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穿梭新聞現場:採訪與受訪 找尋記者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記者地位還高嗎?

以前新聞記者是很高大上的行業,近年已經淪為酸民口中的「妓者」,當然從八年前就身接觸這行的我,也感同身受,我曾經歷過某間公司的輝煌時代。但,所謂的淪陷,是某些高層指示不明就理,一條好好的新聞包山包海,一下問天一下問地,俗稱「鬼稿」,最讓我一直無法釋懷的,是有一則副總裁指點的新聞,需要比較「紙造」王船與「木造」王船差異在哪? 抱歉,我真的不懂,為何我得耗費我專業的分析整合能力,去做一條「新聞」,我找不到價值,我很慶幸,我早早離開那個環境。

找不到價值,是記者常常對自己的懷疑。

爾後有機會,隨著穿梭各種採訪場合,有災難現場、財經記者會、運動賽事、抗議現場,或是賢的美食、消費、體驗行程,每一天把自己歸零,重新感受世界,有時面對的受訪者,是背負90萬學貸的大學生,努力半工半讀,在學分與學費之間,苦惱的孩子;下一刻,你又穿梭到億來億去財閥、官僚的部長前面卡位,只求獲得一句回應,而絞盡腦汁,或是國際球星面前,配合他的坐姿高度,下跪採訪,記者宛如變形蟲, 傾聽、吸收、整合。

配合林書豪身高,下跪採訪

配合林書豪身高,下跪採訪

或者是拿到全額獎學金補助的即將到海外留學的高中生,對著你說「學長姊看過的書,我都已經讀過了」,17歲的孩子說出的話,究竟是自信或自傲?我心理這把尺,一直在飄移,因為,爾後我也訪過,年僅16歲,抖音粉絲破30萬人,還自行辦起簽唱會,從談吐和表現當中,你可以理解他的思維,早已藉由社群平台,帶他認知這個世界的運轉,娛樂產業的變動與契機,該掌握的、該捨棄的,在16歲的他面前,他已經抉擇過,所謂迷惘,可能是過去尚未過於成熟的行為,引發負面喧嘩,然,世界願意給他機會的,因為他還年輕。

採訪有趣之處是,對方僅以平常心闡述他的想法,你卻能立即判斷背後涵義,與彼此的差異,這種差異不一定存在階級問題,反而是能幫助自己對不同事物的認知,有更多的角度與更開放的心態

記者這份職業帶給我的是一股膽識,說真的,我是一個很膽小不善與他人攀談深交的人,個性如此也是,我為何走上這條記者之路,因為我想改變自己的膽怯與內向。當然在每每與陌生人交談之間,不舒服感,藏在最深最深處,卻也讓我有機會反思這類的不舒適感,是為何?與來自何方?

為何不舒適?左思右想,我想是因為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因為不擅長,有許多的不足,因為面對不同的受訪者,你的姿態、儀態、語言、語氣都得不一樣,甚至用字的艱深、高度,都要隨之轉換,讓受訪者能輕易理解你的疑問。

穿梭受訪者之間,我得到的,是轉換心態的能力,上一秒處理公關,下一秒面對長官,話語不同,彼此理解度不同。或者天天轉換面對的企業公關,面對好配合的公關,選擇客氣,面對程序複雜,一問三不知的公關,你要捍衛公司立場,勇敢逼迫,甚至強硬回去。

這也讓我明白一個做人道理,你如何待人,他人如何待你,你如何尊重自己,他人就如何尊敬你。你今日受人景仰,全是假的,全是因為你的名號與稱謂,若真說自己有點什麼,請把頭銜拿掉,檢視自己,能耐到哪,那才是真的。

