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作者的恐懼:我看塔可夫斯基《俄國聖像畫家——安德烈盧布耶夫》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Rublev絕望的沉默中,他與眾人齊心一同緊盯著新鑄成的鐘,等待著它敲響的瞬間。在東正教的脈絡中,鐘聲是祈禱儀式的一部分,具有將惡靈驅逐,淨化空氣的作用。但就算不知道這個典故,我們仍可直接從畫面上感受到的是,鐘需要不停地來回搖擺才能待至敲響的質性。這是Tarkovsky特意精挑細選過的物件,能恰如其分地用畫面具體傳達出眾人引頸期盼與等待上的時間感。會響?還是不會?是完成?還是失敗?
Andrei Rublev是俄國導演Andrei Tarkovsky的作品。改編自俄國聖像畫家Andrei Rublev的生平。整部電影由七段故事所組合而成,故事甫從Rublev離開修道院實踐他聖像畫師之路開始,同伴之間的爭鬥,目睹異教的儀式,和前輩畫師的信仰辯論,得到繪製最後審判的機會卻遲不下筆,韃靼人的入侵,放棄繪畫進行苦修贖罪之路,封閉自我,不與任何人交談,最後見證了一位少年指揮眾人完成鑄鐘事業而決定重拾畫師的身份。整個故事錯綜複雜,裏頭充滿許多曖昧難解的細節,讓這部片發展背後的邏輯難以被簡單掌握。而作為整部片意涵結穴的,正是片頭與片尾乍看之下與Rublev毫無相關的兩個「創作者」的故事。我們可以要問是:這樣的開頭究竟有何意涵?小男孩鑄鐘究竟對Rublev的心裡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Tarkovsky曾言,這部片刻畫的,正是創作者探詢他的創作與對群眾倫理責任的過程。然而,Tarkovsky在片中給予的與其說是一個「該如何做」的說明,不如說是勾勒出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一種背負著著失敗可能的恐懼的體知和超越。
聖像畫作為一種宗教藝術,他有他自己的「傳統」。透過傳統流傳下來特定符號系統,聖像畫引導信徒去正確認識聖經中的各個事件,也因此他並非像我們現代意義下的「個人創作」,而是畫家要作為這套體系的工具去再製特定的符碼,要用什麼符碼、怎麼用都是有所限制的,這樣聖像畫才具有公共的權威性而非「個人」的解讀。所以Kirill說Rublev對上帝沒有敬畏,所以Daniil不能理解Rublev為何遲遲不動工,因為Rublev的心中他有「自己」一套對於信仰的理解,因為Rublev在信仰中與其選擇以「上帝」的角度審視人類的罪惡,他更傾心於以「人」的角度思考在同情與理解中愛的可能,而這個理解讓他沒辦法單單只是繼承他從修道院中的所學,他從前輩那邊聽聞的所言。但我們不能說Rublev就是一位純粹的「創作者」,Rublev也是一位信仰者,他是直接將自己面對上帝的方式,去履行他的責任。
Tarkovsky曾經說過:創作者是絕對的不自由,又是絕對的自由。創作者的不自由來自於他必須要回應時代,他要講出人民最深層的聲音,但創作者的自由來自於他拒絕被這個時代的風潮所左右,必須要與世界抱持一段距離,退返到內心的最深之處凝聚自己。Rublev的沉默,是無法貫徹自身信仰誡命,亦無法回應這塊土地、群眾的自我苛責,韃靼人入侵過後,一心繫著俄國人民能在這塊土地上以愛共融的Rublev,面對著殘破的大地,被掠奪殺戮的死屍,以及在過程中犯下殺人罪的自己,因而認定自己無法履行他對上帝責任的Rublev,選擇鞭笞自己,審判自己的苦修道路。曾經因為自身對於愛人民的堅持,而質疑前輩Theophanes過於專注於人類罪惡的Rublev,現在徹底地否定了自己的原則,雖然否定自己,但在一個超現實的場景中,Theophanes對著Rublev說:「以前是我是錯的,但現在反而你是錯的。」這也反映出選擇苦修道路的Rublev心裡仍然存在著繼續堅持過去信念的聲音,而對現在的自己感到不安。
群眾奔來圍觀這口剛鑄成的鐘,讓人連想到此片乍與劇情無關的片頭:一個人在眾人的目光下搭載著他製作的熱氣球升空而上,但最後墜落致死。Tarkovsky曾說,他原本是想用翅膀,但最後改成用氣球,他不想讓人聯想到伊卡洛斯的神話,因為他單單想要透過這段情節呈現出的,是一種恐懼。但從這個片頭與片尾的呼應來看,這種恐懼似不單單只是死亡面臨時需要面臨肉身苦楚的恐懼,這個恐懼更是面臨未知的創作者需要一身肩負成敗責任的恐懼,因此死亡作為製作的成果對於創作者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肉身的苦楚,最重要的是對於一個創作者可能性的蓋棺論定——你註定不可能再完成你以為自己可以完成的創作者的使命。
而當鑄鐘的男孩哭倒在Rublev的懷中時,真相才得以大白,原來男孩的父親從未將鑄鐘的技巧傳授給這位男孩,而他在鑄鐘過程中的所有對他人的指導與命令,全都是憑著個人的技術與想像憑空鍛鍊而成的,仿若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道路,看似胸有成足的面孔下,卻背負著對未知與失敗的重擔與恐懼,那是屬於開拓可能性的存有者身上所必須背負的存有重擔啊!這與Rublev是如何地相像!當Rublev選擇了用「自己」的道路而不僅僅是依照前輩,遵循傳統的方式去繪製聖像畫時,他就註定面臨一無可侍的虛無當中,他沒有既定傳承下來的操作方式可以依循,所有的一切都要在背負全面性失敗的恐懼中披襟斬棘。
