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時代下種族衝突的借鏡:莫迪領導下的印度教國族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在競選期間,砲聲隆隆地以各種歧視言論轟炸各地,在他確定入主白宮,即將接棒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時,因為歧視引發的社會衝突接二連三地傳來,引發社會極大的不安與恐慌。許多人開始走上街頭高喊「川普不是我的總統」,而這句話背後的潛台詞其實是:「川普是否把我們當成他的人民?」

 

「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川普相當成功的競選口號,這個重現美國夢憧憬的口號,同時也帶有以美國價值為核心的國家主義意識。在這樣國家主義的意識下,究竟在這波復興美國的狂熱中,誰才是「標準的美國人」呢?

 

川普尚未就職,美國社會已經開始瀰漫一股不安,在他正式上任之後情況恐怕更不樂觀。但究竟會激發什麼樣的社會衝突?或許,印度能夠作為前車之鑑。

 

raw-image

Photo source : wikimedia

 

「讓印度人感到驕傲」是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競選與上任後,擬定政策與發表講話時不難看出的潛台詞。莫迪想讓印度這個長久以來,被視為落後、骯髒、貧窮的國家,在他手中變成一個值得驕傲的國家。

 

因此,他在出席國內公開活動與國際外交場合時,幾乎只穿印度傳統男性的長衫,搭配各色的坎肩和印度織品披肩;他剛上任時,幾乎不說英文,一度讓人以為他是否不夠「國際化 」;他在世界各地訪問時,上演一場又一場的僑胞演講大會,最著名的就是在紐約麥迪遜廣場上宛若搖滾巨星的演說,讓人看見印度的力量;他告訴全世界,印度能夠站在所謂強國的領土上,喊出印度的聲音;所以他對外形塑「21世紀是印度的世紀」這樣美麗的憧憬。

 

這一切「印度」與「印度的驕傲」為核心的印度國家主義,隨著印度經濟崛起,以及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發光發熱,也跟著沸騰高漲。然而,這個國家主義並不是純粹的國家認同,而是結合了種族區別與宗教歧視,成了「印度教國族主義」。

 

想分享印度榮光?先成為「標準的印度人」

 

莫迪出身自極右派印度教組織國民志願團(RSS,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他也從不諱言自己是印度教國族主義者,帶有濃厚印度教色彩的他,2002年執政印度西岸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時,就曾爆發極具爭議的宗教衝突事件,數千名穆斯林遭到殺害,莫迪被指控放任衝突升溫,甚至以言語及政治權力激化群眾,才導致衝突一發不可收拾。這起穆斯林屠殺事件是莫迪執政生涯最大的汙點。從莫迪競選一路到登上總理寶座,他的經濟強人與改革推手形象,也一路被掩蓋在「殺手」(Killer)的陰影之下。

 

由多元宗教、民族、語言組合成的印度,隨著一位奉印度教為圭臬的總理上台,也讓「誰才是印度人?」成為社會中的不定時炸彈——你認同的國家卻不見得認同你,想要分享印度的榮光,還得先成為所謂「標準的印度人」。

 

raw-image

印度總理莫迪。Photo source : wikimedia 

 

回看美國,不也正是如此?川普從競選期間就開始大放厥詞,「不准穆斯林進入美國!」」「在美墨邊界築起一道高牆,並讓墨西哥買單!」、「敘利亞難民可能來自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 ISIS),我也不知道。」、「美國本來就是白人的!」、「要把非白人全部趕出美國」......,全都出自這名即將入主白宮的準總統口中,更不用說對女性與同志族群的攻擊,一字一句都在分化著美國社會;他對少數族群的排擠,也再次激化了白人至上主義的躁動。

 

非裔、亞裔、拉丁裔、難民、移民、穆斯林、LGBT以及在美國工作、讀書、生活的外國人,這些曾被川普一一點名應該為美國毒品、犯罪、失業、恐怖主義以及社會問題負責的少數族群,彷彿全成了「美國公敵」,肩負「讓美國再次偉大」責任。而符合本土、白人、基督教徒等特徵的「標準美國人」,則成了與國家領導人價值同調,獲得最高層認可甚至某種程度賦權的主流勢力,開始打壓、驅逐各種「不標準」。

