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甲製作篇Part 1】 鏡射後異質化的製作 03:通用細部造型與初級異化

2021/10/06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回的製作中,大頭老師藉助了紙板打底、膠板弧面熱烘、油性黏土砌面與瞬間膠補土澆淋等一系列連續緊湊的實作,完成了以綠區為首,具備些許厚度內外不平行且具備側面轉折空腔的側裙甲基礎。
儘管我們在篇章內容中輕描淡寫的帶過了由粗到細的打磨整修,佐以活用硬質膠帶延伸前期完成零件的刻痕中軸與適當的尺規量測所需的耐心過程,但這類不起眼的製作步驟往往是通往精緻成品所需的關鍵。想忠實傳達概念的造型、迴避零件增多導致誤差累積造成的形變和減少後期製作整修的負擔嗎?
練習是通往完美所需的必經之路。請務必藉由這類大面積的零件製作過程,鍛鍊並打造出適合自己的技術與流程優化吧!
細看概念圖中位於綠區上段的裝甲造型開口 (請見本回前情提要),由於此口內襯下方為弧、上方是拱且尾段收闔封閉的關係,在製作上必然需進行作業的分割—其中,以底面為基礎向上堆砌的方法是最佳的策略。
在此造型建構的初期,考量獨立修整以利整合後翻製的目標,大頭老師先對當前底面完成的裝甲區塊施予膠帶的纏繞保護。
其後的手法會將此面裝甲比作前回「油土製作的甲殼結構」一節中出現的弧面罐上覆蓋的膠板,於膠帶規劃的區域上添加油性黏土捏出配合澆淋瞬間膠補土粗胚。
相對參照的前回內容是以「覆蓋」為主軸,由於這塊拱面在概念稿中明顯追隨朝底層裝甲與機身相鄰頂段的切線外擴、且須避免翻模時的死角產生,故瞬間膠補土將止步於土堤的邊緣—換句話說,造型口的內凹不能太深而且不會複雜;土堤的作用是設定上拱邊緣的造型,不具備太強烈的支撐作用。
乾燥後的拆解與假組可參照上下二圖。
「油土是土堤」的效果在此處的粗胚就能看出一二了。噴射口雖然美其名是「口」,但是實際上的構造並沒有真正的內凹—這是複雜弧面表層必然得取捨的造型,只有配合塑膠射出成形的生產方式才有可能做出較有深度的內凹。
經表面打磨出邊緣的硬線並配合裝甲弧面收攏後,稍稍在內口區修出左右側看可以產生內凹錯覺的坡面與頂面些許的內斜後,以瞬間膠補土加上打磨施予造型一體化的措施—順便將前二回完成的藍與紅區一併整合。
經再次鏡射對稱性的檢驗後,左右兩側裙甲的主要通用造型便大功告成。
和數位建模時可以透過拷貝與指令達成左右完美鏡射的邏輯不同,手作造型礙於人工誤差較大的遺憾,必須在實際零件複製並展開異化之前先決定那些可以直接由實體的GK翻製代勞來縮小公差的累積。
在本小節中,大頭老師將以「異化後仍可回收切斷塊面使用的造型」與「沒有詮釋可以直接複製外觀的固定式外觀」為細化製作的判斷標準,先行建構出用以豐富巴力實體模型的眉角。
巴力的裙甲最大的特色,莫過於為了修飾相對較細的雙腿與呈現類似「燕尾」、「軍裝大衣」風格所需的飄逸感。
關於飄逸能「上舉」的部分,大頭老師已經在前段透過整合的連接機制與埋入構造解決了;至於要在平日靜態擺設時更為強調上述的懸浮感手段,便只剩下直接從設計稿處理的手法—於是,特色的底端翹尖便順著視線外擴點綴出現,引導視線向機身以外之處展開。
為了確認延展與修正的綠區下段尾端造型,大頭老師翻找出當初作為複製出油土覆蓋的基底膠板紙材、查閱已經事先試折的相關紀錄。經與獅子心老師以實際成品相比較的討論、修訂的紙板再複製等多次反覆後,就可以得到修正的方向。
本處決定以尾段些許縮短、配合增厚然後上翹收薄的方式完成造型。
同樣採用油性黏土支撐的策略,在綠區下段末梢捏上一塊簡單的造型然後施予少量且均勻的瞬間膠補土澆淋。乾燥後撤去油土並配合鏡射中軸刻痕打磨出內襯轉折卻收薄的特徵,完成上翹的造型。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過渡帶的視覺更為自然且有足夠的打磨材料,大頭老師建議在澆淋時應該預留一些冗餘的補土於綠區下段末梢以免產生不自然的折角。
這塊略多且呈現圓弧狀的實心補土可以幫助翻面修去原先尖起末梢至新尖端的過程。 詳細的應用策略,可觀察下圖翻面後近似杓形的弧面連續設計。
這段造型的變化所需的修飾可能會需要海綿砂紙或適當的金屬弧面工具一同黏貼使用;儘管這樣模糊帶有不確定感的原型製作觀點對初學者來說可能有些困難,但即便是不慎發生折損,其末梢的位置允許補上足夠的補土就能再次修復重整。放心的練習,然後找出最好的翹起角度吧!
