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對生命沉默的執抝叩問:「伊朗三部曲」中阿巴斯式的浪漫告白

更新於 2018/12/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小男孩奔走在兩村之間詢問著同班同學的住家究竟在哪;路人推著導演發不動的車爾後導演隨即跟上並載著那人一同上路;Hossein抓著最後一次機會追上Tahereh等著她的答覆。他們的目的、方向和行走的路徑都各不相同,卻都帶著可能永遠無法有個答覆的問題,在相似的Z字型曲折山路畫面上奔走…
伊朗三部曲分別是伊朗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於1987年拍攝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92年的《生生長流》以及1994年的《橄欖樹下的情人》。1990年6月21日午夜12點30分,伊朗北方兩個小鎮Rudbar 和 Manjil發生了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導致近四萬人死亡,六萬人受傷,五十萬人無家可歸,而《生生長流》及《橄欖樹下的情人》的劇情正是以這場巨變作為劇情基底。以故事情節而言,《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是一位在伊朗的小朋友,他為了歸還他同學的作業簿,而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東奔西走卻始終找不到他朋友家的故事;《生生長流》則是是拍攝《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導演,在大地震過後尋找那位曾經飾演過《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主角小男孩的故事;而《橄欖樹下的情人》的故事正是飾演《生生長流》中的夫妻,他們在戲外的愛情故事。甚至,在《橄欖樹下的情人》的開頭,導演即開口說:「我是Mohamad Ali Keshavarz,扮演導演的演員」,劇中拍攝《生生長流》的場記看板上,竟然寫的是《橄欖樹下的情人》的片名,讓這部片既是在講《生生長流》的拍攝過程,又像是《橄欖樹下的情人》本身拍攝過程的呈現。在這樣不斷後設的過程中,其實並非要產生出一種觀影上的疏離效果,而更是要細細刻畫在一無所有的處境下,充滿勇氣的「創造」與「生成」的過程。
這三部電影洋溢著既不能說是悲傷,但也不僅止於喜悅的氛圍,貫串在其中的是一個又一個平凡卻又執意前行的人。送作業簿同時又想滿足大人們對他各種要求的小男孩;因地震道路不通仍然相信一定有路執意前往災區的導演;一心念著世足賽的小男孩與嫁接天線來觀賞球賽的災民,以及那位不曾讀書卻堅持要娶飽讀詩書Tahereh的Hossein。當導演問Hossein為什麼堅持要娶Tahereh時,Hossein說:「如果地主嫁地主,富人嫁富人,文盲嫁文盲,那就完蛋了。最好是讀書人嫁文盲,富人娶窮人,沒家園的人嫁給地主,那樣大家互相幫助,我覺得比較好。」Hossein還說:「如果兩個人死的時候有兩間房,他們不能頭在一間,腳在另一間。」Hossein的吿白是那麼地天真又可愛,其中並沒有高深的哲理,當導演反問說那就一間讓他租出去時,Hossein語塞不能答話,但這個告白雖然天真,卻是一種屬於他對於愛與平等的堅持。
這份堅持,讓他在拍攝電影時,能讓飾演夫妻之間吵嘴的台詞,也成為一種回應的契機,當他在樓上等著開拍丈夫詢問襪子在哪,並且斥責妻子不要把水澆在客人頭上的橋段前,鏡頭拉向在上方等待的兩人(這個段落實際呈現於《生生長流》中是只有樓下的畫面,他們兩人只提供了「在樓上的聲音」),這時Hossein說:「我並不是那種(像劇中的丈夫一樣)滔滔不絕的人」,當Tahereh仍然沉默以對時,Hossein順著他的沉默告訴她,如果不方便「開口回答」,她可以將她手上的書翻頁。我有一位表演脫口秀的朋友曾說過,喜劇的勝利方程式是:一個平凡無奇的人,面臨一個他不具備任何技巧或能力可以勝過的困難,卻永不放棄。看著一無所有的Hossein,卻不放棄任何契機執意地堅持下去,你真的會被他的可愛與堅持給逗樂。