為了捕捉重要人物,攝影機上肩備戰

為了捕捉重要人物,攝影機上肩備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少女凱倫的沙龍
116會員
31內容數
很多人拿掉公司名號與頭銜職後,就變成NOBODY,但我既是一名電視記者,同時也是部落客、專欄作家、出版作家,努力創造自我價值,不讓公司頭銜綁架自己,與你分享人生與職場見聞。
少女凱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0/09
「哇!你是公務員啊,那不就可以朝九晚五每天準時下班了!」這大概是每個台灣上班族的心願吧!能夠朝九晚五的生活,而不是出辦公室看到的都是月亮,在台灣,多數上班族要六點之後才能下班,即便是責任制或是彈性工時
Thumbnail
2018/10/09
「哇!你是公務員啊,那不就可以朝九晚五每天準時下班了!」這大概是每個台灣上班族的心願吧!能夠朝九晚五的生活,而不是出辦公室看到的都是月亮,在台灣,多數上班族要六點之後才能下班,即便是責任制或是彈性工時
Thumbnail
2018/10/02
有些職場環境,非常競爭,你非得表現得比別人突出,才能站上更高的舞台。 但在這樣的利益競爭之下,有些人會大愛與人分享,有些人會只想著自己,如何變得更好,大多這種以自我為出發點的時候,就會忽略其他人的感
Thumbnail
2018/10/02
有些職場環境,非常競爭,你非得表現得比別人突出,才能站上更高的舞台。 但在這樣的利益競爭之下,有些人會大愛與人分享,有些人會只想著自己,如何變得更好,大多這種以自我為出發點的時候,就會忽略其他人的感
Thumbnail
2018/09/25
創業一旦忽略了市調,就會變得毫無目的,導致在找尋商品(採購)時,看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可能會一昧覺得不錯,或者在制定發展計畫時,全盤以想像力去規劃模式,像這種以「自我需求」為出發的導向,絕對是致命錯誤。
Thumbnail
2018/09/25
創業一旦忽略了市調,就會變得毫無目的,導致在找尋商品(採購)時,看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可能會一昧覺得不錯,或者在制定發展計畫時,全盤以想像力去規劃模式,像這種以「自我需求」為出發的導向,絕對是致命錯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講到服務人員是作為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跨界者時,讓我很快聯想到了在大學期間被訓練了快四年的職業——記者。記者同樣也是橋梁一般的存在,不過是連結的不是企業和消費者,而是受眾和真實。記者在接觸到真實現場後寫成報導,受眾則是看到記者報導框架裡的真實。
Thumbnail
講到服務人員是作為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跨界者時,讓我很快聯想到了在大學期間被訓練了快四年的職業——記者。記者同樣也是橋梁一般的存在,不過是連結的不是企業和消費者,而是受眾和真實。記者在接觸到真實現場後寫成報導,受眾則是看到記者報導框架裡的真實。
Thumbnail
由於每個月新聞表現在小組裡或同業間,仍居前段班,沒有人知道那膩透的職業倦怠,如同小花蔓澤蘭覆蓋爬滿植物般影響光合作用,不斷蔓延著,就快失去呼吸窒息,瀕臨枯萎。
Thumbnail
由於每個月新聞表現在小組裡或同業間,仍居前段班,沒有人知道那膩透的職業倦怠,如同小花蔓澤蘭覆蓋爬滿植物般影響光合作用,不斷蔓延著,就快失去呼吸窒息,瀕臨枯萎。
Thumbnail
踏入職場至今已整整三年,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還很矯情地算出了1109這個數字,其中一半的日子是在電視台度過的,成為職場生涯中最難忘的記憶。在成長跟蛻變中,我開始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人生,處於轉捩點時是否有勇氣賭一把?即便這些問題至今尚未有最確切的解答,但也就是這樣不斷地思考與磨練,才能讓未來逐漸
Thumbnail
踏入職場至今已整整三年,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還很矯情地算出了1109這個數字,其中一半的日子是在電視台度過的,成為職場生涯中最難忘的記憶。在成長跟蛻變中,我開始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人生,處於轉捩點時是否有勇氣賭一把?即便這些問題至今尚未有最確切的解答,但也就是這樣不斷地思考與磨練,才能讓未來逐漸
