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出現故障!–《業界學程:「前途」怎麼教?》之二

2017/04/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系列上集::教田徑,考游泳?-- 《業界學程:「前途」怎麼教?》之一

影音版:業界學程:「前途」怎麼教?上集  下集

 

年輕人對前途迷惘,不知道如何為職業生涯探尋和準備,這個問題的出現也很長久了。在校園中、在社會上,其實有不少人是基於善良、熱忱,提出改善方案,投入心力與資源,希望改善現況。

 

我絕對肯定他們的努力與善意,但深入了解這些改善方案的實行現況後,它們的效果並無法說服我,其實,深想它們的基礎原理、施行方式,都有很明顯的限制,甚至錯誤。

 

這些方式,包括:1) 經驗分享 2) 實習 3) 資料庫 4) 測驗配適。我們一個個來談。

 

【誤導、誤用、與局限】

 

許多學校、科系,會邀請(知名、成功)畢業生返校演講,分享他工作的經歷。這是好事,聽演講不會有損失。但僅僅「聽演講」,卻不足以培養夠完整、正確的「業界素養」。

 

公開演講分享最大的問題是,你不易聽到負面訊息。演講者不會公開說自己公司的缺點,公司高層腦殘,或是產業踏入夕陽血海。即使演講分享業界經歷,往往是高度「個人性」的,每個人的特質與歷程不同,進同樣的企業、產業,結果可能大不相同。

 

相對於演講,實習當然看得到很真實的一面,但是也有局限,而且常常沒能好好運用。實習是一種時間成本極高的探索方式,常是2、3個月起跳,如果沒有好好選擇(大部分人沒有),無論是去了自己無意發展的公司,或者是和未來工作無關的產業,實習的效益就很低。

 

讓實習無法發揮效益的主要原因,是貧乏的設計和規劃。很少人嚴肅認真規劃實習,甚至許多企業把實習生當奴工,這是對實習的莫大扭曲。我的1個親戚,在去大飯店實習的時候,他的時間大量用在機械式的重複工作:把烤好的麵包拿去冰凍,以及將冰凍的麵包烘烤解凍。1年之後,他對業界的眼光有開拓嗎?微乎其微。

 

【藏珍寶或是藏垃圾?】

 

這是個資訊的時代,「大數據」成為熱門詞彙,許多人想把它用在年輕人找前途的課題上。於是,公立機構、民間企業,都有開發「職業資料庫」這樣的東西。例如台灣最大的人力銀行之一:104,以104所擁有的資源、資料量,它應該能建立最完整的職業資料庫。但是它的成果如何?

 

我不確定整體上如何,但我所研究、最熟悉的職業:大學教授,資料庫裡的資料卻很令人發笑。它的資訊顯示:教授之中,有44%是大學畢業學歷,多數是輕熟女,以25歲最多,而且現在每10個職務缺額,只有 5 個人來應徵,所以工作機會極多!(2017年4月截圖)

 

104圖表

 

104性別圖表

 

104學歷

 

稍微知道高教現況的人,都知道這不符事實,偏差極多。其他的工作領域,不會有類似的情況?

 

這就是問題─業界極為複雜,職務、產業類別極為繁多。要每一個領域都蒐集正確而完整的資訊,成本極為昂貴,甚至不可能,因為許多資訊根本沒有人能蒐集到。而資訊不完整,就可能暗藏嚴重偏誤。即使花了極大的成本,蒐集了「完整」的資訊,請問,5年後還適用嗎?10年後還適用嗎?此時此刻的資料,要作為年輕人為未來準備的依據,顯然並不足夠。

 

對職業從業者的調查,就算完整而正確,就能夠指引什麼樣的人「適合」進入嗎?一個領域的人,普沒有創新能力,這代表有創新力的人不該進入,還是應該勇於進入,可能快速脫穎而出?假設,資料顯示民意代表,高比例說謊以及出軌,那表示說謊以及出軌的人應該投入民意代表的工作?實然,其實有時和「應然」很有差距。

 

【現代版「刻舟求劍」】

 

如果在網路上蒐尋,可以找到一大堆號稱可以指引找到合適職業的心理測驗。僅僅是以星座和血型為基礎的測驗,就數都數不完。但這樣的測驗在我看來,它的基礎都是不可靠的。

 

這類心理測驗的理論假設都是:人,或專業,都是「不會變化的」,都能完整羅列、分析、定義,然後能進行適配。但事實上,無論人或是專業,都不符合這些假設。

 

專業的種類,大致上多到無法全部列舉。即使現在用個非常冗長的清單全部列舉,許多未來會出現的職業,現在還不會出現,現在有的專業,未來可能消失─這個速度愈來愈快。

 

就算有些職業一直存在,它的內涵也可能隨時空而改變。在引進健保制度後,醫生也落入「血汗職業」,竹科工程師20年前曾經45歲賺飽退休,現在待遇大不如前。

 

就算是在一個時間切面,「同一個職業」的人,就有相似的特質、技能、工作模式嗎?舉教授為例,所有的「教授」工作情境相似嗎?在哈佛當教授,和在台灣當教授,差異多大?就算在台灣,在台成清交當教授,和在一個面臨倒閉的大學當教授,差異多大?就算在台大,資工系、外文系、企管系、醫學系的教授…彼此之間差異多大?非常大。

 

【會成長,就會改變】

 

職業是難以分析、定義的,人也是如此。我們都經歷過,在不一樣的人生階段,我們對生活的期許會有不同,我們的性格和愛好會有不同。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限於閱歷太少,或是環境誤導,我們常對自己有所誤解。不少人因為學校教歷史的方式就是「背背背」,教數學的方式就是「考考考」,因而不喜歡歷史與數學,但在長大後,真正認知這兩個學科,發現由衷的愛好。這樣的事情,其實常出現在人生的各層面─而我們叫它做「成長」。

 

如果人與職業,都是與時變化,都是難以定義的,怎麼用測驗的方式適配?

 

【未來有問題】將要走入一個新局,將不停在談論,我們希望進入現實,做出更具體的影響與改變。所以,我們將要…

 

系列下集:層層遞進,化簡為繁 –《業界學程:「前途」怎麼教?》之三

謝宇程
謝宇程
過去五年,我投入大量心力研究「現在的年輕人怎麼找方向?」「現在年輕人如何成為人才?」我採訪、請益、思考所得到的成果,寫在許多專書、專欄文章之中,並且現在在大學中帶著年輕人一起學習。在《人才自造.業界學程》之中,我將把我們的實作、推展、個案討論寫出來,和讀者們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