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壺井榮《二十四隻瞳》與小豆島片場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楊双子寫的《以婦/幼的視線做為一種反戰方法──讀壺井榮《二十四隻瞳》》,知道日本這一部家喻戶曉的戰前女性作家所寫的小說,有中文翻譯本問世了。壺井榮描述戰前1928年,有一位年輕女老師大石久子老師,被派任到小豆島邊岬角的田之端半島分校場,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的分校,一個非常偏遠的地區。而大石老師出場的一幕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身穿洋服套裝,騎著腳踏車。每天往返8公里的上下學路。

在當時,尤其又在偏遠地區,洋服腳踏車非常稀有,不僅孩童惡作劇,甚至村民議論紛紛,認為大石老師太過於時髦而不檢點。而這一切,都在大石老師熱心的努力教導下,開始與孩子產生革命情感........卻因為時局進入戰爭,而越來越悲慘......

raw-image

我自己也站在講台上執教鞭,所以很能體會《二十四隻瞳》的意境。站在講堂上,老師的眼睛對著學生的幾雙眼睛。每一雙眼睛是一對閃亮的星星,在教學的現場上,如何讓星星閃耀,便是老師的功力。所以《二十四隻瞳》其實代表的是台下的12對眼睛,也就是班上12名學生。在這裡,中日文是很難翻的。因為日文的「瞳(ひとみ)」本身就有「瞳孔」的意思,而比起「目(め:眼睛)」,這個字本來就帶著一點閃閃的意思(自己覺得跟發音也有一點關係),再加上中文的「瞳」,並非為一個單字,所以原文的《二十四の瞳》怎麼翻,那個朦朧美都會消失。

筆者2016年適逢小豆島藝術季,與爸媽同遊小豆島。由於我們家全家以前在日本居住過,1980年改編卡通漫畫,幾乎是同年代日本小朋友的同年回憶,所以我對大石老師穿洋裝騎腳踏車的樣子印象很深。查了一下wiki的資料,電視劇改編次數也不少,其中2005年版大石老師是由黑木瞳演出,小栗旬也有演一個角色。

在小豆島的岬角邊,有設置一個電影映畫村,也就是電影片場供人進去拍照。我這個看慣古蹟現場的人,本來有點幸幸缺缺,爸媽卻在片場拍照玩得很開心。這裡重製了整個電影的舞台,從小豆島的渡船口坐環島巴士的話,要坐到末站,再玩出來會比較順。要注意的是門票部分,有分為映畫村本身岬分校場、以及兩票合一的價格

映畫村本身 750yen(中學生以上) 350yen(小學生) 團體另計

岬分校場 220yen(中學生以上) 110yen(小學生) 團體另計

兩票合一 830yen(中學生以上) 390yen(小學生) 團體另計

raw-image

重點的裡面的景是如何?果真,我那時沒在追景,所以都有爸媽合照,只好放上一張岬分校場的照片。裡面有一棟壺井榮文學館,對於她的文學人生可以理解。有一座老電影院,播放以前的片段。

無論是如何,這一部文學作品對於日本人的影響很大,也是教科書選列的部分。如果是以大東亞史的觀點來看,本作品時間在二戰時期前後,描述的是庶民對於戰爭的恐懼,從這一點來看,是比較能夠引起共鳴的。如果私心從教育立場來看,對於班級經營,學生相對,大石老師放膽心與學生相對,是可以跟當代教育者一起共進的。


