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學!第二課:沒深入做市調 憑「感覺」向前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創業需要熱情,但絕對不能衝動。

當時選擇做韓國美妝、 衣服代購,是因為我「覺得」台灣女生都很喜歡穿韓國的衣服,而且材質、版型好看,價格相對便宜,就冒然的開始執行,的確身邊朋友也都是這樣,但是朋友不是「市場」,因此很多人在創業初期會陷入一種「自以為是的錯覺」,有時候東西很好沒有錯,但因為競爭力,分食大餅,說實在根本就沒有機會了。
這些都是我當時有進貨的商品,項目很多,漫無目的。
原本我以為,有過韓國生活經驗,做韓國代購是不錯的,但是其實這種行為就是過去所謂的「跑單幫」,跑單幫是人家是幾年前在做的事情了…我深刻體悟自己最嚴重的,就是判斷錯誤
以市場調查這件事情來說,以下統計
AppWorks合夥人林之晨統計台灣前5大創業失敗原因:
1. 缺乏市場需求(42%)
2. 現金用盡(29%)
3. 錯誤的團隊(23%)
4. 售價與成本因素(18%)
5. 失去專注(13%)
依我的經驗而言,創業必須要全觀去了解產業及市場的樣貌,既然選擇韓國美妝跟衣服,那麼美妝又分保養品、化妝品,這些都可以再細分不同功能,有保濕、潤白、鎖水,化妝品就有底妝、遮瑕、眉筆、眼線、眼影、唇膏,這些產品還都可以細分不同色系、質感、光澤、功效。
上千萬種產品,根本不可能每一樣都包,因此應該要先行市調,市調部分,又包含年齡、地區、價格、品牌迷思等等,再去依照結果分析去找出自己成本吻合,又能夠受歡迎、賺錢的商品,不要說談賺錢很庸俗,創業真的不是只有完成自己的理想,賺錢也很重要,因為賺錢你才能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情,你才能夠養大自己的企業,餵飽自己的員工,才有資格談實現夢想,追求人生自由,所以你說創業,能不談賺錢嗎?(馬雲上身)
自己包裝腮紅、保養品,還貼上LOGO
創業一旦忽略了市調,就會變得毫無目的,導致在找尋商品(採購)時,看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可能會一昧覺得不錯,或者在制定發展計畫時,全盤以想像力去規劃模式,像這種以「自我需求」為出發的導向,絕對是致命錯誤
市調存在的角色,就像固定船隻不致隨波逐流的錨一樣,扮演著要角,一但先確定市場定位、受眾身分(年齡、性別、愛好、使用習慣)、效益評估,再進行產品採購、市場擴張,才能夠鎖定族群,並且進一步了解受眾不同需求,但這些是我在創業初期,沒有做好的事情。
你會問說,這不是很基本嗎? 真的沒有這麼簡單,你要試過才知道,因為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一般民眾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在五年內倒閉
可以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只有1%,前五年陣亡的機率高達99%。既然創業是「高失敗領域」,只有完整了解高風險背後的真實因素,評估自身承受挫折的程度,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而我們需要的「失敗教育」是:「不可能不失敗」、「越早失敗越好」、「失敗是創業必修課」。(參考來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6會員
31內容數
很多人拿掉公司名號與頭銜職後,就變成NOBODY,但我既是一名電視記者,同時也是部落客、專欄作家、出版作家,努力創造自我價值,不讓公司頭銜綁架自己,與你分享人生與職場見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少女凱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闆有天一大早,在群組裡發布一個國際大廠飲料的CASE,「誰要?」已經做為團隊副理的Sharon顧不得將要出國兩周「先發制人」,列出為何想要這個案子、如何達成目標,這是已經不需要他去奪下來,成就自己名
創業失敗學的系列文章,主要是想要來說說2015年我創立了一個美妝品牌,雖然沒有去設立公司,但有跟系統商購買平台,去韓國批貨,經營社群平台,前後大約做了一年,最後還是選擇收起來,這系列的文章我會把這些過
今年考上香港城市科技大學的林煜哲,拿得是全額獎學金,對於未來這條路,他在高二就已經做過研究、參與大學博覽會,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 他說當時和台大學生聊過天,覺得學長姊的能力沒有到達自己的期望,像他們
傳統的公司,對於掌控員工,那種高壓式「下達指令」要你照辦的方法,讓員工只=僅僅覺得,自己只是一種「工具」,但新創公司已經不是這麼做了,這三種方式是用在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內部的「組織」擴張方法,當大陸
Linkedin是2002年成立的無國界社群網路,比較偏向是電子個人名片,在西方國家,包含東方的跨國公司,員工、企業本身都會在Linkedin更新自己的個人檔案,很多人為了想讓經歷看起來很豐富,因此在
找工作是一個過程,找不到工作只是一個狀態 遲遲沒錄取 不代表你沒用 找工作,本身就是讓人「焦慮」的一件事情,不過,新鮮人常常在出社會之際,抱著想趕緊踏入社會的心情,導致「只求有一份工作」的心態產生
老闆有天一大早,在群組裡發布一個國際大廠飲料的CASE,「誰要?」已經做為團隊副理的Sharon顧不得將要出國兩周「先發制人」,列出為何想要這個案子、如何達成目標,這是已經不需要他去奪下來,成就自己名
創業失敗學的系列文章,主要是想要來說說2015年我創立了一個美妝品牌,雖然沒有去設立公司,但有跟系統商購買平台,去韓國批貨,經營社群平台,前後大約做了一年,最後還是選擇收起來,這系列的文章我會把這些過
今年考上香港城市科技大學的林煜哲,拿得是全額獎學金,對於未來這條路,他在高二就已經做過研究、參與大學博覽會,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 他說當時和台大學生聊過天,覺得學長姊的能力沒有到達自己的期望,像他們
傳統的公司,對於掌控員工,那種高壓式「下達指令」要你照辦的方法,讓員工只=僅僅覺得,自己只是一種「工具」,但新創公司已經不是這麼做了,這三種方式是用在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內部的「組織」擴張方法,當大陸
Linkedin是2002年成立的無國界社群網路,比較偏向是電子個人名片,在西方國家,包含東方的跨國公司,員工、企業本身都會在Linkedin更新自己的個人檔案,很多人為了想讓經歷看起來很豐富,因此在
