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Gone Girl 槍女失蹤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文寫於2014年10月15日)

《控制》,英文片名原本為,Gone Girl。有沒有覺得有點奇怪,如果要說「失蹤的人」,可以用 a missing girl,或者,也可用 a lost girl,為什麼這個故事的名稱,要搞個很怪的詞,"gone girl"。

故事的作者Gillian Flynn,也是電影的編劇,其實是很巧妙地,要以 "gone" 這個字的諧音,來創造「弱者」在這個故事裡的「主導」角色。

gone 的發音,與 gun 相近,於是,gone girl 暗示著 gun girl。

如果還記得,Amy 曾經到流民的地下社會去買槍,應該就可以明白這個字的用意了。

表面上,gone girl 講的是失蹤的女孩,然而,故事更深一層的主題,講的是一個表面上的弱勢者,是如何以她的弱勢,設局佈置,以「弱勢創造出暗中攻擊的強勢」。於是,雖然大眾都認為 Amy 是個被綁架又被強暴的女性(a lost girl),但是作者用 gone 提醒我們,Amy 根本是個 gun girl,一個帶槍又危險的披著羊皮的狼。

可是,你可能會說,很奇怪啊,故事進行中時,協尋照片上寫的是 missing girl,不是嗎?

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題,就是「虛實辯論」,關於這個主題,會在下一篇解釋。不過先有這個觀念之後,可以就比較容易理解,原來故事的進行,都一直在設局(plotting)的「遊戲」(故事一開始,Nick 就帶著一盒 "Master Mind" 的桌遊,這裡的暗示,非常明顯)。

作者與導演,透過劇情的曲折,設局給觀眾(讀者)跳進去;Amy 從頭到尾,也在玩設局,給 Nick 和大眾跳進去。Amy 還是為設局的高手,結婚尋寶遊戲,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個設局遊戲(master mind game)裡,任何人都會不小心地跌進局中,於是,就成了 "mind missing",因為「心智失蹤」而被「控制」的人了。

回到 missing 這個字。

編劇(小說家和導演),會在故事進行中,使用 missing 這個字,就是因為,這是個「局」,這個「局」,會製造出,Amy 是個弱者的表象。

無論是使用 missing 或是 lost 都會呈現出「被動」與「迷失」個概念。這些概念的基本原則就是,出事的主體(Amy),是被迫改變現狀,被迫陷入危機,被迫身處壓力與恐懼之中。尤其是 lost 這個字,還包括另一層含意,就是被迫的主體,肯定是個「無辜善良甚且無知」的「極弱者」,他們「沒有心機,毫無還擊之力」,根本就是個「待宰的羔羊」。

這些形象,就是我們一開始,包括電影中的大眾,對於 Amy 的形象假設。因為一開始,我們(大眾)一直以為她是處在 missing 的狀態,於是會對她產生同情心,認為她是弱者,也會無來由地,對於他的無辜遭遇,感到難過,甚至直接將他的枕邊人 Nick,認為是行凶最可能者。 

此外,"girl" 這個字,也是個 調虎離山之計,一旦使用 girl 這個字,馬上就有無辜無知又天真爛漫的弱勢形象。當 missing girl 或者是 lost girl 這些字詞連在一起,幾乎就已經設定了:「Amy 是被動的弱者」的含意了。

這就是「如何使用文字,就能如何地主導他人的意識」的最高境界。(想想選舉用語、想想媒體使用的語言,想想大眾是如何被操弄的。政客與媒體,都是很懂得,如何「以文字操控意識」的設局遊戲專家。看完電影,再看看選舉,有沒有覺得,很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故事愈是進行,愈是能夠察覺,原來 missing 根本是個「局」,原來,Amy 根本就是個 gun girl,也是個「多面人」。

Amy 從頭到尾,完全是「有意識又主動」的佈局者,如此,才能達到「她想要獲得」的結果。她既非無知,也非無辜,更不是弱者。甚且,她非常的聰明,非常的有謀略,而且,是個隨時應變隨時主導的強者。無論是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前男友們、還是媒體大眾,都受到她的意識與謀略主導。