《橄欖樹下的情人》的最後,導演用了一個長鏡頭的畫面,呈現出遠方像是黑點的Hossein追上Tahereh,爾後掉頭就走,隨即響起了Domenico Cimarosa 的雙簧管協奏曲。Tahereh的答案,導演並沒有告訴我們。但對我來說,這樣的結尾其實並不是一個開放式結局。會認為是開放式結局是因為我們都想知道Tahereh對Hossein告白的答案。但告白只是表層,Hossein面對的不是拒絕,而是沉默, 他其實要的是「答覆」而不是「答應」。Hossein最後並不是說:你今天不答應我我就不走,他說的是你今天不開口我就不走。Hossein又說,如果你不喜歡我,跟我解釋為什麼送我那幅畫,而到最後Hossein追上了Tahereh,爾後掉頭就走,這樣子的舉動更精確地描述其實不是被答應或被拒絕,而是「他知道了為什麼Tahereh要送他畫」,只有在這個角度下,才能夠感受到這樣的結局並不是一個開放式結局,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快樂美滿的結局。
Tahereh的沉默,同時也是生命對於Hossein的沉默,他被突如其來的事件給捲入,產生出想望,但緊接著這件事就沒有後續了,而是斷裂與沈默,他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卻又得不到為什麼如此的理由。就像是《何處是我朋友家?》的小孩,他看到同學因為帶錯作業簿被罵,還說再一次就要被退學,結果當晚他就發現他把同學的作業簿帶回家,然後他就開始了尋找朋友家之旅。為什麼只是沒帶個作業簿就要被這樣罵?不知道;為什麼他老媽一直覺得他幫同學只是想出去玩的藉口?不知道;為什麼路上的人面對他的問題都不理他?不知道。這些都讓他捲入「我一定要找到朋友家」的慾望,但他被捲入過後得到的卻是一連串的錯愕與沉默。這一切是那麼地突如其來又無緣無故。
最後夾在同學作業本裡頭的花,是那位把小男孩帶錯地方的老人送給他的。這朵花是一朵回應之花,它代表著三重意義上的回應:首先,是老人對於小男孩的回應。縱使那位老人把他帶錯了路,可是那位老人是唯一回應小男孩的人,而這位老人是一個製作木窗的老人,他同時也是面對生命沈默的人:為什麼現在的人都用鐵窗了?他永遠不會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再來,這朵夾在作業簿裡頭的花,更是小男孩或是整個生命對小男孩同學的回應,是啊,我們或許只看到小男孩為著朋友的作業簿賣命奔波到處碰壁,可是另一頭難道這個小男孩的朋友沒有為著作業本的失去又再一次無法交代老師即將面臨退學的命運而心急如焚?為什麼老師要發那麼大的火?不知道。為什麼寫錯作業簿就要退學?不知道。為什麼我的作業簿會突然被拿走?不知道。可是無論情況再怎麼錯愕與險惡,荒誕或莫名其妙,他最後還是平安無事,而且是有個在意他命運的人為著他的平安勞碌奔波,這朵花不只是終將還是有個歸處的答覆,同時也是一個也在意你有沒有歸處的一份回應的心意;最後,這朵花之所以可以成功地從老人手上一路傳遞到同學手上,是因為小男孩成功地把作業本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到同學手上而沒被老師發現,這朵花是小男孩對抗沉默的見證,它見證一場向生命沉默叩問最後試著透過自己來找出解套的冒險歷程,是小男孩面對沉默下給自己最動人又堅韌的回應。
當《生生長流》的導演拿出《何處是我朋友家?》的海報說到尋找大地震後小男孩倖存與否時,當《橄欖樹下的情人》的導演在開頭說「我是Mohamad Ali Keshavarz,扮演導演的演員」,並以《生生長流》中新婚夫婦在地震後結婚的劇情的拍攝製作過程作為劇情主軸時,這其中蘊含的訊息其實不是《何處是我朋友家?》是虛構的,《生生長流》是虛構的,《橄欖樹下的情人》是虛構的,這些導演既是電影中的角色,同時也是阿巴斯本人啊!也就是說,在一連串虛實交錯的背後,產生出的並不是觀影過程中因後設而出現的疏離感,而是「導演的參與」進而使(如阿巴斯自己所言)「導演與觀影者處在一種平等的地位」。