Rublev確實背負了失敗的恐懼,但他卻沒有真正地意識到這樣的背負是必然的,因此失敗的打擊讓他對自己產生懷疑,直到他見證這口鐘的誕生後,他才真正明白:當他選擇這條道路過時,就已經將失敗的可能與成功的可能一同被圈進了這條道路之中了,失敗可能的背負正是他走向創造過程的最好證明。而這一次,他將是有自覺地背負起了這份恐懼而前進… 電影中沒提到的更是,Rublev的創作生涯中,至終仍完成了一幅最後的審判,這幅最後的審判中,不同於以往的聖像畫專注於上帝的審判,而更聚焦在人們的懺悔。或許真誠如《我的名字叫紅》中細密畫師之間的辯論所言,風格代表的就是人類缺陷的存在,Rublev展現出的,是一個個有缺陷的人如何在承擔自身缺陷的狀態下實踐完整,信仰永恆,聖像畫從宗教事件內容的傳達,成為一個又一個有缺陷的人對於上帝的信仰告白。
而最後一幕,Tarkovsky說,他並無任何象徵意涵的傳達,只是想傳達俄羅斯的面貌,而我更可說,Tarkovsky想傳達的,是去掉虛浮表象的俄羅斯真實的面貌。Andrei Rublev是Tarkovsky對於創作者本質得探究,也是Tarkovsky對欲自身的反省與期許,作為一個創作者,他抬頭尋求真理,低頭看著他腳下踩著的土地和一同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枝裕和曾經說拍攝〈橫山家之味〉是對他母親逝世的一個療傷止痛的作業。「療傷」這兩個字,確實是可以稱之為是整部片最深層的基調,但〈橫山家之味〉中呈現出的療傷,並不是傳達出一種雨過天青式的豁達,也不是盡釋前嫌的溫馨,相對地,這部片中的療傷意涵,更像是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一樣,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儀式
   「連結自己和孩子的是『血』還是『時間』?」在這片中不僅以後者作為回答,在劇情結構上,更以像/不像作為一組符碼,辯證出人性中的同然/異然,最後刻畫出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分/和。血緣形成不同家庭,能力塑造不同群體,然而我們如何能在差異中學會和他人真實交流不分彼此,是本片所開展出來具人文關懷的縱深視野
對男主角而言,最重要的其實是「拍到殺人現場」這件事。這件事代表一種「偶然」與「不可複製」性。一開始他震懾於拍到這麼驚人的畫面,後來他變成猶疑:在端詳照片的過程中,放大檢視的過程中,由於一切都是出於「偶然」,所以不論是殺人犯還是死者的畫面,都沒有被「對焦」。一開始的得意,轉為失望,最後變成追尋
把一個多年的磨難收束在一個決定;把一個多年的滄海桑田呈現在一席對話;看的人好像跟著一夜之間,變得蒼老。透過這樣的劇情結構,這部片告訴我們的或許是:不論怎樣我們都可以完整,或者說不論怎麼樣我們都不完整。而有了這個體會,我們或許就能擁有了輕身轉身離開海灘的勇氣,是蔚青口中的「完美」的婦人了
是枝裕和曾經說拍攝〈橫山家之味〉是對他母親逝世的一個療傷止痛的作業。「療傷」這兩個字,確實是可以稱之為是整部片最深層的基調,但〈橫山家之味〉中呈現出的療傷,並不是傳達出一種雨過天青式的豁達,也不是盡釋前嫌的溫馨,相對地,這部片中的療傷意涵,更像是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一樣,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儀式
   「連結自己和孩子的是『血』還是『時間』?」在這片中不僅以後者作為回答,在劇情結構上,更以像/不像作為一組符碼,辯證出人性中的同然/異然,最後刻畫出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分/和。血緣形成不同家庭,能力塑造不同群體,然而我們如何能在差異中學會和他人真實交流不分彼此,是本片所開展出來具人文關懷的縱深視野
對男主角而言,最重要的其實是「拍到殺人現場」這件事。這件事代表一種「偶然」與「不可複製」性。一開始他震懾於拍到這麼驚人的畫面,後來他變成猶疑:在端詳照片的過程中,放大檢視的過程中,由於一切都是出於「偶然」,所以不論是殺人犯還是死者的畫面,都沒有被「對焦」。一開始的得意,轉為失望,最後變成追尋
把一個多年的磨難收束在一個決定;把一個多年的滄海桑田呈現在一席對話;看的人好像跟著一夜之間,變得蒼老。透過這樣的劇情結構,這部片告訴我們的或許是:不論怎樣我們都可以完整,或者說不論怎麼樣我們都不完整。而有了這個體會,我們或許就能擁有了輕身轉身離開海灘的勇氣,是蔚青口中的「完美」的婦人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我看《領導者的數位轉型》: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 說到數位轉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這兩年,許多人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都受到偌大的衝擊、影響,對各個企業來說,數位轉型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勢在必行! 但是,到底什麼是數位轉型呢?有人認為,但凡企業開始使用新科技、新技術來優化原有的商業模
Thumbnail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Thumbnail