找工作是一個過程,找不到工作只是一個狀態 遲遲沒錄取 不代表你沒用 找工作,本身就是讓人「焦慮」的一件事情,不過,新鮮人常常在出社會之際,抱著想趕緊踏入社會的心情,導致「只求有一份工作」的心態產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Thumbnail
你應該聽過不少的案例,XXX在XX賺了很多錢,他說這個時下正夯、很好賣,然後投了錢、跟著做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最後認賠出場… 不要賣自己不會使用的東西 聽起來很合理,沒人這麼蠢去販售一個自己都不瞭解的商品,但事實是…很多人的創業是「跟風」 「那個誰說這很好賣」 「這加盟金比那便宜」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即使創業的失敗率極高,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躍躍欲試,前僕後繼的步上創業這條路?想想看,創業的動機與目的是否夠明確?釐清原因才能挺住一路上所遭遇的所有挫折,幫助你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走的更長遠。
Thumbnail
大家總愛看創業成功的故事,因為這樣的故事激勵人心,充滿希望與光明。但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卻少有人願意提及創業失敗的教訓。然而,這些跌倒的經歷,正是我們應該注意和警惕的地方。 創業路上,不是每一步都能走得順利。跌倒,往往是因為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
Thumbnail
什麼是創業?在電商平台販售自己做的手工品?還是要做沒人做過的藍海市場題目才算是創業呢?我認為透過有效的商業模式、有限資源組合出生產要素來提供經營服務就算是創業,只是光想像就有超級多可以組合成足以提供經營服務的要素,我們要如何確認當前在做的是足夠讓自己的事業持續生存的呢?
90%創業失敗的錯誤思維 創業不是把事情做完,是做好 60%員工思維:之所以成可能成為老闆是因為跟員工想的不一樣 80%錯誤財務思維:個人財務狀況經常反應在公司的財務狀況 50%鬆散的時間分配:創悅最大的誤會就是時間自由 老闆要隨時隨地想賺錢,賺現在的錢,賺未來的錢,多聊天跟創業
Thumbnail
在選擇商品銷售區域及商品定價時需要謹慎,透過瞭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以及掌握商品成本毛利,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商品銷售區域和甜蜜定價。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1人創業的路途充滿了挑戰和機遇。 不少創業者陷入失敗的困局,因爲他們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市場測試。 市場測試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的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目標市場,預測需求,並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而一些常見的市場測試的致命錯誤卻可能讓創業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Thumbnail
你應該聽過不少的案例,XXX在XX賺了很多錢,他說這個時下正夯、很好賣,然後投了錢、跟著做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最後認賠出場… 不要賣自己不會使用的東西 聽起來很合理,沒人這麼蠢去販售一個自己都不瞭解的商品,但事實是…很多人的創業是「跟風」 「那個誰說這很好賣」 「這加盟金比那便宜」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即使創業的失敗率極高,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躍躍欲試,前僕後繼的步上創業這條路?想想看,創業的動機與目的是否夠明確?釐清原因才能挺住一路上所遭遇的所有挫折,幫助你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走的更長遠。
Thumbnail
大家總愛看創業成功的故事,因為這樣的故事激勵人心,充滿希望與光明。但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卻少有人願意提及創業失敗的教訓。然而,這些跌倒的經歷,正是我們應該注意和警惕的地方。 創業路上,不是每一步都能走得順利。跌倒,往往是因為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
Thumbnail
什麼是創業?在電商平台販售自己做的手工品?還是要做沒人做過的藍海市場題目才算是創業呢?我認為透過有效的商業模式、有限資源組合出生產要素來提供經營服務就算是創業,只是光想像就有超級多可以組合成足以提供經營服務的要素,我們要如何確認當前在做的是足夠讓自己的事業持續生存的呢?
90%創業失敗的錯誤思維 創業不是把事情做完,是做好 60%員工思維:之所以成可能成為老闆是因為跟員工想的不一樣 80%錯誤財務思維:個人財務狀況經常反應在公司的財務狀況 50%鬆散的時間分配:創悅最大的誤會就是時間自由 老闆要隨時隨地想賺錢,賺現在的錢,賺未來的錢,多聊天跟創業
Thumbnail
在選擇商品銷售區域及商品定價時需要謹慎,透過瞭解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以及掌握商品成本毛利,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商品銷售區域和甜蜜定價。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1人創業的路途充滿了挑戰和機遇。 不少創業者陷入失敗的困局,因爲他們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市場測試。 市場測試為創業者提供寶貴的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目標市場,預測需求,並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而一些常見的市場測試的致命錯誤卻可能讓創業者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