是枝裕和曾說,紀錄片雖然不能有導演做假的成分,但同時紀錄片也不可能沒有導演介入的成分,不然為什麼偷拍不能算是一種紀錄片?紀錄片最重要的是去記錄下來那個,導演介入到他拍攝對象時所「生成」出來,被激發出來對象的真實性。阿巴斯說過,他喜歡用非職業演員,特別是那些不知道電影為何物的演員,阿巴斯也說,《櫻桃的滋味》中當鏡頭拍向副駕駛座時,坐在駕駛座的,正是阿巴斯本人!而那些演員,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拍電影。當Tahereh在拍電影時看到Hossein就無法講出台詞,也不肯稱Hossein為先生,而Hossein堅持在台詞中說出家屬真正的死亡人數25人,而非導演所寫的的65人時,這不指涉的正是阿巴斯真實拍攝電影的經驗嗎?而我想,拍攝《生生長流》本身不僅只是「紀錄」伊朗人災後堅韌的生命力,不,根本是透過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創造、生成出生命力的。
這三部作品當中每個角色都充滿著向生命沉默叩問最後試著透過自己來找出解套的勇氣。當《生生長流》中那對夫妻災後跟著導演訴說著仍然執意結婚的堅定告白時,當Hossein對著Tahereh說她們現在已經沒有房子何必保有一定要嫁給有房子人的堅持時,我們可以發現,地震的發生頓時讓眾人一無所有,卻也讓那對夫妻做出一個即時把握生命本身美好的行動,更是讓處於不同階級的Tahereh和Hossein頓時處於平等的地位,而讓Hossein不只要想嫁給識字的Tahereh,還反過來承諾要給Tahereh房子。是死亡與沉默,激發出我們活著與告白的動力,Hossein的告白背後的精神,頓時上升成為一種經過地震摧殘的一片虛無當中,一股堅韌重生的勇氣!
《橄欖樹下的情人》對我來說不是開放式結局,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快樂美滿的結局。但這一切還不只如此,我們更可以注意到的是,追上Tahereh的不只是Hossein,還有導演本人,他與我們觀眾一同見證這個向生命沉默叩問的執抝的告白者,《橄欖樹下的情人》中告訴我們,《何處是我朋友家?》的兄弟演員還活著,橄欖樹下的有情人得到「答覆」而得到「回歸」,響起了Domenico Cimarosa 的雙簧管協奏曲,宣告著的是... 導演本身也與我們觀眾在電影的創作與接受的過程中一同得到了救贖。劇中的導演曾對著其中一個演員說:「當你問候這裡的居民的靈魂時(這其中也包含著大地震後死去的靈魂),他們會回復你。」並要他對著山谷大喊著Salam(你好)。有趣的是,這個演員正是在《生生長流》中飾演導演的演員。阿巴斯不只面對著的是外在的一片虛無,更是自己對自己許下一份信念:當你執拗地對著一片沉默說出一聲「Salam」時,你將會創造出了你所企盼的回音/回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緩慢不中斷地帶過裸身的靜距離鏡頭,像是親手撫摸過這些被影像呈現出來的肉身細節,暗示觀眾關於全片一再呈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命題:「觀看不僅僅只能是旁觀,而是能夠透過觀看他人肉身與慾望的展演,尋回對自身肉體與慾望的親密體感。」因此全片的角色鮮少肢體接觸,卻引爆出最赤裸的慾望交流。
我們從來就不曾擁有一個不被迷惘牽絆著的生命狀態,就如同我們從來無法將自己隔絕於過去與未來堆砌而成的意念深河的推移中。我們只能夠做的,只有接受缺憾的必然,接受自己在這洪流中的無可如何,我們唯一擁有的,是追求幸福的意念,因為有追求幸福的意念,兩件不同的事可以被當作同一件事,醜陋的河水可以變成美麗的湍流。
當Rublev選擇了用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依照前輩,遵循傳統的方式去繪製聖像畫時,他就註定面臨一無可侍的虛無當中,他沒有既定傳承下來的操作方式可以依循,所有的一切都要在背負全面性失敗的恐懼中披襟斬棘。死亡作為製作的成果對於創作者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肉身的苦楚,最重要的是對於一個創作者可能性的蓋棺論定。
是枝裕和曾經說拍攝〈橫山家之味〉是對他母親逝世的一個療傷止痛的作業。「療傷」這兩個字,確實是可以稱之為是整部片最深層的基調,但〈橫山家之味〉中呈現出的療傷,並不是傳達出一種雨過天青式的豁達,也不是盡釋前嫌的溫馨,相對地,這部片中的療傷意涵,更像是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一樣,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儀式
