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建構與解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清末民初的革新之士,希望模仿西方的民族主義,想要創造一個能把滿清帝國統治下的臣民的東西,以自稱為「民族」而致有權自許為「民族國家」,因此產生了「中華民族」。但在剛發明時,卻和現實產生了大量的矛盾,那是因為滿清帝國本來就是個多民族帝國,他的形態比較接近奧圖曼帝國

況且,就以廣東為例。在土客戰爭的影響下,各種群體,本身就有著更接近現代的民族身分認同,你在清末民初的書籍,可以看到他們把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定義為不同的民族。他們很可能比今天把他們全部叫作「中國人」的我們,更認識甚麼是民族。

這種情況會令「中華民族」的觀念變得尷尬,民族發明家想做到的效果是,雖然你是客家人,但你的民族就是中華民族,不應該是客家民族。所以他們發明了一個新的詞語「民系」,民系其實就是民族,是真正西方觀念上的民族,但因為帝國的統一主體要被世界視為民族,才創造出這個東西。

raw-image

這其實充滿矛盾,即使不論西藏、新疆、蒙古,這些有著非常徹底的文化差異的地方,漢人這總體本來就是多個不同的民族組成。這也是為何日後這地區(「中國」)的發展,不斷追求削平文化的原因,因為這些矛盾總像一根刺的,提醒每個堅信自己是「中國人」的人,「中國人」很可能其實並不是「一個民族」。

要怎樣才能夠擺脫這個惡夢?就是讓所有已被賦與「中國人」身分的人,從出生開始已削平差異。他們會失去他們的母語、看相同的節目、讀相同的課本,最終要連個性都盡可能的變得接近,甚至不應該有太多的反思,教育說你是中國人,傳媒說你是中國人,就不容你懷疑,你最好也不要懷疑。至於你是廣東人、四川人、浙江人,你就只是住在那裡的「中國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中華民族想要涵蓋的圈內,各地漢人自稱為「民族」變成了一個禁忌。所有的身分認同都不能稱之為民族,在中華民族的定義裡,你是「臺灣人」,只能是「住在臺灣的人」,而不是「臺灣民族」。以後面的方式理解一個身分,對於自少被教育是「中國人」的人來說,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心力,才能重構整個身分認同的理念。

其實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應該相當大部分的人口,樂於接受自己的身分是「住在臺灣的中國人」,看起來也容易接近。但是甚麼東西刺激起這個趨勢的逆轉?很諷刺地,正是因為「中國人」概念本身的各種漏洞,使他們最終統一語言、統一文化時,最後達致的必然結果:清洗本土文化

母語又稱為第一語言,人只能有一個母語。要完成母語是國語或普通話的「中國人」,就意味著這些孩子上一代的母語必須被根除。當對於「中國人統一」的執著去到某地步時,母語與本地文化,皆是終結中國未來統一的潛在危險。所以他們必須把各地的語言,貶低為方言,然後再以這為理由,清除所有相應的母語教育,心照不宣的,執行著文化清洗的政策。

大家原本以為,中國人就是自己。但察覺到自己被文化清洗時,有些人就會懷疑,原來中國人與那個愛惜本地文化、說非國語母語的自己,是有分別的。一開始你要當中國人,你不需要放棄自己的文化,而中國人為了強化自己的統一性,開始以各種方式清洗你的文化時,想要保存自己的生活方式、制度、文化的人,就會對中國人這身分產生質疑,甚至否定。

人類有想要保護社會文化的自然感情,而且我們發覺,當下一代轉換了母語與身分認同之後,他們對於保存自身文化,也失去了感情,甚至樂於看著上一代的母語被消滅。因為相比起使用者眾多的新母語、新文化,他們不想花時間去學習和理解使用者較少的傳統母語與文化,文化將會走向滅絕。

失去了民族身分的結果,就是失去了自我。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也不被珍惜,而變成云云面目含糊的巨量人口的一部分,變成一個隨時可犧牲的數字。

