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假如人類消失了?―地球日的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今年是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1970年4月22日,美國有近千萬人上街遊行,呼籲對汽車排放造成的空氣汙染進行管制,這是人類第一次為了環境問題上街頭遊行,也是那個年代規模最大的遊行。

此後各國民眾紛紛響應,也都在4月22日提出當時最迫切的環境議題,全球串連一年比一年規模還大,也就稱為世界地球日。

這個運動推行了五十年,地球生態環境所面對的危機不但沒有減少,還一年比一年嚴重,因此,理論上屆滿五十年的現在,應該會有更大規模的活動。

但是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全人類社會按下暫停鍵,各國邊界管制,飛機停飛,公路上車流減少,大部分人也都被限制行動,建議居家隔離,在此情況下,世界地球日上街的活動當然也隨著其他所有活動一樣,都停止舉辦。

弔詭的是,被停止的世界地球日,反而呈現出較為友善的地球空間。

除了當作新聞花絮報導的似真似假的訊息:那個國家偏遠小鎮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漫遊,那個城市有野生狐狸在空無一人的地鐵站裡搭電扶梯……

其實也可想而見,原本受遊客干擾的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因為疫情管制不再有人時,小海龜的孵育率大幅上升應該是可預期的,以此類推,這幾個月因為人類暫停活動,許多野生動植物可以稍稍喘息恢復點元氣。

也因為疫情工廠停工,車流消失,空氣汙染大幅減少,有研究指出,原本苦於有毒粉塵肆虐的都市民眾,也因此而改善健康,甚至延長若干年月的壽命。

看了類似許多報導,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 「人類消失後—重生的地球」,也有出版社以「沒有我們的世界」同步翻譯了這本書。

作者假設所有人類忽然在地球上不見了,第二天會變成什麼樣子,第三天,一年後,五年後….作者一路推演,一方面突顯人類過去給地球帶來的破壞,一方面也呈現出大自然的力量。

紀錄片基於過去的科學研究,以擬真的畫面想像 ,當人類真的不見後,大自然的生命力如何來接管人類的建築物以及曾經擁有的一切,其實以地球的角度來看,人類出現的時間很短,當人類滅絕後,地球仍然會有許多生命存在,甚至比人類在時更多更豐富精彩的生命世界呢!

影片其實不誇張,因為人類一切消費行為與商品生產,都靠著有限的大自然來支持,人口愈多,需求愈多,因為經濟發展而不斷侵蝕了周遭的生態系,比如焚燒雨林改成畜牧場或者農場,為了我們手上一個漢堡的牛肉,就有數不清的雨林生命因此而喪生。

因為人類的聰明才智與不斷地努力,讓人類沒有了天敵,因此人口數量得以不斷地增加。以前每當人口太多時,一次瘟疫也許就死掉全部人類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或者一次旱災饑荒或戰爭,又死掉一大堆人,可是現在不管是醫葯進步或科技的力量,我們的人口數量與周遭物種早就失去平衡了!當整個地球的自然資源一旦無法支撐這麼龐大人口的需求與消耗時,就是人類真正災難的來臨。

有人形容人類就像地球上的病毒或者癌細胞,不斷增殖,沒有節制回饋的機制,最後傷害了賴以存活的母體。就像「駭客任務」影片中電腦人的控訴,地球每種生物都會本能的與四周環境維持平衡的關係,只有人類不是,每到一地,便大量繁殖,直到耗盡所有自然資源後,再搬遷至他處。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這本書的作者,用物種大爆發的觀點來看人類數量的增加。 所謂的物種大爆發在生態學的定義是:某個物種的數量在一段相對來說,很短暫的期間就出現爆炸性的增加。這裡的爆炸性,往往是五倍、十倍,甚至數十倍的增加。

大發生的確是地球上很奇特很神秘的生態現象,雖然我們不確定何時會發生,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大爆發一定會結束,而且很神奇的是,大爆發往往來得很突然,而結束時通常也非常迅速。

作者引述了一位名叫貝律曼的昆蟲學家所寫的論文,討論大爆發的現象時,論文中以毫不帶感情的理性,輕描淡寫的以一句話帶過:「地球上最嚴重的一次爆發,是智人這物種的爆發。」

的確,如果以較大的尺度來看,相較於其他大爆發的物種往往壽命是比較短的,而智人,也就是我們現今的人類,人口增加的數量相對於我們的壽命,是可以算是在相對短的時間中出現爆炸性的增加。

從幾十萬年前出現人類到十九世紀為止,人口緩慢的增加為十億人,但是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我們花了一百二十年增加了一倍,來到二十億,然後我們只花三十多年,又增加了十億,數量達到三十億,然後又過了三十多年,來到二十一世紀,我們又增加一倍,人口達到六十億,之後過了二十年,2020的現在,人口已接近八十億。

不管我們從什麼角度看,人口數量的增加,是地球上非常獨特的大爆發,因為以化石紀錄及現今的科學研究顯示,沒有其他體型較大,也就是陸地上大過螞蟻,或者海洋裡比南極蝦還大的物種,數量曾經比人類的數量還多的,而且更麻煩的是,我們不只數量比所有動物多,我們的體型很大,總重量也很大,必須消耗的自然資源也很大。

