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2010
藝術總監/呂柏伸、蔡柏璋
編劇/蕭博勻 | 導演/廖若涵
演員/黃怡琳、李劭婕
舞台設計/林佑亭 | 燈光設計/魏立婷 | 服裝設計/鄒岳霖 | 音樂設計/許一鴻
燈光一亮,像孤島一樣隆起的白色舞台,就像南極最後僅剩的一塊尚未溶化的陸地,岌岌可危的,有些什麼正蠢蠢欲動即將發生;也彷彿是遺世獨立的小視窗,那是小女孩小秀(李劭婕飾)的內心小世界,沒有人了解她,那麼大的社會也沒有一個能容下她的地方。我覺得它的舞台非常特別,用很簡單的形狀跟顏色(像是白色陸地與火山洞裡黑色海綿的對比)卻帶給了觀眾很強烈的感官刺激,還有垂吊著的拳擊沙包,也隱隱透露出一絲空氣中未爆的不安因子,隨時有危機即將降臨的氛圍。
音樂響起,童趣很朗朗上口的旋律,跟整個場景、昏暗的燈光以及小秀與母親(黃怡琳飾)身上所穿破爛不規則的衣服形成好大的不協調,而這個似乎快被灰化的社會就是搭建在這樣的反差上,每個人像一條曲折的鋼索交錯著這個偌大城市的天空,卻連保護一個受傷的小女孩都做不到。
媽媽與小秀開始玩起遊戲,他們興奮地把家家酒的玩具從那酷似火山洞裡的黑色海綿裡拿了出來,黑色海綿非常有可塑性,就像小秀快滿溢出來的憤怒一樣,它混合了各種五味雜陳的情緒,包括了冷眼旁觀這齣悲劇發生的街坊鄰居,那個洞就像是一個理所當然存在的墳墓,沒有人走過去會多看一眼,沒有人會仔細聽裡面每一塊海綿所被賦予的情感是多麼痛徹心扉。我覺得導演將海綿運用得很好,完全能使這部戲更有張力、且也能讓演員藉著與這些海綿的互動延伸更多面向的詮釋方式。
上一景才天真單純、與媽媽開開心心玩遊戲的小秀,第二景竟然換上了背心、帶著球棒及拳擊手套暴力登場,步入青少年時期的小秀截然不同,她的臉上多了狂妄跟挑釁,不相信這個世界的任何真實面,她只感受到她身體剛被侵犯的灼熱;還有對於媽媽無力抵抗的憤怒,她再也無法忍受,只能瘋狂地嘶吼、以暴力肆虐她所曾經以為美好的這個小空間,像是這麼做才能把那個「叔叔」狠狠的丟出她的生命一樣。
第二幕開始時的燈光變化,一閃一閃的強光打在小秀身上,觀眾的眼睛只看見一格格像相機底片沖洗時的斷層影像,她的動作完全被切割,隱含了最後她的聲音還是沒辦法讓大眾聽見,只有不受控制地嘶吼是她現在能做的,那樣燈光下所搭配的動作更顯得激烈,並且每一次的燈亮燈滅都在撞擊著觀眾的心,讓強光下的我們感到不舒服、想要逃避一切,但是小秀卻沒有地方可以逃,她還是被禁錮在那片荒野,與天真的媽媽玩著一場場的遊戲…
在皇冠小劇場的舞台兩邊,設置了有洞的牆壁,燈光安置在裡面,從兩側打進來,有點像是外界的眼光投射進他們這個家庭,又有點表達出一次次小秀對媽媽的試探越接近事情的核心,這件「家務事」即將要在小秀死去的那天揭開一切真相!
戲中降下高度幾乎與觀眾視線平行的吊燈,導演充分且靈活的使用了它們,一下是小秀控訴的麥克風,一下又成為媽媽傾聽回憶的聽筒;在兩人的衝突對話中,擺盪的燈具使畫面增色良多,產生搖搖欲墜的家及暴風雨來臨時搖曳噪動的陰影。
整部戲很完整的運用到了燈光、音樂、道具等元素,其中甚至有爆破的聲響,再搭配兩位演員都非常精湛的演出,以及故事循序漸進的演變、小秀對於這個家庭與社會的反擊。劇情挑戰了當今社會很沉重的問題-家暴事件,但是利用玩遊戲的方式貫穿全戲,處理情感方面也十分細膩不流於總是哭鬧的悲情家庭劇。其中最精采的是小秀分飾街坊鄰居的戲中戲,用帶點諷刺的方式呈現了他們所說的話,也呈現了現代社會的冷漠、對於家暴事件層出不窮的無可奈何。
最後結局裡媽媽躺進了洞裡,很安詳很純真的問:「小秀當時也是這樣躺著而已嗎?」在整部片都那麼強烈、令人難受的情感下,卻將死亡很輕的帶過,或許故事結尾早已不重要了,就算媽媽乍看是另一個受害者,但她依然痛苦隱忍著一切她所不樂見的悲劇發生,最後代替小秀走向死亡,又能得到什麼救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