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包含《尼羅河謀殺案》劇情,有雷慎入!!!
對觀影有興趣的讀者,請先看電影再閱讀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應該比較少人像我這麼重口味,選擇在情人節跟另一半一起看謀殺案慶祝吧?在看完電影之後,我不禁回味起以前學生時代的暑假,炎夏漫漫,我常坐在家中的沙發上看阿嘉莎.克莉絲蒂偵探小說當作消遣。後來長大後,甚少有機會再花時間慢慢咀嚼偵探小說的況味,《尼羅河謀殺案》的電影讓我再度重拾對偵探小說的熱情,再度拾起書櫃中蒙塵已久的克莉絲蒂偵探小說,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
小時候的我喜歡看克莉絲蒂偵探小說,可能單純覺得刺激、有趣,彷彿能跟著克莉絲蒂底下的人物飛到早期英國的時空背景裡體驗不同的生活,和書中的人物對話,認識書中的每個角色;長大之後,學了心理學也有些社會歷練的我,喜歡看偵探小說可能是因為:每次小說結尾都會抓到犯人,很符合社會心理學所說的「公平正義理論」(Just-World Theory)(詳見備註一)。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我深知世上存在著各種不公,包括:貧富不均、努力也不一定有收穫、好人不一定有好報等,所以更喜歡看偵探小說。每當白羅抓到犯人,我總會在心裡放煙火,永遠都能抓到壞人並制裁他們的結局讓我很安心。
讓我們言歸正傳,談談電影《尼羅河謀殺案》中的主謀賈桂琳吧!電影中,當白羅破案、舉證賈桂琳跟西蒙才是犯人時,賈桂琳舉槍射穿了愛人與自己的身體,兩人雙雙倒地身亡。到底賈桂琳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如果從社會文化觀點來看,賈桂琳就是大眾俗稱的「恐怖情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賈桂琳的心理狀態,她可能是「邊緣型人格」(Borderline)類型的人(詳見備註二)。
邊緣型人格的人,很可能會用面具生活,到不同場合就換上一副面孔,只為了討眾人的喜愛,同時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很可能也會過度膨脹自我,以隱藏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很多時候,因為過往經歷的童年或成長經驗太過艱辛甚至失控,所以會想要在長大之後就控制一切,希望事事都照著自己的心意走,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即便付出高風險、高代價也在所不惜,最後若希望落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結果不如預期,很可能會情緒崩潰或行為失控,導致自傷、傷人的舉動。
讓我們來看看賈桂琳是否符合以上人格特質吧!賈桂琳一方面可以假裝營造自己跟琳奈的友好關係,但另一方面又暗渡陳倉,將自己最愛的西蒙送到琳奈手中,並與西蒙聯手幹掉琳奈。賈桂琳會謀略殺死琳奈的計畫,一方面是因為她真心討厭琳奈,因為琳奈擁有自己渴望擁有的特質,而且在擁有那麼多東西時,還奪取自己僅存的機會或自己最渴望的人事物;另一方面,則是因藉由西蒙騙取琳奈的感情並幹掉琳奈,就能幫愛人西蒙爭取到一大筆財產,討西蒙歡心,這樣自己就可以得到西蒙,跟西蒙在一起。
賈桂琳願意不計代價,低估犯案後自己也會受傷或被懲罰的風險,進行殺人的謀略和行動,只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西蒙。當自己最迫切渴望得到的東西(愛人與自己快樂地展開新生活)得不到時,她是多麼地挫折、失望,最後才選擇舉槍了結自己與愛人的生命,至少這樣做,她才能感受她的人生總算是自己作主的,唯有與愛人同歸於盡,才能避開將來被逮捕、監禁的痛苦,與愛人永遠地在一起。
我看完這部電影,覺得悲喜交雜。歡喜、振奮的部分是:耶!白羅又帥氣地破案了!壞人抓到了!而悲傷、沉重的部分是:我多麼欣賞賈桂琳這個角色啊!美麗又對愛情充滿熱情,聰明又善於謀略,對人生與愛情有很高遠、美好的期待,這樣一個好女孩,就因為低估了殺人的風險,所以葬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就算她跟西蒙無法在一起,她絕對值得更懂得珍惜她的男人、更幸福美滿的人生!
*備註一:「公平正義理論」假設世界是公平、公正的,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