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通識課「沒實質幫助」?王丹:學習倫理才是道德思考的必要基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一所大學來說,專業領域的教育和研究成果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基礎,應當是給予學生關於知識全面性的訓練,這中間,通識課程的教育是關鍵中的關鍵。在這方面,我的母校哈佛大學的具體經驗,值得推薦參考。

 

哈佛學生學什麼?

 

哈佛大學的核心是大學部,而大學部的核心是通識課教育。現在的通識教育計劃,是在2013時,我的導師,時任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的William Kirby教授的主導下修訂的。通識教育分為八大知識範疇:藝術和詮釋、文化和信仰、經驗推理、倫理推理、生命系統科學、物理世界科學、世界中的社會,以及世界中的美國。在這八個知識範疇的領域中,全校一共開設有400多門通識課程供學生選擇,可說是非常豐富。而開設的課程內容之精彩,也只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讓我來舉幾個例子:

 

所謂「倫理推理」,在台灣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個知識範疇的內涵是什麼,看一看這個門類的具體課程你就有大致的了解了。它們包括:《人權:哲學入門》、《自我,自由與存在》、《如果沒有上帝,一切皆可允許:有神論與道德推理》、《經典中國倫理與政治理論》(這門課的開設尤其讓我驚豔)、《自我,寧靜與脆弱:西方與東方》、《道德推理與社會抗議》、《正義》、《自由》、《自然》、《生物倫理》、《托爾斯泰杜斯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道德質詢》、《哲學家與暴君》、《醫學倫理與歷史》等等。

 

raw-image

哈佛大學校門口。Photo source:Tim Sackton@flickr CC BY SA 2.0

 

這些課程圍繞的主題,就是「倫理」。在一個到處講道德的社會中,其實很多人忽視了,倫理才是道德思考的必要基礎。哈佛大學開出的這些課,如果放在台灣,一定有很多人會質疑「這到底能帶給學生什麼實質幫助」?按照台灣的大學對「產學合作」的熱衷,這些課程更是與求職和畢業生就業率沒有半點關係。哈佛大學為什麼要開設這些貌似陽春白雪的課程,相當值得台灣的教育體系決策者們和全社會思考。

 

讓我們再來看看在「物理世界科學」這門知識範疇下的課程。台灣的大學多偏向自然科學,我所在的清大尤其如此。清大的高層經常把「我們是理工科為主的大學」這句話放在嘴上。且不說「以理工科為主」並不是綜合性大學可以拿來說嘴的驕傲,即便就是理工科的基礎科學訓練,也可以通過不同課程的設計而有不同的展現。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7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丹隨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丹的沙龍
389會員
247內容數
作為一個寫作者,「王丹隨筆」這個空間,能夠讓我書寫的內容不被媒體的意識形態或流量給綁架,不需為了追求點擊而譁眾取寵,真正深入書寫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每位讀者。除此之外,我希望在這裡不是單純的「我寫你看」,能有更多機會與讀者們互動,接受讀者的要求,批評。(當然,表揚也可以XD)
王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24
各位讀者朋友,尤其是各位付費訂閱的朋友:我要帶著萬分的歉意,跟各位說一聲「感謝,再見」,因為,我在方格子的專欄,到今天,就是最後一期了。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7
現在在美國,討論BLM運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支持方大聲疾呼,成為主流聲音。但是,另一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silent majority)的力量也在醞釀。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2020/06/10
上一篇介紹了一本書:2015年在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的《傳說中的何維凌手稿》,提到書中觸及到了中國1989年「六四」鎮壓中的一件秘辛。作者何維凌之所以能夠有資格在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政治局勢中,扮演在共產黨與學生之間的斡旋的角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是中國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的同班同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通才其實也沒有不好,就像是有把什麼都可以切的刀子,雖然不是專用刀,但是只要一把就夠了。」 
Thumbnail
「通才其實也沒有不好,就像是有把什麼都可以切的刀子,雖然不是專用刀,但是只要一把就夠了。」 
Thumbnail
上週家裡奶粉快沒了,二老一個推一個裝死賴皮遺忘的遲遲不添購。 懶散二老稍稍對話討論了一下得出結論:老天爺應該希望我們戒奶(放屁) 於是我們開始在泡睡前奶給小鯨魚喝的時候,跟無辜突然被決定要戒奶的小鯨魚倒數計時:『奶奶要沒了喔~剩最後三/二/一次。』每天遞減一個數字。
Thumbnail
上週家裡奶粉快沒了,二老一個推一個裝死賴皮遺忘的遲遲不添購。 懶散二老稍稍對話討論了一下得出結論:老天爺應該希望我們戒奶(放屁) 於是我們開始在泡睡前奶給小鯨魚喝的時候,跟無辜突然被決定要戒奶的小鯨魚倒數計時:『奶奶要沒了喔~剩最後三/二/一次。』每天遞減一個數字。
Thumbnail
在西元676~1868年,日本實施了長達1200年的禁肉令,最主要的原因得歸咎於佛教的傳入。 在各個天皇時期,此法令的實施也有所輕重 寬鬆一點的時期可以吃豬和鹿等動物,頂多遭人鄙視 而在嚴謹一點的時候,任何殺生都是被禁止的,甚至是拍死個蚊子都會被關禁閉
Thumbnail
在西元676~1868年,日本實施了長達1200年的禁肉令,最主要的原因得歸咎於佛教的傳入。 在各個天皇時期,此法令的實施也有所輕重 寬鬆一點的時期可以吃豬和鹿等動物,頂多遭人鄙視 而在嚴謹一點的時候,任何殺生都是被禁止的,甚至是拍死個蚊子都會被關禁閉
Thumbnail
創業一旦忽略了市調,就會變得毫無目的,導致在找尋商品(採購)時,看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可能會一昧覺得不錯,或者在制定發展計畫時,全盤以想像力去規劃模式,像這種以「自我需求」為出發的導向,絕對是致命錯誤。
Thumbnail
創業一旦忽略了市調,就會變得毫無目的,導致在找尋商品(採購)時,看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可能會一昧覺得不錯,或者在制定發展計畫時,全盤以想像力去規劃模式,像這種以「自我需求」為出發的導向,絕對是致命錯誤。
Thumbnail
如果文本是一種真實與幻象的知識之果,意識,則是文字舞台上的鬼魅。文本的愉悅,若失去溝通性,不是玄思便是獨白,那其自創的詞彙,有沒有理由成為大眾必然理解與傳播的新知識?屬於定義的、界分的、判斷的、比較的評論書寫,基本上均具有對外表意的功能,其文本所呈現的睿智和姿態,便成為他者「引文」或「對話」的所在。
Thumbnail
如果文本是一種真實與幻象的知識之果,意識,則是文字舞台上的鬼魅。文本的愉悅,若失去溝通性,不是玄思便是獨白,那其自創的詞彙,有沒有理由成為大眾必然理解與傳播的新知識?屬於定義的、界分的、判斷的、比較的評論書寫,基本上均具有對外表意的功能,其文本所呈現的睿智和姿態,便成為他者「引文」或「對話」的所在。
Thumbnail
<p>「製作電影的情況是,我們或許永遠無法藉著編織謊言來達到根本的真相,但我們總是會待在一條通往真相的道路上。除了透過謊言,我們無法趨近於真相。」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在一次訪談中如此答道。</p>
Thumbnail
<p>「製作電影的情況是,我們或許永遠無法藉著編織謊言來達到根本的真相,但我們總是會待在一條通往真相的道路上。除了透過謊言,我們無法趨近於真相。」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在一次訪談中如此答道。</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