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歷史結果來看,李煜確實只適合當一個騷人墨客,而不適合擔任一國之君。至於他對大小周后的深情……雖然他在大周后生病時,因為寂寞而與自己的小姨子產生情愫,這一點絕對能被歸類為渣男行徑,但是不管是對髮妻大周后,或是續絃小周后,他的確都付出了真心。
整體而言,這齣戲完整了我對於李後主以及大小周后的感情世界的想像。李煜對他的兩個國后自是真情流露,大小周后對後主當然也是情深至極,但是我有時候也會不禁想問,如若早逝的大周后知道了降宋以後被迫北遷的後主與妹妹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她會做何感想呢?她會為了自己的早逝而感到欣慰,還是會為自己的夫君與妹妹的遭遇感到不捨?或是,她會抱持著報復心態認為外遇的丈夫與介入自己婚姻的妹妹這樣淒涼悲切的晚年是罪有應得?這都擁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而我一直覺得大周后是幸運的。大周后過世得早,她與後主度過的是一段風花雪月的美好時光,她不必經歷南唐敗落之後,被囚於北方的痛苦與羞辱。或許喪子之痛以及丈夫與自己的妹妹有染令她傷痛欲絕、久病不起,但她能夠免於南唐國滅之後的種種,我還是覺得她比小周后幸運得多。
一絲輕煙,一縷幽魂,一場重回故國的幻夢
戲以後主被宋帝賜毒酒後,與小周后訣別拉開序幕。飲下毒酒的後主趴伏在擺放著屬於大周后的玉爐桌上,口裡喊著大周后的名字,一縷幽魂帶著深刻的思念在玉爐飄出的冉冉輕煙之中附靈其上,直到屬於大周后的兩樣物件──燒槽琵琶、薰香玉爐在數百年後的百姓人家相遇,那殘存於世的一絲神識才被琵琶聲喚醒,開啟了一夜重歸故國的夢。
在這場重回故國的幻夢當中,唯一能夠被定義為「活著」的人,是喜愛蒐集把玩古物,深愛後主詞的寡婦月娘,她在丈夫死後三年終於尋得了丈夫生前心心念念的大周后的玉爐,卻只能與其相伴一個晚上,玉爐是她對死去丈夫的思念,不成調的琵琶聲和著後主詞,引來了琵琶那根斷弦成精後的仙人,喚起了附於玉爐上、對大周后念念不忘的後主靈魂。綜觀全劇,玉爐是大周后所有物,是後主用以睹物思人的物品,乘載了大周后對後主的深情,亦承擔了後主對大周后的愧疚與思念,同時也寄託了月娘對於亡夫的想念,懷揣著眾角色情思、輕緩飄散的白煙,我想應該就是牽引整齣戲情感的那條情絲吧!
縷縷輕煙是劇中人物百轉千迴,綿延數百年的思思念念,而月娘所吟誦的後主詞,便是後主回望故國,回顧一生的契機。
冷月千山獨自還
然而,後主在死後數百年的這趟返回故國的旅程中,與他相伴的並不是陪她到死的小周后,也不是早逝的大周后,而是由琵琶斷絃而成、尋找李煜數百年的那位仙人穿梭在他的人生記憶當中。
李煜在自己的詞作帶領下,獨自一人,回顧了他與大周后花前月下、情深意濃的美好時光,一首修復的霓裳羽衣曲是夫妻兩人相知相惜的展現。但是在愉快的春宴之後,大周后病倒,李煜與小周后偷情,導致病體稍癒的大周后傷心欲絕,即使後主愧疚萬分,仍至死都不願意原諒兩人。
大周后死後,小周后嫁給自己的姊夫,雖然劇中沒有特別描述這段日子,兩人的生活如何,但我想必然也能夠稱得上是幸福美滿,只是李煜總對大周后念念不忘,念著髮妻的好,念著髮妻的文才,更念著與髮妻相知相惜的時光。小周后即使心裡不願意,也不能跟已經過世的姊姊計較。