 

川普競選期間與當選之後,美國社會中的攻擊與衝突事件頻傳,有穆斯林女性購物時,被陌生人被強行扯下頭巾,要她用這頭巾去上吊;有人被指是同性戀,被酒瓶砸得頭破血流;有華裔美國人只是走在街上,就被丟雞蛋要求「滾回中國」;校園裡也出現各種塗鴉與傳單挑撥種族歧視。各種衝突一觸即發,也讓少數族群開始感到害怕、猜忌與不安,在美國社會中撕開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

 

raw-image

3k黨的旗幟。Photo source : wikimedia

 

當然我們可以說川普那些激進的「反移民」、「反種族」、「反女性」與「反穆斯林」言論,全都只是為了贏得選戰的策略,然而,在支持者拍手叫好下,他撕破了所謂的「政治正確」,撩撥了那些潛藏在心中卻不敢說、也不敢讓人知道的歧視心態,讓激進派更加蠢蠢欲動。因此我們看見白人至上主義的3K黨(Ku Klux Klan, KKK)前任頭目杜克(David Duke),為川普勝選而興奮不已;我們看見美國新納粹團體,開始在公共區域塗上了納粹標誌。這已經不是單純從川普口中爆出的狂言了,而是即將在美國社會中暴走的危險行動。

 

這些無法抑止的暴力、歧視與仇恨,會在美國社會中燒起什麼樣的一把大火呢?2014年迎來莫迪上任總理寶座的印度,兩年多以來所爆發的社會衝突,或許能作為美國的一面鏡子。

 

印度教國族主義:印度教義為單一價值

 

川普有3K黨與新納粹團體的支持,莫迪呢?除了與其政治生涯緊緊相依的極右派印度教組織國民志願團外,還有像濕婆神軍黨(Shiv Sena),這種以打砸搶聞名,動不動就焚燒其他國家國旗與元首照片的激進民族主義政黨。帶有強烈印度教色彩的莫迪上台,激進的印度教國族主義份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強調「以印度為祖國」、「信仰印度教」以及「身為印度教徒,必須在文化、歷史、語言與宗教具有共同性」等等,具有排他性的印度教徒特性(Hindutva)開始抬頭。


 

最著名的,莫過於印度社會中爆發的牛肉衝突。印度教將牛尊為聖獸的傳統,從個人信仰變成一種單一價值,從政府強制規範屠宰、販售與食用牛肉,引爆社會中的不滿與對立,發展成有民眾因為被懷疑吃牛肉而遭拖出家門打死,之後越演越烈,出現了一群自稱為「聖牛保護者」的人,以類似清朝末年義和團的私刑方式,暴力攻擊從事牛肉與牛皮產業工作者,甚至逼其他人吃下含有牛糞與牛尿的混合物,宣稱是要淨化他們。

 

raw-image

Photo source : wikimedia

 

在這場日益嚴重,直到今日都仍不斷在印度社會中上演的牛肉衝突中,受害最嚴重的莫過於穆斯林與印度教最底層的賤民,原本就是社會邊緣的弱勢族群,在這波印度教徒特性狂潮,高舉印度教教義作為單一印度價值的衝突中,又變得更加脆弱。

 

莫迪身為國家領導人,最受人詬病的就是他在這波牛肉衝突持續了一年多之後,才開金口要大家不要攻擊賤民。然而,是否將牛視為聖獸或食用牛肉,都只是個人的信仰,不應作為印度的單一價值,莫迪卻對此事絕口不提。而他的安靜就如同默許一般,為激進而排他的印度教徒特性,提供了一個可以大鳴大放的天賜良機。

 

而光是莫迪的沈默,就足以讓這些印度教排他勢力「揣測上意」,像川普這樣站上舞台,高喊要把非白人趕出去、在美墨邊界改一道高牆、穆斯林都是恐怖份子的國家領導人,又如何將暗潮洶湧推升至百尺巨浪吞噬美國社會?