我看《再見了,老闆!我不想打卡上班 頭家換我做》:成為專業的自由工作者 農曆春節剛過,馬上又要迎來二二八連假。對於金牛年,不知各位讀者朋友可有什麼嶄新的展望?特別針對廣大的上班族來說,您是希望自己有機會加薪升職呢?還是內心有著創業的欲望、衝動呢? 抑或您想跟我一樣,當一個不自由的自由工作者嗎? 今天
Thumbnail
看到時報出版引進英國新世代工作者艾瑪・甘儂(Emma Gannon)所撰寫的《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一書。當我迅速地瀏覽完這本書之際,赫然發現作者試圖解答以下兩個在職場上常見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工作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要如何因應與跟上? 第二個
Thumbnail
致:每個深陷病痛的你。 時鐘滴答作響。 聲音在耳裡被放大,全世界瞬間變得好安靜,好安靜。 只剩下這些聲音陪著我搖搖晃晃地、走著。 走在回家的路上。   輕輕拍打著耳朵,不知道聲音從哪裡傳來卻,試圖摀住耳朵,依然存在。
Thumbnail
(本篇為個人觀影/閱讀心得,夾雜個人意見、可能有雷並且還很長,請酌情閱讀) 等了很久的《她們》,從去年看到第一支預告就開始期待。上映首日立刻跑去看;看完之後把書買回家重讀;讀完又忍不住一直google原作Louisa May Alcott,這才發現原著背後的精彩:作者根本就討厭這本書.....
Thumbnail
以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台灣社會現階段還未成熟到前衛進步價值的水平。當代我們稀鬆平常、理所當然可以自由追尋的不少事物,在100多年前大多數世人並不接受及認同的,甚至會採取壓迫的行為,而如今這些人安在哉?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我看《領導者的數位轉型》: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 說到數位轉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這兩年,許多人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都受到偌大的衝擊、影響,對各個企業來說,數位轉型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勢在必行! 但是,到底什麼是數位轉型呢?有人認為,但凡企業開始使用新科技、新技術來優化原有的商業模
Thumbnail
透過兩線表面故事的交疊映襯,激發讀者專屬於自己多線的故事,是作者用意所在,也是這故事真正亮眼之處。達瓦做了曼陀羅,給蔡醫師參與,作者也做了宛如曼陀羅般的作品,讓讀者經歷其中一切,閱讀前和閱讀後,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如同曼陀羅: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曼陀羅完整,而每個人都在其間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感受。所以…
Thumbnail
我看《再見了,老闆!我不想打卡上班 頭家換我做》:成為專業的自由工作者 農曆春節剛過,馬上又要迎來二二八連假。對於金牛年,不知各位讀者朋友可有什麼嶄新的展望?特別針對廣大的上班族來說,您是希望自己有機會加薪升職呢?還是內心有著創業的欲望、衝動呢? 抑或您想跟我一樣,當一個不自由的自由工作者嗎? 今天
Thumbnail
看到時報出版引進英國新世代工作者艾瑪・甘儂(Emma Gannon)所撰寫的《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一書。當我迅速地瀏覽完這本書之際,赫然發現作者試圖解答以下兩個在職場上常見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工作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要如何因應與跟上? 第二個
Thumbnail
致:每個深陷病痛的你。 時鐘滴答作響。 聲音在耳裡被放大,全世界瞬間變得好安靜,好安靜。 只剩下這些聲音陪著我搖搖晃晃地、走著。 走在回家的路上。   輕輕拍打著耳朵,不知道聲音從哪裡傳來卻,試圖摀住耳朵,依然存在。
Thumbnail
(本篇為個人觀影/閱讀心得,夾雜個人意見、可能有雷並且還很長,請酌情閱讀) 等了很久的《她們》,從去年看到第一支預告就開始期待。上映首日立刻跑去看;看完之後把書買回家重讀;讀完又忍不住一直google原作Louisa May Alcott,這才發現原著背後的精彩:作者根本就討厭這本書.....
Thumbnail
以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台灣社會現階段還未成熟到前衛進步價值的水平。當代我們稀鬆平常、理所當然可以自由追尋的不少事物,在100多年前大多數世人並不接受及認同的,甚至會採取壓迫的行為,而如今這些人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