在「局」裡頭的人,沒有自我意識,能夠逃出「局」的意識操控,也就是遭受「控制」了。但是,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便已經知道這是個「局」的人,包括 Nick,Margot(Nick 的雙胞胎姐姐),Dective Boney(女偵探),Attorney Bolt(Nick 委任的律師),又能如何?大眾言論、法律保護,通通站在 Amy 那一方。這個「局」的設定,已經太徹底了,迫使 Nick 動彈不得,無法伸冤,成為真正的受害者,真正活在威脅與危險的被動者。

再者,gun 除了隱含著 主動意識 之外,更可怕的是,她有攻擊性。

當「以筆為槍」,書寫日記(虛構故事fiction),作為證據,證明她的先生 Nick 一直計畫著要如何地殺掉她(根本是她想設局讓他入獄)。她也以筆為槍,書寫著她的先生,是如何地在她已經懷孕的時候,甩她巴掌,對她施予肢體暴力。

當這槍法,除不掉她的先生之後,甚且還讓她自己陷入危機,搞丟大把鈔票(這位紐約來的都市女孩,根本過不了苦生活,下下一篇再繼續聊這個主題)。就在這麼需要錢的時刻,這把槍,轉了個方向,對準了她富有的前男友 Desi Collings。

Collings 對她深情依舊,以為自己警衛森嚴的安全城堡,肯定是個保護受虐小綿羊的最佳堡壘。Collings 卻不明白,這個他一直以為的小綿羊,根本是個詭計多端的大野狼。於是,這個別人進不來,Amy 也逃不出的堡壘,也讓 Amy 又設了另一個綁架強暴局,並以小小的一刀,割喉血戰深情的 Collings。

尤其是在 Amy 跌進 Nick 懷裡的那一場「公主與王子復合記」,更是給了大眾最喜歡的結「局」了:a happy ending!「你們愛看,我們就演給你們看。」(讓我想起多年前的另一部電影:楚門的世界 Truman Show,不過當時,楚門並不想演給大家看。 )

Amy 真是非常的機伶、聰明、又冷血,才能如此明快地隨機應變。而且,每次拿槍出手時,都是以「弱者之姿」。於是,表面上的 gone girl,根本是個實實在在的 gun girl,善於玩弄 master mind game.

更妙的一招是在故事最後,當 Nick 百般要求和平分手時,Amy 認為,這齣戲只能繼續演下去,這個局也只能繼續玩下去。而且,觀眾都需要完美的結局,於是,她玩了更大的一槍,也就是男人的那一槍:來個孩子吧。

她利用 Nick 以前存取的精子,把自己的肚子搞大。公主與王子,有了自己的孩子,怎能分手呢。大眾都等著完美的結局呢!誰先搞砸,誰就活不下去了。

這位機伶的 gun girl 佈了好多的「局」,玩弄大眾的情緒,讓大眾起舞,鼓動大眾逼迫她身邊的人,也玩著她想要玩的局。Amy 是個主動者,一點也沒有 get lost 呢!

果然,就如同在故事一開始,Nick 帶進那盒桌遊 master mind game 時,曾經說過,Amy 喜歡玩這個遊戲,但是他自己並不愛。不過,不幸地,Nick 已經被 控制了,因為 Amy 玩弄的遊戲,已經將他牢牢的套住了(Nick has been tied.)。 "tie",有沒有想到 Amy 強迫他要喜歡,她送的領帶(tie)呢。

《控制》這個故事,真是又好看,又吸引人,果然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魅力。關於這個故事,還可以再繼續分解。不過,就留待下一篇 : 「《控制》Gone Girl 虛虛實實 真真假假之 Finding Amy!」