在前回「側裙甲的連接件的設置」一節中,以最大限度減少腰部連接點處PC件磨擦咬合消耗的箱型置入結構隨著裙甲大抵造型的完成,得以決定最終承重下沉入箱構造所需表現的上揚固定角。
運用腰部假組的實機配合近似概念稿的站姿角度的攝影,大頭老師與獅子心老師再次進行了一系列的確認,並在決定最佳式樣後以瞬間膠補土點入壓合固定。
倘若你擔心未來發生裙甲藍區突起或外斜程度嚴重干涉到手臂自然下垂的姿態,那麼老師建議可先量測記錄自體中軸 (安裝軸) 到裙甲最外圍的直線長當作肩關節可動放置點設計的參考,並適切的在不可避免的衝突發生時,以打磨整修進行微調與迴避。
小心忙中有錯!因為最終裙甲是在腰側左右向上抬舉的,所以當初設計沉入箱時,應當有一側的壁面要靠著PC件進行力學支撐。如果在植入時貼反的話,不但上揚的功能受限 (只剩原先預設的角度),而且連轉動的方向也不對了。
儘管在「運用油土與澆淋創建造型口」一節中提到的綠區上段拱狀並沒有實質過深的內凹,但造型出現後仍不免會給人進氣或者是噴射的功能性印象。
依照原作小說提到的線索,巴力的浮游動作是靠著裙甲內襯與腿部的氣流噴射來穩定機體—這意味著外側是進氣、而內側看不見的地方有著簡單的噴射口。在沒有實質圖面的情境下,這部分的詮釋就以相對好複製、不需要組裝可以直接整合在表面上的突起造型為主。
如上圖,大頭老師先以鉛筆大抵規劃出可以和維持些許傾斜沉入箱底壁整合的周邊造型,然後參考下圖運用膠帶鋪著覆蓋弧面內襯裝甲以利瞬間膠補土直接取形,澆淋待乾燥後徹除分離以尺規、平直面打磨或鑿切工具修整出凸起的噴射口雛形。
同一時間,該噴射口上段與沉入箱左右側也可以如法炮製的以瞬間膠補土與隔離措施翻製對應的造型修整塊。至於該區是否要刻意設計成可取下便於整修的形式,則應在鉛筆打稿的初期仔細的評估後決定。本處是採用直接一體化的版本。
待上段綠區反面至下段綠區過渡帶的凸起造型左右側的平行立壁處理完成,我們便能把該塊狀的構造擺回原先澆淋的凹口處取樣沉入箱向下延伸的厚度變化點細節,在中軸刻線的輔佐下追加適當的修整。
包含沉入箱左右側的粗胚假組造型如下。
同一時間,藉由凸起造形的相對平整面與定位,則可以在延展凸起的粗胚瞬間膠補土塊上用鉛筆區隔出簡單的施工輪廓、兩側裝甲板用刻線筆勾出增添起伏的凹痕。
順帶一提,為了使造型能更有「收納於箱型內」的視覺感,其實最上一片的膠板是用於補齊頂蓋方便鋪排凹陷的部分,而不是扮演擺葉的輪廓。
如上圖,在最終黏貼之前整理好所需的倒角、坡面以及沉入箱零件整合的刻線後即能固定。
其中,在面朝下方的噴射口造型裡,該突出框框並不需沿著鉛筆打稿痕跡向內鑿口嵌入膠板箱的手段來修建造型,直接沿著整理後平整的坡面以超薄膠板裁切、貼出輪廓即可。至於噴射口處的擺葉,顧慮翻製的前提下則有兩種製作方法:
  1. 參照【上身造型篇】01的「進氣口擺葉」一段製成。
  2. 超薄膠板取凹口數據減去毫釐的寬度、切出數片自底部沿著坡面往上階梯般堆疊至頂。
本處是以第二種成形,好處是造型在視覺上相對活潑;但是要使整體工整便需要莫大的耐心。
有時候,原先規劃並雕鑿的刻線在最終相對造型的整合後的實體對比想像顯得欠缺視覺上的起伏感,需要追加由凹轉凸的造型調整。
相對傳統從鉛筆痕直接往上追加凸起的膠板構造,這種後補追加的造型必須視情況抹平原先的刻線迴避不自然的凹痕。慶幸的是,因為最後決定的追加造型是沿著刻線向上逆向凸起的塊面,所以只要在黏貼後重整邊線即可掩飾原始造型。
如上圖,大頭老師直接在零件上黏貼紙膠帶,押平後以鉛筆沿著凹槽繪出輪廓。摘下的紙膠帶經過裁切,就能轉黏在薄膠板上成為切割的指引、執行鏡射複製的手續。
小技巧:為了能讓新增的造型更自然服貼在補土澆灌的凸起造型兩側,老師建議大家應該在接觸面黏貼前輕輕地借接觸坡與砂紙的相疊磨過邊緣削去接合空隙。如此做過的膠板將能成功地挪入原始刻線內側堆疊的區域,並讓刻線突顯向外凸起的層次。不妨試試看!