作者不禁感慨:我們幾乎稱得上是一種弔詭的生物,體型碩大,壽命很長,數量卻又多得離奇。是的,作者這麼明確的指出,我們人類就是一種大爆發。

那麼問題來了,依有生命以來的觀察,任何物種的大爆發一定會結束。換句話說,地球上不管什麼物種,任何一次的大爆發,一定會結束,無一例外,甚至以人類而言,在一次大戰前,往前追溯到出現人類的幾十萬年來,只要人口數量太多,就會發生大瘟疫,將當時的人口數迅速降低。

但是現代醫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突飛猛進,人類的壽命與數量就飛快成長,甚至,我們曾經以為人類戰勝了傳染病,在許多抗生素、疫苗相繼發明之後,一九六九年美國醫藥署長曾宣布:「傳染病已經到了盡頭,流行病學的教科書可以收起來了!」當科學家們沉醉在無菌時代的夢幻時,許多新疾病已經悄悄出現,甚至舊疾病也反撲回來了!

有科學家指出,物種的大爆發突然結束,也就是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原有數量超級多的生物,忽然全都死掉,其中病毒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那麼不免會令我們擔心,這次的新冠病毒會是書上所預言的,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人類大瘟疫嗎?

嗯,有可能,但是不管怎樣都不會像以前黑死病一樣死掉人口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甚至要像百年前流行性感冒,死掉上千萬人都不太可能,因為現在各國都已經有完整的公衛及醫療體系,再加上通訊與傳播科技的幫忙,我相信一定能及時將疫病控制住。

不過若是無法像SARS般消滅新冠病毒,最終只能靠疫苗與治療藥物了。

就像以前造成人類大災難的黑死病,現在雖然一直還在,偶爾還會在偏遠的草原地帶零星的發生,因為鼠疫桿菌存在鼠類身上,透過跳蚤叮咬而傳至人身上,在還沒有抗生素發明的時代,鼠疫的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但是二次大戰前後發明了抗生素,殺死鼠疫桿菌變得非常容易,而且現代人幾乎不可能跟死老鼠近距離接觸,所以鼠疫再也不是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了。

換句話說,在抗生素發明前,若是某種新型傳染病進入人類社群,常會引起大規模的死亡,甚至死掉大半人口都是常見的事,但是近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及公共衛生的觀念及基礎設備完善,幾乎都能在爆發新的疫情之初,就阻斷病菌的傳播,所以不太可能有太大規模的人命損傷。

假如人類也是物種的大發生,那麼現代的科技會讓人逃脫大發生終究會結束的宿命嗎?

或許我們要學會謙虛地面對大自然,並不只是關心鯨魚與貓熊,而是去認識從人類、小草到最微小的微生物所構成的整個生物圈,並且承認,生態系統的複雜性,遠超過人類的力量所能掌控。面對新興傳染病,我們應該學會尊重生命,並體會到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若是大自然無法健康平衡,人類也無法健康存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或許是因為牠們外型不討喜,在關於環境議題的討論中,昆蟲類的關注與討論並不算是主流,但在在這本作品中,昆蟲學家戴夫.古爾森清楚地向讀者警告,若是少了這群不起眼的存在,我們的文明甚至是地球整個生態,都將會迅速崩毀。
Thumbnail
或許是因為牠們外型不討喜,在關於環境議題的討論中,昆蟲類的關注與討論並不算是主流,但在在這本作品中,昆蟲學家戴夫.古爾森清楚地向讀者警告,若是少了這群不起眼的存在,我們的文明甚至是地球整個生態,都將會迅速崩毀。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關於生物多樣性引言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了一個全球共同的議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涵蓋了從微小的細菌到壯觀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所有生物物種,它支撐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繁榮。然而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非法狩獵等
Thumbnail
|關於生物多樣性引言 在當今的全球化時代,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了一個全球共同的議題。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涵蓋了從微小的細菌到壯觀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的所有生物物種,它支撐著人類的生存、發展和繁榮。然而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非法狩獵等
Thumbnail
|引言,你一定聽過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東邊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引發西邊的颶風。我們在這蝴蝶效應中已經入會好多年,或許我們早已發覺,卻一直沒有太多的實際行動來去應對。關於食物鏈也在我們小學時期都有學過
Thumbnail
|引言,你一定聽過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東邊一隻蝴蝶拍動翅膀,引發西邊的颶風。我們在這蝴蝶效應中已經入會好多年,或許我們早已發覺,卻一直沒有太多的實際行動來去應對。關於食物鏈也在我們小學時期都有學過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在人類的破壞下,「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而極端氣候也正加劇這個狀況,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會警告,在未來10年內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物種滅絕,將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然而,以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和需求為最高原則的思維,會帶人類走向興盛繁榮,還是自取滅亡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拜網路與科技之賜,這幾年來我們不用真的出國旅遊,憑藉著網路連結就可以增廣見聞。我漸漸體悟到,最美的地方往往蘊藏著最兇殘的犯罪;最純淨的世外桃源,那裡的人可能都活在地獄的政治體系中,無法逃離;而看似最污穢的地方,竟也存在著純淨的靈魂。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拜網路與科技之賜,這幾年來我們不用真的出國旅遊,憑藉著網路連結就可以增廣見聞。我漸漸體悟到,最美的地方往往蘊藏著最兇殘的犯罪;最純淨的世外桃源,那裡的人可能都活在地獄的政治體系中,無法逃離;而看似最污穢的地方,竟也存在著純淨的靈魂。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