 

「誰是印度人?」一句話撕扯更多社會創傷

 

由於印度教徒特性有建立印度教國家(Hindu Rashtra)的概念,印度教國族主義的蔓延,也讓「誰才是印度人?」成為一個尖銳的問題。或許今年7月喀什米爾暴動,來自當地的巴克希(Shazia Bakshi)在臉書上瘋傳的貼文,是直接的寫照:

 

「為什麼現在『印度人』這樣的國家認同,有了『好的印度人』以及『叛國者』這樣兩極化的區分?好的印度人的設定就是天生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且絕對不質疑政府的任何作為,甚至是一味的推崇吹捧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所言所行。」

 

國土廣大、人口眾多、語言豐富而文化多元的印度,在印度教國族主義盛行之下,竟陷入了單一價值、單一樣貌與單一宗教的風險之中。喀什米爾人民反對武力鎮壓,就是「不愛國」也「不印度」;穆斯林與賤民吃牛肉而被攻擊,因為這「不印度」;來自印度東北地區,五官與蒙古、西藏較為相近的印度人,入境自己國家時,卻被移民署官員質疑「你是印度人?可是你長得不像印度人啊!」。

 

raw-image

來自喀什米爾的女孩。Photo source : wikimedia

 

「誰才是印度人呢?」這個問題也能丟到川普當選後的美國:「誰才是美國人呢?」民粹、民族主義、保守主義以及保護主義,隨著川普旋風席捲而上,這股分裂美國社會的力量,將撕扯出更多的傷口與痛苦。

 

在一連串的種族歧視與攻擊事件發生後,川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此類事件表示悲傷,並要求支持者「住手」不讓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然而從川普崛起、競選到當選的這段期間,以各種荒唐的歧視言論煽動而起的情緒,卻不是他一句「住手」能夠壓下的。川普上任後,若無法實現激進支持者所預期的本土白人基督教徒至上主義,是否又將引來另一場風波?

 

川普發表勝選感言時曾說,他會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然而那些之前被他踢除在「標準的美國人」之外的人們,現在又怎麼能夠在充滿反種族、反女性、反移民、反穆斯林的不安氛圍中,參與他口中的「讓美國再次偉大」?

 

raw-image

川普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Photo source : Gage Skidmore@flickr CC BY SA-2.0

 

莫迪2014年橫掃印度政壇,登上總理大位後,曾頻繁地引用印度聖雄甘地的言論,也被外媒評為是在「為自己加分」。以甘地包容多元種族與宗教的形象,試圖淡化他深植人心的印度教國族主義者樣貌,而在莫迪登上任之後至今,我們看見的,是印度社會中,因為宗教與種族而起的衝突,朝向更瘋狂的方向前進。

 

川普是商人出身,有人說他勝選之後為了維護利益,會調整他的激進立場,如同他在其他政策上的「髮夾彎」,然而他一當選就說要把美國境內的300萬移民趕出去,對於在美墨邊界蓋起一道高牆,怎麼也說不清楚,美國境內持續蔓延的那股民粹,正是支持川普上位的力量,那也是他的利益。

 

這些不安與痛苦的氛圍,正瀰漫著美國社會,如同印度正在經歷的一般;而這道被美國總統選戰劃開的傷口,是否能夠慢慢縫上,還是會越拉越開?恐怕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憧憬實現前,美國第一個要面對的川普效應。

 

 

註:國民志願服務團的創辦人薩瓦卡爾(V. D. Savarkar)在1923年撰寫《印度教徒特性》(Hindutva)一書,提及印度教國家(Hindu Rashtra)的概念,並解釋所謂印度教徒具有兩大特性:一是以印度為祖國,第二則是要信奉源於印度教的宗教;除此之外,身為印度教徒必須在宗教、文化、歷史以及語言等各方面具有共同性

