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銳導演陳彥光的首部劇情長片《藏匿處》,是部有著巧妙設計的類型電影,此片不只相當吃重個人頻率,也會和觀眾對於電影的理解、認知及接納程度相關。電影劇本有著不少能特別挑出,涵蓋做得好的及能加強的、有新鮮感的和既視感重的部分,適合研究討論。
故事描述遊走在黑社會和毒品間的青年,希望藉由販毒來快速賺取大筆鈔票,帶著女朋友逃離目前的生活。但為了從毒品仲介取得好的貨物,青年先是向兄弟提出合夥需求,再向角頭大哥借取金錢,而當一切準備就緒,沒想到交易當天毒品仲介遭到槍殺。現在不僅貨物不見了,還拖了兄弟進混水,就連角頭大哥也派出手下來討債。
一個小小的選擇,能引發一連串的後續效應,結果可能是快速地獲取幸福,也可能是釀成不可收拾的大禍。電影節奏穩健,故事背景、取景和台詞都有著濃厚的日常氛圍,這讓這關於犯罪、懸疑等一般庶民不容易碰上的故事,有了非常高的寫實性和說服力,甚至讓人好奇街上的陌生人,是否就過著這樣的生活?如此的代入性,是我相當喜愛的。延續到角色,販毒的、黑社會的、做小弟的,再到笨拙的青年與有義氣的兄弟,每位被放置在該位置上的角色,在形象和衝突描寫上是具有普遍性的,雖然因此讓角色曲線平緩,削弱戲劇張力,可是在電影中不是個大問題。
因為很好地帶來了角色的一致性,這讓觀眾在觀影時就能產生先入為主的假設,如同電影著重的男性情誼,正因為觀眾已猜想就算青年犯錯,兄弟也會挺身而出,所以在兩人之間更易形成具有立體感的效果,反之,當互相質疑與爭吵時,人性與利益的掙扎也更為突出。這讓單線的敘事適時出現亮點,並使之後的反轉設計以不誇大的方式帶出邏輯與說服力。又如青年的女朋友一角,前中期的台詞貼近於網路金句,不易說服觀眾她是一位有生命力的角色,可是後頭這位角色卻為情節的設計帶來邏輯和說服力,沒錯,角色再次達成了設計目的。所以電影的角色描寫在我看來是中立的,它有無法挑起觀眾情緒的弱勢,也有能成立故事邏輯的優勢,不過若能找出兼具二者的方法,當然更好。
再深入於電影的情節設計,在後期有角色比重上的大程度反轉,特別是在與同類作品相比,敘事法明顯不同。以日劇《輪到你了》舉例,會先透過主角引發出配角,再以適時切換視角的多線敘事,發展出有主線和支線的結構,也因此獲得了群像劇的角色說服力,此時於角色立場上進行的反轉就可確切地令觀眾感到認同,因為我們對配角的熟悉度已經不輸主角。
然而電影《藏匿處》則依靠單線敘事,使觀眾在認知有絕對主角的前提下,進行角色比重的反轉,好處在反轉的驚奇程度來得更大,壞處在會產生生硬的感受,因為一直帶來配角觀感,一些篇幅不大的角色突然增加了重要性,是不易被認同的。不過,以初執導筒的新創作者而言,選擇以中立的單線敘事來避免掉更多麻煩與失誤,不乏為一個出色的想法。
《藏匿處》於我而言是奇特的,比起在觀賞一部類型電影,更有種在閱讀類型小說的感覺,而我想是因為劇本設計較不符合熟知的電影常規,可是繞來繞去卻奇蹟似的一再達成目的,而為何達成?自己理出的結論也許是劇本的日常感和演員們略帶生澀卻有力度的個人表演,碰撞後正好產生出極度真實的化學反應,使擁有不少中立選擇的電影,依然不斷地說服到我。不過電影帶來的是能產生喜好反應的驚喜或驚豔嗎?在我看來,就更偏向於感知程度上的驚奇了。無論你對這部非典型懸疑電影的想法為何,能確定的是這部電影絕對會讓你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很妙,很有趣,我也很讚賞台灣能有敢嘗試且有想法的新創作者。
這裡是以影視為主題的觀點分享帳號,有電影和影集的推薦,也有作品與演員介紹,藉此使人對影視文化產生進一步的興趣甚至思考。
每週將會提供不同的內容。喜歡的話請按下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