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生病故事#1|疾病的出現正是扭轉家庭關係的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罹患皮膚病,令人難以跨出家門。
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也是乾癬症患者,我舉辦乾癬病友聚會已兩年多,每年南北數十場,總會聽到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折磨。
乾癬症是全身性皮膚發炎暨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病,有些患者全身皮膚疼痛到無法動彈,或承受他人異樣或誤解的眼光,飽受各種身心壓力。
今年台中的聚會有一位患者的媽媽,眾人稱她為郝媽,我待她自我介紹完後,困惑地問:「你兒子是病友,他怎沒來?」
一問得知,她的兒子原本可升上大一,當個快樂大學生,但突如其來的疾病使他休學,郝媽還拿著兒子生病前的照片,原來有著帥氣的臉龐,還曾被模特兒公司相中,如今卻全身性皮膚發炎,對重視外表的他打擊甚大,就此活在沮喪與憂鬱的萬丈深淵中,成日在家足不出戶,他怎麼可能願意出席這場病友會?
為了幫助孩子,郝媽用盡一切的精神與力氣,蒐集各種乾癬資訊,她所知的相關訊息已遠超過在場的病友。她還說:「我每天為兒子擦藥、熬煮水藥,有時太累了,不小心把藥熬壞了,哈哈,結果我又得重新花幾個小時重做一次。」令我印象深刻。
從心理的角度來看,當疾病降臨,它影響病人與親人的關係,不僅病人要學習成為好的病人,而親人也必須習慣與學習如何和病人互動,病人與親人的狀態是互相影響的,如果兩者有不良的互動模式,就容易成為彼此的壓力來源。
由於疾病的出現,正是扭轉家庭關係的機會。關鍵就在於對彼此「理解」多少,親人照顧病人之餘,也必須嘗試理解與接納病人的感受與想法,而病人也應學習,在接受病痛之餘,必須試著理解周遭家人與照顧者的處境與心態。
本文首刊於《聯合報》2015.8.9〈我的經驗 乾癬纏身帥男孩不敢出門〉

五月至七月即將推出我的生病故事,提前搶先看,請大家提前追蹤我的生病故事唷!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或分享。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幾周前課堂上提到了一些童玩回憶,酸梅湯大哥說要教大家做紙飛機。於是課堂的最後時間幾架飛機拋射、迴旋、墜落、再拋射。老師捕捉不到音速的畫面,但大家的笑聲直逼馬赫音障。這天的紙飛機乘載著一個學期的歡樂往心底飛去,那些如夢之夢般的文字劇情迴盪於腦海,墜落是時間的頓點,我們期待著再拋射的一天。
在一些活動正在進行的場合下,我們偶有感同身受的想法與畫面湧現。這些想法跟畫面深植在我們的經歷裡,它可能是一本書,一段句子,一份感想或是一段互動的過程。當它與外部再次取得連結時,你會感受到一股雀躍的悸動。因為能被你收藏的那些經歷與記憶,是你內化的精神思想,當它再被觸發時,那種感動著實令人欣喜。
這天上午腦袋有點雜亂,幾項待辦纏繞,想趕在上課之前完成,盤算了一下時間發現沒能從容以對,於是放下。決定簡單吃過飯後,專心去上課,不想其他。
書寫因時代的變遷而留下不同的紀錄形態,從紙本、電子檔案、網路空間到社群媒體,不僅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公開。對於自身那些隱匿的私事當然是關得越深鎖得越緊越好。至於那些茶餘飯後的閒話家常自然就愛怎麼擺就怎麼擺,可我們有時候卻忽略了他人的隱私。 這天老師從我們習慣的書寫方式與平台來跟大家分享有關書寫
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很難有一處合適的學習場所。社大是能讓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的地方,更加入了街坊鄰居般的熱情,這些感受有別於長成階段的學習,卻更令人動容。有些體悟必須經歷時間,那是歲月,無法參破。即使時光倒流,我們仍要浪蕩不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從疫情那時候開始,我一直很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及癌症篩檢這件事。 陪病的創傷 可能因為陪著我爸度過一段治病的日子吧!那段日子老實說只有我跟我媽一起陪著我爸度過,我媽在家要帶小孩,所以基本上就是由我這個位住在家裡的自由工作者陪著我爸去看醫生。 那時的確辛苦,是因為除了我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好久沒寫方格子了!因為總感覺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又算了的心情。直到今天~ 來聊點什麼吧!中生代的我們一定都在經歷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所以我相信許多人現在應該也經歷著照顧著家裡生病的父母又得顧著自己孩子的情況。 最起碼我身邊有幾個朋友是這樣的,因此我才想來說點話。 照顧病人是辛苦的