或是看更多有關 《控制》: 《控制》Gone Girl 美麗婚姻的致命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米露的沙龍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希米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2/11
一個小小的「奧術宇宙」,包含許許多多當代議題,從階級、親情(父女、母女、姊妹)、愛情(同性或異性)、友情、科學、醫學、宗教、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戰爭、欺騙、詐術、平行宇宙、回到過去等等議題。 這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卻不會有龐大到自圓其說,而變成令人失望的胡言亂語。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11/08
在70年代的戲院,七歲小昆汀,正在見證荒唐痛苦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時代,不僅社會動盪,而電影也正在轉型,這本《狂野電影史》就是部見證,由21世紀的昆汀,回憶小小孩看大人電影的瘋狂與喜悅、介紹與分析70年代的嬉皮好萊塢是如何誕生、有何獨特風格、又有哪些重要的作品與導演、並且如何顛覆與衝擊整體文化與思維。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2024/09/27
來聊聊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的新作《777》。看過由布萊德·彼特的《子彈列車》(Bullet Train, 2022),相信你也會喜歡《777》,與伊坂的《瓢蟲》一樣,充滿機智幽默、複雜多層次的殺手,還有其獨特的角色與讓人難以預測的荒誕劇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不免俗的基本資訊《控制》(英語:Gone Girl,中國大陸譯《消失的愛人》, 香港、新加坡譯《失蹤罪》)是大衛·芬奇執導、吉莉安·弗琳將自家同名小說改編成劇本的2014年心理驚悚片 故事主軸建構在一對看似完美的夫妻,丈夫尼克是個社區大學的作文課講師,高大英俊瀟你懂得,愛咪則是高智商擁有哈佛大學高學
Thumbnail
不免俗的基本資訊《控制》(英語:Gone Girl,中國大陸譯《消失的愛人》, 香港、新加坡譯《失蹤罪》)是大衛·芬奇執導、吉莉安·弗琳將自家同名小說改編成劇本的2014年心理驚悚片 故事主軸建構在一對看似完美的夫妻,丈夫尼克是個社區大學的作文課講師,高大英俊瀟你懂得,愛咪則是高智商擁有哈佛大學高學
Thumbnail
瘦小的女孩正艱辛地鍛鍊體能。 女孩的人生同樣艱辛。她的性別,讓她注定要花費更多心力才能獲得肯定。 聯邦調查局的工作性質,讓女孩的生活無時無刻圍繞著男性,她必須在眾多體型比她大上無數倍的男性中求生存。 女孩最終擊敗了這個同樣窺視著她的男人,也終於向這個讓她被迫處於男性凝視的社會,狠狠反擊了一頓。
Thumbnail
瘦小的女孩正艱辛地鍛鍊體能。 女孩的人生同樣艱辛。她的性別,讓她注定要花費更多心力才能獲得肯定。 聯邦調查局的工作性質,讓女孩的生活無時無刻圍繞著男性,她必須在眾多體型比她大上無數倍的男性中求生存。 女孩最終擊敗了這個同樣窺視著她的男人,也終於向這個讓她被迫處於男性凝視的社會,狠狠反擊了一頓。
Thumbnail
*本文包含《尼羅河謀殺案》劇情,有雷慎入!!! 對觀影有興趣的讀者,請先看電影再閱讀本文!
Thumbnail
*本文包含《尼羅河謀殺案》劇情,有雷慎入!!! 對觀影有興趣的讀者,請先看電影再閱讀本文!
Thumbnail
當動詞的gaslight是什麼意思呢?看到 gaslighting,我們可能會很直覺地說「這字很簡單啊」,不過就是「煤氣燈」吧。不過,放在心理層次的運用,就是不一樣的意思——透過扭曲事實來心理操控他人。電影中有許多 gaslight 的故事,《寄生上流》就個例子。
Thumbnail
