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速報)《七罪追緝令》論電影預告如何剪的比正片精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看過《七罪追緝令》的預告,並且跟我一樣因此受到吸引想去看的,可以先讀讀看這篇文章,然後再看看你與我的期待一不一樣,因為如果是一樣的,那恐怕你會對電影失望,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看了前陣子類似的題材(警方或檢方審訊犯人,透過灰色地帶的手法逼供之中的不正義問題的思辨。)《檢方的罪人》後標準被提高了(試想一部對比原著小說後,發現片中沒有一個橋段可以刪除的改編電影之厲害),所以對《七罪追緝令》的期待更高,這邊的期待自然是包含場景、演技、配樂、分鏡、剪接……等等的,對於一部「電影」的期待,當然《七罪追緝令》最吸引我的部分仍是預告揭露的故事,關於一個連續殺人犯向刑警自首,卻一步步把刑警帶入他的遊戲之中,這不免讓人好奇兩件事。
1.為什麼連續殺人犯要自首?
2.為什麼刑警要咬著這些案子不放?
然而電影對於這兩個問題答案的回答都是輕輕帶過,或者說過於平庸的回答,然而這明明卻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只要這個部分回答的好,我們就能對角色有著更全面性的理解,最後揭露的謎底理應是使造物活起來的一口氣,往反方向想,毫無理由或基於喜好而作的解釋或許也不是不行,只是觀眾就得另尋看點,而在
《七罪追緝令》裡這是困難的。
因為他們都做的遭透了。
除了金倫奭飾演的的刑警以及朱智勛飾演的殺人嫌疑犯外,其他角色的存在感都相當薄弱,包括協助刑警辦案的同仁,就算給多點鏡頭都強化不了存在感。存在感跟該角色存在片中出場的時間無必然正比關係,反而跟該角色演出時能不能給人留下印象有關係,當警局所有人的演出,都只是為了展示「除主角外其他人都不關心這起案件的功利與沉默」時,就不免顯得扁平而單薄,更別說片中還有一堆只是因為被事件牽涉而要出來沾個醬油的角色,都不斷的在挑戰觀眾的信任(因為觀眾會逐漸懷疑,現在這個角色登場是會起關鍵作用,還是沾個醬油)正片在過程中不斷強化觀眾對這兩個問題的期待,然而看到最後卻發現這些期待沒有拿到對等的反饋,自然令人失望。
更別說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過去案件的再現了,常常演到一半就在轉場之後突然跳入當時殺人嫌疑犯犯案過程的事由與重演,這當然是很莫名奇妙,特別是我們常常不知道這是誰在敘述這一段故事,是刑警主角聽了殺人嫌疑犯的自白後想像的嗎?還是殺人嫌疑犯自己的回憶呢?沒人知道,這些突然插入的橋段都讓我感到煩躁與不悅,因為這種東西一多就不免讓人懷疑,既然你有辦法弄到這種影像(關於當下的事實)那麼這整個查案就變得可笑了(更糟的狀況是這還可能不是事實,那作為觀眾我就要問我看這段再現影像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查案就是拿著提燈在黑夜四處探查,把探查到的東西結合起來,而這可能會導致錯誤的推論或者是發現更多的問題,而觀眾作為見證者,與刑警主角一同前行者的一大樂趣也是在此,結果在觀眾還沒搞清楚這段影像到底是出自誰的敘述的狀況下,一個標記時間與地點的字幕就被打在螢幕上,打在觀眾眼球上,然後當時案發經過就被演出來了,觀眾的視角本來是跟隨刑警的,卻常常被丟來丟去,不是丟到看到殺人嫌疑犯在監獄的生活(這段除了讓觀眾知道他有些藝術天賦外有什麼意義嗎?)就是丟到前頭所述的全知影像那裡去,這就打壞了一開始觀眾與刑警的關係,因為既然觀眾可以超脫刑警的視角飛出來看到更全觀的視角,那要刑警何用?於是這樣刪刪減減後整部片能看的東西也就只剩下刑警與殺人嫌疑犯之間的言語攻防了。
  在電影莫名其妙的結尾之後,我看到了「改編自真人真事」這道免死金牌,還有「xxx刑警如今仍然還在追查中」我就知道他們打的算盤原來是這樣的,不敢拍記錄片所以拍成劇情片來規避很多事情都還不清不楚的狀況,我就問一句話,電影拍得好不好,跟「改編自真人真事」有關係嗎?難道就電影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做為一們綜合藝術的電影對方方面面項目的掌握嗎?如果這部電影真的意在「真人真事」那他該提供的資訊量應該是更多的才對,殺人嫌疑犯的表演也應該是不那麼浮誇的才對,然而每一個牽連的當事人在本片中都扮演著只是道具的角色,我看不到一個「人」在裡頭,無論是受害者家屬或者是當事人,都相當的像演員。
  這是一部搞不懂自己要什麼的電影,所以必然背叛確定要什麼的觀眾,我們甚至可以說,預告比正片還知道自己要什麼,故更能稱得上是電影。
然後不要被預告還有翻譯片名騙了,這部電影跟七宗罪沒有任何關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K會員
417內容數