Thumbnail
喜歡新鮮事物、充滿冒險精神的我,在電視新聞台地方中心當記者,可以說是如魚得水。當然一開始免不了被糾正發音、寫稿邏輯...等等,菜鳥被指正理所當然,自然也就虛心受教,讓自己可以更進步。
Thumbnail
喜歡新鮮事物、充滿冒險精神的我,在電視新聞台地方中心當記者,可以說是如魚得水。當然一開始免不了被糾正發音、寫稿邏輯...等等,菜鳥被指正理所當然,自然也就虛心受教,讓自己可以更進步。
Thumbnail
實習之前,曾被大學老師揶揄說我的個性非黑即白很吃虧。這讓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需要更多心機的以為是媒體界發展。我更加相信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冥冥中被安排好。媒體界讓我看見藝人、公關(PR)、記者等之間微妙的關係。
Thumbnail
實習之前,曾被大學老師揶揄說我的個性非黑即白很吃虧。這讓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需要更多心機的以為是媒體界發展。我更加相信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冥冥中被安排好。媒體界讓我看見藝人、公關(PR)、記者等之間微妙的關係。
Thumbnail
面對打趴自己的現實,光用嘴巴碎碎念真是太不酷了! 所謂的「寫死它」,就是把一個題目刨根挖底,上窮碧落下黃泉追出所有能證明「那人/事就是個天大冤孽」的秘辛,接著用讀者欲罷不能的方式說故事,說到極致、說到無可再說--這個過程凝聚的集體意識,將會在那個人或事上刻出抹滅不掉的烙印。
Thumbnail
面對打趴自己的現實,光用嘴巴碎碎念真是太不酷了! 所謂的「寫死它」,就是把一個題目刨根挖底,上窮碧落下黃泉追出所有能證明「那人/事就是個天大冤孽」的秘辛,接著用讀者欲罷不能的方式說故事,說到極致、說到無可再說--這個過程凝聚的集體意識,將會在那個人或事上刻出抹滅不掉的烙印。
Thumbnail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樣一句熟悉的話,幾乎是近年大眾對於媒體的「既定印象」。尚未成為媒體前的自己也曾經是這麼認為的其中一人,然而在其位,謀其事,當自己身在其中,才發現各行各業都有它的難。
Thumbnail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樣一句熟悉的話,幾乎是近年大眾對於媒體的「既定印象」。尚未成為媒體前的自己也曾經是這麼認為的其中一人,然而在其位,謀其事,當自己身在其中,才發現各行各業都有它的難。
Thumbnail
無論是第一季或第二季,《鏡子森林》始終環繞著這樣的叩問:究竟當記者是為了什麼?真相又是什麼?誰定義的正義是真正的正義? 這一連串大哉問,讓我回憶起自己體制內八年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無論是第一季或第二季,《鏡子森林》始終環繞著這樣的叩問:究竟當記者是為了什麼?真相又是什麼?誰定義的正義是真正的正義? 這一連串大哉問,讓我回憶起自己體制內八年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記者地位還高嗎? 以前新聞記者是很高大上的行業,近年已經淪為酸民口中的「妓者」,當然從八年前就身接觸這行的我,也感同身受,我曾經歷過某間公司的輝煌時代。但,所謂的淪陷,是某些高層指示不明就理,一條好好
Thumbnail
記者地位還高嗎? 以前新聞記者是很高大上的行業,近年已經淪為酸民口中的「妓者」,當然從八年前就身接觸這行的我,也感同身受,我曾經歷過某間公司的輝煌時代。但,所謂的淪陷,是某些高層指示不明就理,一條好好
Thumbnail
我還記得當年剛考上新聞系,親友的反應是「以後要當主播囉~」「什麼時候要來採訪我?」那個時候,「被採訪」是一件帶著光榮味道的事,上電視大家都會很高興。但這幾年,每每要採訪誰,我都得吃上幾次閉門羹…
Thumbnail
我還記得當年剛考上新聞系,親友的反應是「以後要當主播囉~」「什麼時候要來採訪我?」那個時候,「被採訪」是一件帶著光榮味道的事,上電視大家都會很高興。但這幾年,每每要採訪誰,我都得吃上幾次閉門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