當動詞的gaslight是什麼意思呢?看到 gaslighting,我們可能會很直覺地說「這字很簡單啊」,不過就是「煤氣燈」吧。不過,放在心理層次的運用,就是不一樣的意思——透過扭曲事實來心理操控他人。電影中有許多 gaslight 的故事,《寄生上流》就個例子。
Thumbnail
當愛成為了一種暴力,你選擇默默承受或是選擇起身逃亡?
Thumbnail
當愛成為了一種暴力,你選擇默默承受或是選擇起身逃亡?
Thumbnail
所謂「看不到的最恐怖」,《隱形人》確實在許多場景設計上製造了我們在畫面以外的想像空間,透過聲音和影像的配合,不僅巧妙運用突發式驚嚇所累積的情緒能量,同時也在運鏡的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觀眾其實根本不在乎到底隱形人怎麼隱形,在乎的是女主角如何擺脫控制狂的迫害,還有控制狂如何設計和操控他人。
Thumbnail
所謂「看不到的最恐怖」,《隱形人》確實在許多場景設計上製造了我們在畫面以外的想像空間,透過聲音和影像的配合,不僅巧妙運用突發式驚嚇所累積的情緒能量,同時也在運鏡的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觀眾其實根本不在乎到底隱形人怎麼隱形,在乎的是女主角如何擺脫控制狂的迫害,還有控制狂如何設計和操控他人。
Thumbnail
如果《Emily in Paris》是賞心悅目,那《后翼棄兵》就是目不瑕給。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開播之前,單是看介紹便已決定將這齣劇集放入待看清單,純粹因為這齣劇的主題與下棋有關。不,我不懂西洋棋,對下棋這題材有興趣,則是因為我好喜歡漫畫《棋魂》,難得有一齣講下棋
Thumbnail
如果《Emily in Paris》是賞心悅目,那《后翼棄兵》就是目不瑕給。 《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開播之前,單是看介紹便已決定將這齣劇集放入待看清單,純粹因為這齣劇的主題與下棋有關。不,我不懂西洋棋,對下棋這題材有興趣,則是因為我好喜歡漫畫《棋魂》,難得有一齣講下棋
Thumbnail
對於鮮少接觸外在社會的enola,性別不是框架,而是蘊含多元的光譜。因此,即使被賦予各式期待,有些符合傳統,有些挑戰傳統,但真正能夠決定那些適合自己的,還是只有enola,不是社會,不是哥哥,也不是母親。以此來說,《天才少女福爾摩斯》點出性別標籤不過是後天養成出的牢籠,而非根植於基因的自然思維。
Thumbnail
對於鮮少接觸外在社會的enola,性別不是框架,而是蘊含多元的光譜。因此,即使被賦予各式期待,有些符合傳統,有些挑戰傳統,但真正能夠決定那些適合自己的,還是只有enola,不是社會,不是哥哥,也不是母親。以此來說,《天才少女福爾摩斯》點出性別標籤不過是後天養成出的牢籠,而非根植於基因的自然思維。
Thumbnail
看《隱形人》就像談一場痛徹心扉的戀愛,一開始雙方如膠似漆,很快的你們心心相印,然後一切開始變得有點無聊,直到無聊瓦解浪漫,最後帶著遺憾與厭惡分手,發誓老死不相往來,卻在彼此獨處的時候不時會想起這段往事,當然如果你們遇到第三者問對方如何,雙方還是會異口同聲的說:「他/她是個無可救藥的混蛋
Thumbnail
看《隱形人》就像談一場痛徹心扉的戀愛,一開始雙方如膠似漆,很快的你們心心相印,然後一切開始變得有點無聊,直到無聊瓦解浪漫,最後帶著遺憾與厭惡分手,發誓老死不相往來,卻在彼此獨處的時候不時會想起這段往事,當然如果你們遇到第三者問對方如何,雙方還是會異口同聲的說:「他/她是個無可救藥的混蛋
Thumbnail
《控制》,英文片名原本為,Gone Girl。有沒有覺得有點奇怪,如果要說「失蹤的人」,可以用 a missing girl,或者,也可用 a lost girl,為什麼這個故事的名稱,要搞個很怪的詞,"gone girl"。
Thumbnail
《控制》,英文片名原本為,Gone Girl。有沒有覺得有點奇怪,如果要說「失蹤的人」,可以用 a missing girl,或者,也可用 a lost girl,為什麼這個故事的名稱,要搞個很怪的詞,"gone girl"。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