Lizard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zar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哀傷的曲子到狂熱的搖滾,使得本片處處充滿妖異的美感,俐落的剪接加上誇張的構圖都緊緊吸著觀眾的眼球,你很少能找到一般的色彩與清晰的畫面,然除了形式的激進外,探究其主題也並非空洞無文,相反地它展演了人類崇拜對上自然崇拜的對決……
疾風魅影-黑貓中隊說了一個奇幻如《神隱少女》的故事,正如千尋與其父母穿過隧道到了一個看似人居城鎮,實則萬靈盤據的地方,一群人開著飛機進入了一個他們陌生的地方,他們發現那個地方長得像自己的家……
這部電影不是阿姆斯壯的傳記電影,即便它或許擷取了阿姆斯壯一生中最重要的段落,這部電影也不是旨在重演登月事件及其效應的電影,即便它也有一條時間軸,一路跟著登月計畫的進程,當然它仍是一部關於夢想的電影……
首先,我要大聲說   「這部不去大螢幕看真的可惜!」   如果大家有玩過電玩遊戲《死亡復甦》,或是看過電影《末日z戰》或是《惡靈古堡》系列裡的的群屍亂舞,或是各式各樣喪屍圍城的的作品,你一定可以想像
一個男人基於童年的憧憬,立志當上飛行員,最後甚至飛向太空,為國爭光……他樂觀、努力、叛逆,又有驚人的耐力,他與夥伴經過層層考驗之後總算克服難關,達成使命…… 這就是這整個故事的大綱了,太空有多浩瀚,《太空漫步》就有多無趣,這是一部很老套的電影,如果說開頭在那場飛行的意外中男主角的反應就顯示出他的
觀看鏡子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在觀看之中,我們看見了自己的鏡像,又從與鏡中自己的對看,看到新的東西,彷彿那不再是我們,正如有時漢字在我們的凝視中變成怪異扭曲的筆劃,我們的臉孔也在我們
從哀傷的曲子到狂熱的搖滾,使得本片處處充滿妖異的美感,俐落的剪接加上誇張的構圖都緊緊吸著觀眾的眼球,你很少能找到一般的色彩與清晰的畫面,然除了形式的激進外,探究其主題也並非空洞無文,相反地它展演了人類崇拜對上自然崇拜的對決……
疾風魅影-黑貓中隊說了一個奇幻如《神隱少女》的故事,正如千尋與其父母穿過隧道到了一個看似人居城鎮,實則萬靈盤據的地方,一群人開著飛機進入了一個他們陌生的地方,他們發現那個地方長得像自己的家……
這部電影不是阿姆斯壯的傳記電影,即便它或許擷取了阿姆斯壯一生中最重要的段落,這部電影也不是旨在重演登月事件及其效應的電影,即便它也有一條時間軸,一路跟著登月計畫的進程,當然它仍是一部關於夢想的電影……
首先,我要大聲說   「這部不去大螢幕看真的可惜!」   如果大家有玩過電玩遊戲《死亡復甦》,或是看過電影《末日z戰》或是《惡靈古堡》系列裡的的群屍亂舞,或是各式各樣喪屍圍城的的作品,你一定可以想像
一個男人基於童年的憧憬,立志當上飛行員,最後甚至飛向太空,為國爭光……他樂觀、努力、叛逆,又有驚人的耐力,他與夥伴經過層層考驗之後總算克服難關,達成使命…… 這就是這整個故事的大綱了,太空有多浩瀚,《太空漫步》就有多無趣,這是一部很老套的電影,如果說開頭在那場飛行的意外中男主角的反應就顯示出他的
觀看鏡子是一種特別的體驗,在觀看之中,我們看見了自己的鏡像,又從與鏡中自己的對看,看到新的東西,彷彿那不再是我們,正如有時漢字在我們的凝視中變成怪異扭曲的筆劃,我們的臉孔也在我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轉任的律師,為了替一樁十二年前舊案的被告平反,而踏上揭弊之路,隨著第一集殺人事件被告被判無罪,十二年前塵封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揭露。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最近看了改編自電影的影集,包括【史密斯任務】、【真愛挑日子】、【紳士追殺令】,如果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許它們都是好看的吧?!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轉任的律師,為了替一樁十二年前舊案的被告平反,而踏上揭弊之路,隨著第一集殺人事件被告被判無罪,十二年前塵封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揭露。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部的敘事方式,很多這種懸疑電影,多少會營造緊張的氣氛,甚至是提供各種不同可能性,用多個選項去迷亂觀眾。這部電影卻完全不想用這樣討巧的方式,而是非常真實的去剖析一段婚姻的問題,甚至兇手的選項從一開始就侷限在兩個可能,並沒有要讓大家去猜真相,而是從中觀察,當你和對方一定要有一個是兇手,那麼你還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最近看了改編自電影的影集,包括【史密斯任務】、【真愛挑日子】、【紳士追殺令】,如果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許它們都是好看的吧?!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