 

參考文章:

 


 

封面圖片來源:Gage Skidmore@flickr CC BY SA 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印度尤的沙龍
42會員
35內容數
<p>「國際新聞」這四個字,一向給人嚴肅而沉重的感覺,也因此讓人敬而遠之,但我自己一直很喜歡國際新聞的原因,在於其中的互動趣味,不只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明爭暗鬥,還有印度國內的大小事件,而我也希望能夠將這樣的「趣味性」帶給大家,用比較輕鬆、詼諧甚至脫口秀的方式,說國際新聞,說這塊南亞次大陸的故事,說印度的那些大小事兒。</p>
印度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06/28
<p>印度很清楚自己的政經實力還不是與中國相等的對手,但印度對於自己正在崛起的政經實力也相當有意識,不會接受自己的利益遭到忽視;至少,要打亂中國的國際佈局,印度還是綽綽有餘。</p>
Thumbnail
2017/06/28
<p>印度很清楚自己的政經實力還不是與中國相等的對手,但印度對於自己正在崛起的政經實力也相當有意識,不會接受自己的利益遭到忽視;至少,要打亂中國的國際佈局,印度還是綽綽有餘。</p>
Thumbnail
2017/05/31
<p>聖牛的概念,原本就只是印度教徒本身的信仰,怎能強行逼迫其他宗教與族群遵守呢?但在印度總理莫迪任內,「聖牛運動」卻在民間與政府雙管齊下,終於出現全國性的法令規定。食物的選擇理當是個人自由,印度政府伸手進入人民的廚房,合法嗎?</p>
Thumbnail
2017/05/31
<p>聖牛的概念,原本就只是印度教徒本身的信仰,怎能強行逼迫其他宗教與族群遵守呢?但在印度總理莫迪任內,「聖牛運動」卻在民間與政府雙管齊下,終於出現全國性的法令規定。食物的選擇理當是個人自由,印度政府伸手進入人民的廚房,合法嗎?</p>
Thumbnail
2017/04/21
<p>尼赫魯大學這所在印度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菁英學府,以校園內的左派思想文明,在各類社會與政治議題上,往往是首當其衝的發聲者,而這次尼赫魯大學宣布2017-2018年招生名額,大刀一揮直砍83%,也就激起了一波擔心「被滅校」的恐慌。特別是尼赫魯大學去年所爆發的「反國家」風波,讓許多人擔心,政府並不喜歡這麼一個意見不同又攻擊力強的左派大學,因此藉由降低招生名額的手段,間接消除這個不悅耳的聲音。</p>
Thumbnail
2017/04/21
<p>尼赫魯大學這所在印度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菁英學府,以校園內的左派思想文明,在各類社會與政治議題上,往往是首當其衝的發聲者,而這次尼赫魯大學宣布2017-2018年招生名額,大刀一揮直砍83%,也就激起了一波擔心「被滅校」的恐慌。特別是尼赫魯大學去年所爆發的「反國家」風波,讓許多人擔心,政府並不喜歡這麼一個意見不同又攻擊力強的左派大學,因此藉由降低招生名額的手段,間接消除這個不悅耳的聲音。</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的私營部門願意為操縱政治機器的“老闆”們輸送政治獻金。印度莫迪總理需要政治獻金以勝選,所以不可能帶領印度擺脫腐敗。中國的專制政體可以徹底斬斷官商勾結的政治獻金,才能真正的反腐,而提升政府效能。在21世紀裡,美、中還是互相競爭的全球首位二強,印度經濟將遠為落後,並非競爭的第一梯隊。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的私營部門願意為操縱政治機器的“老闆”們輸送政治獻金。印度莫迪總理需要政治獻金以勝選,所以不可能帶領印度擺脫腐敗。中國的專制政體可以徹底斬斷官商勾結的政治獻金,才能真正的反腐,而提升政府效能。在21世紀裡,美、中還是互相競爭的全球首位二強,印度經濟將遠為落後,並非競爭的第一梯隊。
Thumbnail
2018年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Ship of Fools》(直譯是「一船笨蛋:自私的統領階層把美國推向革命邊緣」)。作者是美國電視主持人塔克・卡森(Tucker Carlson),直指近年來的精英領導的失敗。
Thumbnail
