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製作篇】02:向量控制鰭片製作與背部閉鎖假組設置

2018/12/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回的專欄中,大頭老師在階段增面製作了背包專用的雛型九面箱型後,運用了壓印法配合瞬間膠補土修正斜面上搭建膠板的軌道差,製作了一系列彼此平行、一共五條軌道加上最外側封閉箱型共達七片向量噴射鰭的基座。
為了能凸顯背部的造型銳利度,7枚向量噴射鰭片的造型沿著中脊向外彼此鏡射的逐步縮小,堆砌出單片的立體與胸部由前到後段的向量發散感─而這份對美感的堅持,手工原型的快速複製技巧便受到了相對地阻礙。
要如何優化製作工序、減少製作過程的造型失誤,甚至降低重複作業的枯燥感,便成為本章最重要的關鍵。
在溝槽設置的章節中,大頭老師曾經使用過一些簡易的膠板方條配合瞬間膠補土進行壓印:
為了使不同面上的溝槽能夠連貫,通常在第一面的第一條溝槽設置完畢後,第二面的溝槽設置前會先將仍在溝槽位置上的膠板拆下、放置於水平的桌上以瞬間膠黏接上另一片膠板成L形,再次放回以掛鉤的形式和箱形中軸保持平行。基於這個雙重校正的手法,往後鋪設、對膠板貼上膠帶做保護並灌入瞬間膠補土整修溝槽差的步驟才能夠維持造型的精確。
當三面溝槽全部鋪設完成後,我們就能得到一片由三小片膠板接起的ㄇ形外觀的軌道輔助設置板。
之後,使用鉛筆配合尺規量測設計圖的數據,在軌道輔助設置板上標註相關的輪廓,予以裁切或追加補長製成鰭片粗模。因為溝槽有五條,有對稱的鰭片只有兩組共四片,所以去除中軸專用粗模,剩下的每一組都可以用簡單的形狀複製法或再次使用膠板拼接補整成所需的外型、湊齊數量。
總體製作的數量與使用的方式,以實際現場的膠板狀況為準。在巴力的製作過程中,大頭老師則是依照粗模參數優化接面的關係,實際進入後續步驟的鰭片,都是全新製作的統一切割手法新品─上圖為其中之一。優化接面的原因,請見「鰭片厚度補修」的小節。
同前面所述的配置關係,背面現在已完成的5片鰭片需分為三組獨立加工。在取用實際成品現有的數據比對概念圖,可知道是「依照現有的形狀下修」或「向上補正」。本處大頭老師以統一的黏貼外補為主。
尾段揚起的鰭片造型,以四邊形銜接原始的斜面延伸。本段落的製作時間晚於後面小節內容,屬同期平行工序問題。
頂段靠機身頸部的造型突起因為造型較為複雜,所以分成向上突起的崚塊和前段小幅延伸但超出軌道外的短片兩者依序接起。
底蓋上的額外隆起修飾補貼。為了避免與腰部有過度干涉,所以多數都採用與鰭片段落齊切的方式設置。此圖為製作中的示意。
除了造型上需要製作富有厚度感的倒角必然要對現行的鰭片進行增厚外,為了能讓單純以薄薄的邊沿面貼合的造型能夠持續而永久的固定,對軌道外的造型區域追加雙片0.5mm的膠板夾貼、實屬必然
如果使用粗模直接進行厚度補強的改修,會需要依照貼線接合的方式針對每一片製作特製的補強板,步驟枯燥且不適合快速複製膠板。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頭老師會選擇使用全新製造的拼接鰭片,而非以粗模配鏡射數據新造膠板混編的緣由。
新增的厚度為了強固造型,必須要覆蓋在過去單薄的邊接線上才能提供支撐。
然而要如何「夾住」原本切齊邊沿外展的造型呢?答案是使用造型描邊複製法的變種做法。
有關於最終將胸與背完全接合的造型設置─進氣道尾段的製作小節,可見未來的「胸部製作篇」06。實際製作時因為工期和流程方便故同時間並行,但即便沒有完成,依然可以使用上一回的連結點進行簡易的裝載並補以輔助支撐,達到近似的效果。
首先,在鰭片插入軌道後於一側放上平行鰭片的膠板。這樣便能不使用尺規量測得出當前的軌道深度,然後將兩片膠板同時一起抽出。
之後先在原始的鰭片面上用鉛筆標註軌道對齊線,然後維持兩面接觸的狀態下翻轉,描出相關的造型。上圖中,描繪的範圍至少包含一小段稜塊底部的外觀與小塊前端的凸起之後分離0.5mm的新膠板裁切,鏡射複製一份成品
整體的上端、尾段凸起與下端都需要以此類推,然後沿著軌道保留線進行黏貼。黏貼前後的比較,可參照下二圖。
注意下端的造型,黏貼前有顯著的接合線。
同樣的造型區域在黏貼後,原始的接合線被封閉夾起,獲得結構的強固。
之後補上外凸的尾段四邊形塊狀,同樣覆蓋部分外接造型追加的區域,得到具備足夠支撐倒角造型加工應力之厚度的強化鰭片。
複製材料共準備3批後,同樣的步驟重複5次,即可獲得下圖的系列成果。
考慮鰭片實際的造型是越往邊沿越薄而形成峰端的造型,故必須要針對現有的實體追加倒角。
首先,在預計施工的面塊區域塗上簽字筆的顏色,然後使用尺配合預計邊沿以刻線刀劃出倒角範圍。同樣為了避免施力不當導致損毀其他部分,使用雕刻刀時,應配合沿著範圍線(其實功能也近似防火線)貼上硬質膠帶,再行使用雕刻刀沿著三夾所形成的實際紋理來施予加工。
若倒角的面積很大,也可以使用打磨棒來快速製作整面的造型。打磨棒使用時須注意表面顏料的損失程度,因為已經預先刻好邊沿線防止溢出,貼上硬質膠帶的便不是絕對的必須動作
當倒角充滿著連續轉折─如上端的崚起區域,除了必要的刨除用防護刻線外,額外仍要對每一個轉角以手鋸淺淺的鋸出防火線。該線如果不慎施力過當有些太深,可以使用瞬間膠補土填補。
當使用雕刻刀推過表面時,觸碰到轉折防火線時應立即停止。整體的操作意象大概如下圖所示。
先將簡單而且可以一氣呵成的長邊刨整完成。
先淺推出倒角的第一階段造型。
然後反向深推,加寬收攏的面。
因為使用推整的面在轉角上會留下一些如下圖不足的刀工,所以追在圖後,使用三角形銼刀壓著轉折面挫整出細節的構造。
之後,每一片的另一面如法炮製的製作,一共需要連續加工五片,是一段手工顯得麻煩而苦澀的時間。
當然,諸多不夠完美而淺淺凹下或略微凸起的痕跡,都必須要依賴表面整理時的底漆一一抓出。當下完成的造型如下:
至於此圖中負責封閉背部區塊的最外兩片鰭片該如何製作呢?則是下一小節的重點。

