳減排政策等減緩威脅措施已無法有效阻止物種滅絕與生態功能流失。研究者透過鳥類特徵數據(bird trait data)和全球保育威脅資訊,建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上個月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專題聊了海洋生物、環境知識本體(EnvO)、城市樹木和21個AI徹底改變保育工作的潛力關鍵議題。 今晨閱讀了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與西班牙大學和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合作的最新研究,將所謂的「再野化」和農業相結合,以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新策略,重新將議題再次。。。
Thumbnail
5/5農地再野化
付費限定
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相當特殊的情境。我們曾以勤奮(儘管目光短淺)的精力,將地球的自然環境推向了岌岌可危的邊緣,現在,我們懷著希望和忐忑的心情,轉向一種新的智能,AI。它不是誕生於數千年的進化,而是誕生於矽和程式之間,它來幫助我們修復已磨損的東西。。。
Thumbnail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5/22
我是野兔!
付費限定
當我們穿梭於城市中,常常帶著一種匆忙的使命感,經過玻璃和鋼鐵的外牆,天空中不時有起重機的出現。在人類這種奮鬥和不懈的勞動中,屹立不搖的城市樹木也融入了都市景觀。我們種植城市樹木,也許是出於一種模糊的公民責任,或是出於對生態需求的認可。然而,除了短暫的陰涼外,我們是否真正考慮過它們能提供什麼? 
Thumbnail
5/5生物多樣性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5/20
「一株大型古樹不僅是城市景觀中重要的生態資產,同時也提供大量的碳封存和複雜的棲息地結構,對於最大限度地發揮碳儲存和動物多樣性間的協同作用至關重要。」 **所以要維護大型老樹,有的老樹會腐爛,需樹醫生的診治。
A.H.-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0
李英華 "老樹會腐爛,需樹醫生的診治", 好意見,這個題目我還沒仔細研究,排入議程~ Thanks!
近十年來,歐洲都市興起養蜂潮。2015年,巴黎的蜂箱數量約為700個,2022年已接近1500個。瑞士也出現類似情況,根據瑞士聯邦森林、雪與景觀研究所的統計,2012至2018年間,蜂箱數量從3000個增加至6000個,分佈在15個城市。都市養蜂運動興起,與農村過度使用農藥有密切關係。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幾個世代以來,當我們談到生命的豐富性和「生物多樣性」時,我們常常默認進行一項看似簡單的活動:物種的計算。我們告訴自己,物種越多,生態系統就越健康、越有價值。這種數值方法具有可以理解的吸引力;它提供目標、指標以及實際進步或衰退的感覺。 但是,如果這種關注,無論出於多麼好的意圖,無意中縮小了。。。
Thumbnail
黃玫籽-avatar-img
2025/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