2018年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Ship of Fools》(直譯是「一船笨蛋:自私的統領階層把美國推向革命邊緣」)。作者是美國電視主持人塔克・卡森(Tucker Carlson),直指近年來的精英領導的失敗。
Thumbnail
論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表面上,第一層的解讀,就是川普競選總統的一個口號,想要讓美國人覺得川普很想做一番事業,因為這句話是結合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一起的……
Thumbnail
論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表面上,第一層的解讀,就是川普競選總統的一個口號,想要讓美國人覺得川普很想做一番事業,因為這句話是結合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一起的……
Thumbnail
論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表面上,第一層的解讀,就是川普競選總統的一個口號,想要讓美國人覺得川普很想做一番事業,因為這句話是結合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一起的……
Thumbnail
論讓美國再次偉大:川普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表面上,第一層的解讀,就是川普競選總統的一個口號,想要讓美國人覺得川普很想做一番事業,因為這句話是結合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一起的……
Thumbnail
如果川普順利連任,他會如何應對美國社會的撕裂,對中政策又會如何變化?
Thumbnail
如果川普順利連任,他會如何應對美國社會的撕裂,對中政策又會如何變化?
Thumbnail
歧視,背後其實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只不過產生歧視的點不盡相同,還有表現出歧視的方式不太一樣;綜合自己親身經歷與所觀察到周遭同事很有技巧的回應方式,客觀覺得面對歧視的關鍵”其實在氣勢”!【佐2013年份電影“傳奇42號”】
Thumbnail
歧視,背後其實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只不過產生歧視的點不盡相同,還有表現出歧視的方式不太一樣;綜合自己親身經歷與所觀察到周遭同事很有技巧的回應方式,客觀覺得面對歧視的關鍵”其實在氣勢”!【佐2013年份電影“傳奇42號”】
Thumbnail
  2019年10月28號,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第五戰登場,美國總統川普遵守承諾,到場觀戰。就在前一天,川普做了一件其實不少美國人覺得大快人心的事,就是他剿滅了四處流竄的伊斯蘭國首腦巴格達提。要是時間回到七年前,歐巴馬派人狙殺了賓拉登之後,再公開露面,絕對會受到無限的尊崇與熱烈的掌聲;但卻只是隔了七年,
Thumbnail
  2019年10月28號,美國職棒世界大賽第五戰登場,美國總統川普遵守承諾,到場觀戰。就在前一天,川普做了一件其實不少美國人覺得大快人心的事,就是他剿滅了四處流竄的伊斯蘭國首腦巴格達提。要是時間回到七年前,歐巴馬派人狙殺了賓拉登之後,再公開露面,絕對會受到無限的尊崇與熱烈的掌聲;但卻只是隔了七年,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是個自我中心者、種族主義者,已經不是新聞。不過最近他公然槓上國會議員,還叫國會議員「回去自己的國家」,這是怎麼回事呢?   主要是川普今年7月14號清晨,又在推特上抱怨某些民主黨女性眾議員,對美國「指手畫腳」。川普批評她們「都來自一塌糊塗,政府腐敗又失職的國家」。川普說,這些人都是外
Thumbnail
  美國總統川普是個自我中心者、種族主義者,已經不是新聞。不過最近他公然槓上國會議員,還叫國會議員「回去自己的國家」,這是怎麼回事呢?   主要是川普今年7月14號清晨,又在推特上抱怨某些民主黨女性眾議員,對美國「指手畫腳」。川普批評她們「都來自一塌糊塗,政府腐敗又失職的國家」。川普說,這些人都是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