假如臺灣二千三百萬人口因為戰爭而大部分死光,如果把這視為民族滅絕,那是一個難以彌補的損失,但如果把他們全視為十三億中國人的一部分呢?那麼,就是中國人損失了不足 2% 的人口,對於人口太多的中國來說,雖然也是悲劇,但要填補二千三百萬人口並不困難,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可以彌補」的,所以某程度上也是「可以忍受失去的」;這最終其實又回到了帝國對臣民的觀念,而失去了民族國家的意義。

這並不僅是臺灣人,可能是香港人,可能是其他漢人,或多或少,終有一天會要誠實面對的問題。中華民族被解構,正因為他本身是違反與挑戰了人類的自然感情。

封面照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公有領域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32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籠統,甚至是低級且惡意的文化觀點。而在這篇華迷系列中,我們將要質疑台灣文化『保留傳統』的合理性。台灣不但沒有保留傳統,反而在百年前就早已經打破傳統,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非清國、非日本、非西洋,而是『清和洋折衷』的獨特『台式』。
Thumbnail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籠統,甚至是低級且惡意的文化觀點。而在這篇華迷系列中,我們將要質疑台灣文化『保留傳統』的合理性。台灣不但沒有保留傳統,反而在百年前就早已經打破傳統,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非清國、非日本、非西洋,而是『清和洋折衷』的獨特『台式』。
Thumbnail
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會自稱台灣人!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同時誕生的時代。
Thumbnail
四百年前的原住民才不會自稱台灣人! 中國人以前不是中國人,就像台灣人以前也不是台灣人。 大清帝國的子民不是中國人,就像四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也不是台灣人。 十九世紀初,才是中國人和台灣人同時誕生的時代。
Thumbnail
『中華文化』是附身在台灣文化上的最強咒語,是一道『台灣國族』成形所需要跨過的一道最高障礙,也是筆者們寫得最吃力、且還未完全理解消化的一篇論述。十個台灣人有九個同意:台灣保留了五千年的傳統『中華文化』?!
Thumbnail
『中華文化』是附身在台灣文化上的最強咒語,是一道『台灣國族』成形所需要跨過的一道最高障礙,也是筆者們寫得最吃力、且還未完全理解消化的一篇論述。十個台灣人有九個同意:台灣保留了五千年的傳統『中華文化』?!
Thumbnail
很更多人在面對中國(與中華文化)的時候,喜歡拿出一套『台灣人普遍有原住民血統』來做為二元對抗的有力論述。或者,每當有國際友人詢問台灣有什麼文化可以拿出來時(換日線有很多這種文章),多數人多半也不會漏掉『原住民文化』,但當你問這些台灣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Thumbnail
很更多人在面對中國(與中華文化)的時候,喜歡拿出一套『台灣人普遍有原住民血統』來做為二元對抗的有力論述。或者,每當有國際友人詢問台灣有什麼文化可以拿出來時(換日線有很多這種文章),多數人多半也不會漏掉『原住民文化』,但當你問這些台灣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Thumbnail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Thumbnail
只要打開新聞、YouTube等等媒體,許多會來台灣的外國人,不管是長期居留工作、留學(學中文),或是短及旅遊,幾乎都會將『台灣保留最完整中華文化』、『使用古老又優美的繁體中文』納入他們來台的最大動機,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幾乎是可以並列的優點。尤其,當一些Youtuber或國際媒體近一步簡述台灣歷
Thumbnail
不只在嚴肅的歷史研究裡原住民要再被殖民,在其他的表現領域也一樣。例如曾經激起討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和現在正熱門的電視劇《斯卡羅》,都是以殖民者的史料為基礎的創作。
Thumbnail
不只在嚴肅的歷史研究裡原住民要再被殖民,在其他的表現領域也一樣。例如曾經激起討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和現在正熱門的電視劇《斯卡羅》,都是以殖民者的史料為基礎的創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