Thumbnail
從開始分享自己與全身性膿疱型乾癬(GPP)對抗的故事, 已經有將近10年的時間了吧? 就這樣默默分享著,不知不覺也這麼一段時間了, 有人問過CC:「你怎麼有勇氣分享自己發病時的照片與經歷?」, 其實當時CC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是全身性膿疱型乾癬 (Generalized
【中醫治皮膚症,不只是皮膚】☝🧐 有位女患者與60多歲媽媽一起來看診。她媽媽由於好幾個月都😖全身過敏皮膚癢而來看診,服用中藥一個月左右,📝過敏指數IgG由原本📈居高不下的2000多❗(標準值100多),↘️降到大約400,皮膚癢也改善許多😌 這位40多歲女患者有癲癇病史,這幾年
幾周前課堂上提到了一些童玩回憶,酸梅湯大哥說要教大家做紙飛機。於是課堂的最後時間幾架飛機拋射、迴旋、墜落、再拋射。老師捕捉不到音速的畫面,但大家的笑聲直逼馬赫音障。這天的紙飛機乘載著一個學期的歡樂往心底飛去,那些如夢之夢般的文字劇情迴盪於腦海,墜落是時間的頓點,我們期待著再拋射的一天。
在一些活動正在進行的場合下,我們偶有感同身受的想法與畫面湧現。這些想法跟畫面深植在我們的經歷裡,它可能是一本書,一段句子,一份感想或是一段互動的過程。當它與外部再次取得連結時,你會感受到一股雀躍的悸動。因為能被你收藏的那些經歷與記憶,是你內化的精神思想,當它再被觸發時,那種感動著實令人欣喜。
這天上午腦袋有點雜亂,幾項待辦纏繞,想趕在上課之前完成,盤算了一下時間發現沒能從容以對,於是放下。決定簡單吃過飯後,專心去上課,不想其他。
書寫因時代的變遷而留下不同的紀錄形態,從紙本、電子檔案、網路空間到社群媒體,不僅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公開。對於自身那些隱匿的私事當然是關得越深鎖得越緊越好。至於那些茶餘飯後的閒話家常自然就愛怎麼擺就怎麼擺,可我們有時候卻忽略了他人的隱私。 這天老師從我們習慣的書寫方式與平台來跟大家分享有關書寫
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很難有一處合適的學習場所。社大是能讓我們能感受到青春的地方,更加入了街坊鄰居般的熱情,這些感受有別於長成階段的學習,卻更令人動容。有些體悟必須經歷時間,那是歲月,無法參破。即使時光倒流,我們仍要浪蕩不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從疫情那時候開始,我一直很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及癌症篩檢這件事。 陪病的創傷 可能因為陪著我爸度過一段治病的日子吧!那段日子老實說只有我跟我媽一起陪著我爸度過,我媽在家要帶小孩,所以基本上就是由我這個位住在家裡的自由工作者陪著我爸去看醫生。 那時的確辛苦,是因為除了我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好久沒寫方格子了!因為總感覺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又算了的心情。直到今天~ 來聊點什麼吧!中生代的我們一定都在經歷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所以我相信許多人現在應該也經歷著照顧著家裡生病的父母又得顧著自己孩子的情況。 最起碼我身邊有幾個朋友是這樣的,因此我才想來說點話。 照顧病人是辛苦的
Thumbnail
從開始分享自己與全身性膿疱型乾癬(GPP)對抗的故事, 已經有將近10年的時間了吧? 就這樣默默分享著,不知不覺也這麼一段時間了, 有人問過CC:「你怎麼有勇氣分享自己發病時的照片與經歷?」, 其實當時CC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是全身性膿疱型乾癬 (Generalized
【中醫治皮膚症,不只是皮膚】☝🧐 有位女患者與60多歲媽媽一起來看診。她媽媽由於好幾個月都😖全身過敏皮膚癢而來看診,服用中藥一個月左右,📝過敏指數IgG由原本📈居高不下的2000多❗(標準值100多),↘️降到大約400,皮膚癢也改善許多😌 這位40多歲女患者有癲癇病史,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