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投資股票的成效不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買在過高的價位,在市場熱絡且股價已經累積相當漲幅之後才投資,這時候雖然媒體上可以看到一大堆好消息,但對於相對低檔區就進場的投資人,卻已經有足夠的獲利,是趁好消息出場的時機,於是找尋所謂低基期股等補漲,似乎是合理的選擇,不過,實際的問題是:股價要回跌到甚麼程度才適合?甚麼狀況才是具體的低基期?例如宏達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或例如蘋果供應鏈的大立光漲到相對高檔區,鴻海卻還等不到補漲,所謂低基期的選擇,應該還有其他必須具備條件。
擔心股價太貴而不願意替較早進場的投資人抬轎,其實若換個角度想,即使當時的股價已經漲了不少,如果企業營運狀況很好,說不定後續還有更大的股價漲幅,是企業替投資人抬轎,而不是投資人替較早進場的資金抬轎,相反的,即使股價已經下跌,如果企業營運不佳,還是可能繼續下跌,不能因為股價位置較低就稱是低基期;投資成效優劣的基礎仍是企業營運基本面,股價只是與基本面連動表現,所謂低基期,不單只是股價位置相對較低,還必須是基本面已不衰退,預期基本面將開始好轉,而股價仍處相對較低位置才是低基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