劇中以重點的方式描述李煜的人生,在每一段劇情之間有時是仙人當旁白,簡單明瞭講述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連結,將劇情推向下一個部份,而仙人說話風趣,在比較後段,李煜亡國後淒涼的人生,劇情氛圍較沉重的部分也起到了緩和氣氛的作用。
重溫過與大小周后的美好,對大周后的愧疚,後主惦記著的仍然是他未能再見到大周后一面,未能得到大周后的原諒。於是他在仙人的帶領下,回到只剩下幾口水井的南唐宮殿,想再見因為怨恨太深而流連在搖光殿的大周后,卻未見昔日髮妻現身。
的確,面對一個自己深愛卻背叛自己的男人,她又怎麼能輕易原諒呢?何況偷情的對象還是自己的妹妹?死後因為怨恨太深,用情太深而在故居流連,不得超生,在後主趕到時避不見面……大周后生前因此鬱鬱寡歡,死後也無法在情感上放過自己,面對急匆匆被領來的夫君,不願意現身亦在情理之中。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當李煜帶著從趙匡胤處拿回的霓裳羽衣曲譜再度回到搖光殿,試圖說動大周后現身時,回憶的卻是一段對他、對小周后來說都極其痛苦卻又身不由己的記憶。他們國破家亡,離鄉背井被幽禁在北方,受盡屈辱的晚年,讓悄悄現身的大周后看得膽戰心驚。
歷史記載中的大周后,為人穩重,雍容華貴,而且心地善良,富有愛心,她或許的確至死都沒有原諒背著自己偷情的丈夫與妹妹,但是從她的性格來看,她不可能認為兩人罪有應得,也可能不會為自己的早逝感到欣慰。戲中將大周后得知兩人悲哀的晚年時,那份驚惶、不忍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周后的善良讓兩個多情也深情的人在身死百年之後重修舊好,也了卻自己的一樁心事,歸於太虛,徒留後主一人不知自己應當歸往何處。
是啊,大周后的幽魂回歸於太虛,重入了輪迴,斷絃亦隨主人而去;小周后至始至終只有出現在一幕又一幕重現的回憶當中,或許我也能夠認為喜愛後主詞的月娘可能便是早已忘卻前塵的小周后,他的兩任妻子都有了歸宿,那麼他呢?他又該歸往何處?後主以詞作留名後世,或許一如出自後主詞的劇名「天上人間」,他的魂在天上有一方之地,但是他的詩魂便只在人間有個歸處吧!
結語
看完戲,我首先感覺到的是意猶未盡。起先見是文學劇場,我很害怕我會看到打瞌睡,畢竟人生中的第一場文學劇場我真的看到睡著了。但是進了劇院,卻是精彩的不捨得眨眼。溫宇航老師所飾演的李後主好似李後主的幽魂真的在舞台上甦醒,林庭瑜所飾演的大周后也將其端莊賢淑、深情多才的樣貌發揮得極好,凌嘉臨所飾演的小周后亦將年輕女孩的活潑嬌俏、年紀稍長的溫柔可人、穩重成熟詮釋的非常到位,讓看戲的人看得非常過癮。
如果說整齣戲有沒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比較深刻,應該要屬李後主為了取得霓裳羽衣曲譜而與趙匡胤對弈,那張隨著演員動作調整燈光明滅的棋桌,以及兩人在下棋過程中,自述自己對勝敗輸贏的理解的這一段了。
這齣戲因為主角是文人,劇情的主軸是追尋一段故國重遊的夢境,而沒有一場武戲。但是在這場以棋盤為陣地,相互廝殺的「文鬥」場面上,情緒慷慨激昂的戰曲就算沒有武生武旦舞刀弄槍的場景相襯,依然有十足的氣勢,棋盤上金戈鐵馬互相廝殺的場面彷彿就在眼前。
十分期待實驗京崑文學劇場這一系列會繼續有新作,我亦希望被我錯過兩回的定風波會有機會再度演出。許久沒有進劇場聽戲,這齣戲真的能被稱得上是一場極致的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