關於作者

吳昱瑩,斜槓的雪球越滾越大,直往夢想方向推進。一邊教日語,一邊編織著台灣建築史的大夢。喜歡在移動的空間思考,捕捉瞬間的光影及靈感。寫了一本《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最近在想空間書寫與異文化書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京築居的沙龍
930會員
246內容數
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處處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現在去日本旅遊的人眾多,也有許多漫畫及日劇受到大家的喜愛。 本專欄作者是日語老師,也是文化研究者。從輕鬆有趣的角度,解析日本文化及日語,並且教大家一些日語中的文化內涵。
京築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寄藥包文化」源自於日治時代的1930年代
Thumbnail
2025/04/19
「寄藥包文化」源自於日治時代的1930年代
Thumbnail
2025/04/06
誕生日想要來點新希望~~粉專每日一更(OS:學別人家網紅做啥~~~)
2025/04/06
誕生日想要來點新希望~~粉專每日一更(OS:學別人家網紅做啥~~~)
2025/03/19
今天要介紹的是這本《日本の助数詞に親しむ》。 碧綠色(エメラルドグリーン)的封面,寬達一半的書腰,上面畫著書的內容。這是一系列的系列書,《~に親しむ》,記得有中文版翻譯,有興趣的朋友們上網路書店找看看喔。
Thumbnail
2025/03/19
今天要介紹的是這本《日本の助数詞に親しむ》。 碧綠色(エメラルドグリーン)的封面,寬達一半的書腰,上面畫著書的內容。這是一系列的系列書,《~に親しむ》,記得有中文版翻譯,有興趣的朋友們上網路書店找看看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 BL Metamorphosis, 2022 書店打工的小麗(蘆田愛菜飾)有一個無法與朋友分享的秘密——他是一個BL作品愛好者。小麗是一個非常害羞安靜的國中生,在學校裡不起眼,功課不突出、不會打扮、父母離異、也沒有交心的朋友,沒有被排擠卻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位置。在一次偶然情形
Thumbnail
《春心萌動的老屋緣廊》 BL Metamorphosis, 2022 書店打工的小麗(蘆田愛菜飾)有一個無法與朋友分享的秘密——他是一個BL作品愛好者。小麗是一個非常害羞安靜的國中生,在學校裡不起眼,功課不突出、不會打扮、父母離異、也沒有交心的朋友,沒有被排擠卻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位置。在一次偶然情形
Thumbnail
『たけくらべ』(比肩 ; 或譯為青梅竹馬) 是樋口一葉的代表作品,明治時期的女性小說家,也是近期五千日圓紙幣上的人物。 無意中經由網友分享得知這本小說。一讀才發現真是經典,有相見恨晚之感。也許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對女性讀者更容易產生濃厚的感觸與共鳴。 讀起這個故事,有種感覺整個
Thumbnail
『たけくらべ』(比肩 ; 或譯為青梅竹馬) 是樋口一葉的代表作品,明治時期的女性小說家,也是近期五千日圓紙幣上的人物。 無意中經由網友分享得知這本小說。一讀才發現真是經典,有相見恨晚之感。也許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對女性讀者更容易產生濃厚的感觸與共鳴。 讀起這個故事,有種感覺整個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好討厭高知,也好討厭高知腔的男人,我才不想跟這種人談戀愛,光聽到你向我表白,我就覺得好噁心!」-武藤里伽子 《海潮之聲》最早是由冰室冴子於1990年撰寫連載的文字小說,隨後於1993年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編成動畫電影,小說共有兩集,動畫主要是以第一集的內容來製作。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好討厭高知,也好討厭高知腔的男人,我才不想跟這種人談戀愛,光聽到你向我表白,我就覺得好噁心!」-武藤里伽子 《海潮之聲》最早是由冰室冴子於1990年撰寫連載的文字小說,隨後於1993年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編成動畫電影,小說共有兩集,動畫主要是以第一集的內容來製作。
Thumbnail
【主要角色群】 出島八千穗 Dejima Yachiho 姓氏『出島』是取自長崎港內的扇形人工島,近代是作為外國人居留地之用,現今是做觀光用途。 第1女主角、長崎人、北陸大學藥學研究所一年生、23歲、粉紅色短髮、金瞳。 住在藤木寮的201室。 生日:11月22日、天蠍座 身高:155公分 # #
Thumbnail
【主要角色群】 出島八千穗 Dejima Yachiho 姓氏『出島』是取自長崎港內的扇形人工島,近代是作為外國人居留地之用,現今是做觀光用途。 第1女主角、長崎人、北陸大學藥學研究所一年生、23歲、粉紅色短髮、金瞳。 住在藤木寮的201室。 生日:11月22日、天蠍座 身高:155公分 # #
Thumbnail
《別對映像研出手》是由28歲的日本漫畫家大童澄瞳在2016年首次連載的作品,在2020年由《四疊半神話大系》、《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的動畫導演湯淺政明改編成12集的動畫。
Thumbnail
《別對映像研出手》是由28歲的日本漫畫家大童澄瞳在2016年首次連載的作品,在2020年由《四疊半神話大系》、《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的動畫導演湯淺政明改編成12集的動畫。
Thumbnail
為了將 Google 問卷的獎勵金用完,決定在上面買電子書,恰巧當時正上映動畫版本的《喬瑟與虎與魚群》,於是好奇的看了下試閱版,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Thumbnail
為了將 Google 問卷的獎勵金用完,決定在上面買電子書,恰巧當時正上映動畫版本的《喬瑟與虎與魚群》,於是好奇的看了下試閱版,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Thumbnail
影片敘述「魔女」控管著居民約2000人的「階梯島」,島上的人們記不得三個月之內發生的一切,不曉得自己來到這座島的原因。於是他們可以選擇在此享受衣食無缺的生活,也可尋覓自我失去的東西,重回原本的世界。
Thumbnail
影片敘述「魔女」控管著居民約2000人的「階梯島」,島上的人們記不得三個月之內發生的一切,不曉得自己來到這座島的原因。於是他們可以選擇在此享受衣食無缺的生活,也可尋覓自我失去的東西,重回原本的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