SPECIAL NOTICE:

通常,如果使用打磨棒來磨平面的話,因為手勢操作方向的推動關係,往往會留下些微的弧凸。因此大頭老師建議打磨後,還要追加一次雕刻刀整平的動作。
使用打磨棒整面時,因為來回的挫動沒有實際與面持續平行,所以很容易留下輕微的凸起。
如上文所述,這時只要使用雕刻刀沿著底邊防火線/倒角線進行整推,就能夠刨除惱人的變形了。
截至目前為止,大頭老師已經完成了5片主要的向量鰭。剩餘尚未解說的兩片,則剛好落在胸進氣道裝甲向後延伸與九面體箱形接觸的邊沿上。
第一步,因實際的九面體箱形最外兩側的面與鰭片有夾角,所以該鰭片只要與斜面完全密閉時的面面積等大(數學上的)就能滿足側面觀看所需的密閉感
其雛形可透過貼附的膠帶搭配鉛筆刮擦印出痕跡,取下貼在膠板上裁切得到。
須提醒的是:基於造型修整的一體性因素,裁切時僅只胸背靠近區域需依照刮擦輪廓貼線裁切,其餘則僅只平行預留額外的空間,以防修整後面積縮水而不足
第二步,以游標尺量測胸背接合面的膠板厚度,以此為依據調整平行割板。使用鉛筆在粗鰭片的同邊標註上一條未來快乾膠黏貼鰭片的準接合線以供使用
後,該鰭片沿胸背接合面底線放置並平行中軸,觀察箱體與面含算厚度的關聯性併用鉛筆做出簡易的記號,同樣用平行割板補繪出一條假組卡榫用安置定位線
因為有預留額外邊的關係,所以可以輕易地做出外邊的轉折而有餘裕。
因為在上回的專欄中已經有安置一塊輔助夾角面組立的外側膠板,所以只要有紀錄(或重新回去量測)該片膠板的數據,就能決定假組卡榫所需深入內側的膠板厚度與極限寬度。 長度的部分因為最終將在完成後另行處理,故可視情況機動調整。
基於深入厚度數據切出(可能要重複多次予以疊出)膠板,沿著兩線相交區域為基準黏貼,就可以得到假組卡榫。完成品如下:
在鏡射複製之前,因為外側鰭片仍然是和軌道鰭片組互為關連的存在,所以需要將當前已經完成至少粗樣的一側三片一起安置比對。
如果覺得太大需要縮小,則在過剩的邊以上述的平行割板輔助下以鉛筆畫出內縮的平行線,並必要時搭配硬質膠帶整修
反之,如果覺得太小,則可回到前面追加邊貼的方式外補
此時,若追隨專欄的各位製作進度已如同大頭老師圖中所暗示的工序、同步正在製作進氣道尾段與背部連結的機構的話,則另需衡量補強的增厚是否造成干涉。
如果空間不容許額外加厚強固,則加大造型版建議直接以此進行二次複製,重新取得新的鰭片更佳。
本處的縮小版最終假組的外觀如上圖所示。因為只有縮小,所以並沒有實質的干擾,故能夠順暢的直接將輪廓與貼附的假組用突起各自複製一份用相同的手法依鏡射堆疊,便能夠完成全部鰭片組的樣貌。
至於倒角修整等工法,有請各位往上捲動,參照前述的小節施工。

次回,2019年黎明的推送!
隨著連載進度的前推,進氣道兩側內部設置的肩位可動、後和底段裝甲造型閉合及胸背連結等同期連續工程,將陸續登場!
最高最強,完全無欠的職人手工製作,敬請期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鑽磨誌》
《鑽磨誌》
暱稱SAM (Self-Assembly Modification的縮寫)。成立於2014年,結合企劃、原案、設計、插畫、原型製作與其教學,探索想像固著方式邊疆的跨領域的社團與創作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