新修完成的造型可參見下圖。
依循著「修剪容易追加難」的觀點,大頭老師在評估了一系列左右造型中共通可回收使用的造型後,完成了最具代表性的自體對稱標準裙甲—以此為母本應用樹酯複製技術所取得的子代,則兩兩的進入下一階段異化的步驟中接受改造、成為現實原型開發的「存檔點」。
如同前面應用於大小腿殼開發過程的複製品,相關的技巧與眉角可見未來連載的【樹酯複製篇】 (現已經正式定名!) 內容。
由於手作階段有著不可避免的公差,加上樹酯複製的步驟中也會受到各種環境以及成分影響使得形狀的傳真受限,為了避免在失真上繼續擴大誤差的累積導致成品形變一發不可收拾,複製品的鏡射校正便成為每每出現衍生造型製作篇幅中不可略過的重要把關步驟。
取得新複製的樹酯原型後,大頭老師以膠棒插入PC零件、置於沉入箱構造的凹槽串接起未來將在腰上左右布局的複製品。
其中,在各個轉折點的位置彼此切齊,藉造型本身自身鏡射的特性左右比照,即能觀察出原始製作時留下不易察覺、也沒有觀測對象的非對稱點—通常這些瑕疵多好發在曾經以多層零件堆積貼合的段落,特別是頂部藍區外壁與至少兩層綠區上段相疊形成的構造。
將沿著好發點一路檢查的欠點以紅色簽字筆塗抹標記出整修的需求後,只要配合攝影與繪圖軟體的水平線切齊指示,便能細膩地將兩側修整一致。至於綠區下段邊緣—也就是未來將受異質化不對稱的部分,則在此處受暫時性的排除。
透過修整大抵鏡射完成的成雙零件,我們得以一次性的比對並回顧最初訂定鏡射單體決策的共通造型由來。其中,現有造型中面朝機身正向的邊坡、造型進氣口與上翹外舉角度有著大量的共通;而須依賴整修邊緣的「類層疊」造型,也將配合構造進行外展與修飾。
經攝影後簡單的以筆畫歸納出總結之後,大頭老師便先從造型進氣口下手,以簽字筆實際打稿、如下二圖應用膠板配合膠帶的隔絕壓印滴入夾間縫隙的瞬間膠補土,修出區別安裝方向的形變。
本個步驟結束後仍應重回上一階段配合鏡射校正,才能讓兩半新修出的邊坡擁有一致的風格。
緊接而來是整體輪廓最大的切邊修整。
由於CG粗模的粗糙度很大,不容易實際比較出面朝機身前方收斂的斜切邊適宜的下刀與切後造型;在早期對造型捏拿還存有些許實驗性質的時期,為避免一刀切下直接遺憾的劇情發生,會採用如上圖同步些許削去的方式調整,並於確認切線落點後直接搭配硬質膠帶和手鋸進行平直的截斷。
最終定案的左半側整修輪廓如下圖所示,大抵落刀在紅區與綠區交疊準備露出獨特凹槽的邊緣處。同理,右半身的側裙甲也比照辦理 (不過平放後切線是在零件右側)。
至此,全部的初級異化告一段落。

造型攻頂、一氣呵成!
如何在最少增重的情況下創建如同兩層雙疊裝甲的凹槽與起伏?又該怎樣運用段接技巧將關鍵造型執行短縮移植?
更多鏡射與異質化同步交織的樸實技巧—盡收次回、堂堂揭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鑽磨誌》
《鑽磨誌》
暱稱SAM (Self-Assembly Modification的縮寫)。成立於2014年,結合企劃、原案、設計、插畫、原型製作與其教學,探索想像固著方式邊疆的跨領域的社團與創作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