   「連結自己和孩子的是『血』還是『時間』?」在這片中不僅以後者作為回答,在劇情結構上,更以像/不像作為一組符碼,辯證出人性中的同然/異然,最後刻畫出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分/和。血緣形成不同家庭,能力塑造不同群體,然而我們如何能在差異中學會和他人真實交流不分彼此,是本片所開展出來具人文關懷的縱深視野
對男主角而言,最重要的其實是「拍到殺人現場」這件事。這件事代表一種「偶然」與「不可複製」性。一開始他震懾於拍到這麼驚人的畫面,後來他變成猶疑:在端詳照片的過程中,放大檢視的過程中,由於一切都是出於「偶然」,所以不論是殺人犯還是死者的畫面,都沒有被「對焦」。一開始的得意,轉為失望,最後變成追尋
緩慢不中斷地帶過裸身的靜距離鏡頭,像是親手撫摸過這些被影像呈現出來的肉身細節,暗示觀眾關於全片一再呈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命題:「觀看不僅僅只能是旁觀,而是能夠透過觀看他人肉身與慾望的展演,尋回對自身肉體與慾望的親密體感。」因此全片的角色鮮少肢體接觸,卻引爆出最赤裸的慾望交流。
我們從來就不曾擁有一個不被迷惘牽絆著的生命狀態,就如同我們從來無法將自己隔絕於過去與未來堆砌而成的意念深河的推移中。我們只能夠做的,只有接受缺憾的必然,接受自己在這洪流中的無可如何,我們唯一擁有的,是追求幸福的意念,因為有追求幸福的意念,兩件不同的事可以被當作同一件事,醜陋的河水可以變成美麗的湍流。
當Rublev選擇了用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依照前輩,遵循傳統的方式去繪製聖像畫時,他就註定面臨一無可侍的虛無當中,他沒有既定傳承下來的操作方式可以依循,所有的一切都要在背負全面性失敗的恐懼中披襟斬棘。死亡作為製作的成果對於創作者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肉身的苦楚,最重要的是對於一個創作者可能性的蓋棺論定。
是枝裕和曾經說拍攝〈橫山家之味〉是對他母親逝世的一個療傷止痛的作業。「療傷」這兩個字,確實是可以稱之為是整部片最深層的基調,但〈橫山家之味〉中呈現出的療傷,並不是傳達出一種雨過天青式的豁達,也不是盡釋前嫌的溫馨,相對地,這部片中的療傷意涵,更像是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一樣,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儀式
   「連結自己和孩子的是『血』還是『時間』?」在這片中不僅以後者作為回答,在劇情結構上,更以像/不像作為一組符碼,辯證出人性中的同然/異然,最後刻畫出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分/和。血緣形成不同家庭,能力塑造不同群體,然而我們如何能在差異中學會和他人真實交流不分彼此,是本片所開展出來具人文關懷的縱深視野
對男主角而言,最重要的其實是「拍到殺人現場」這件事。這件事代表一種「偶然」與「不可複製」性。一開始他震懾於拍到這麼驚人的畫面,後來他變成猶疑:在端詳照片的過程中,放大檢視的過程中,由於一切都是出於「偶然」,所以不論是殺人犯還是死者的畫面,都沒有被「對焦」。一開始的得意,轉為失望,最後變成追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去新疆之前的一個夜晚,里昂跟我進行對話,說他發現自己的慣用模式,是明明無法真正為女人們敞開心房,對自己、對生命是帶有控制的,卻用「無條件的大愛」做為防禦機制。 他想對那些內在受傷的女人,給予她們情緒價值的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作者簡介 |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阿富汗裔美籍小說家。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父親為阿富汗外交官,母親在高中教授波斯語與歷史。1967年,由於父親的身分,在外交部協助下,一家遷移至巴黎。1980年,時值蘇聯入侵阿富汗,全家轉而前往美國,隨後獲得政治庇護。
Thumbnail
如果你們真的是我朋友,該在乎的就不會是我失敗回來的事,而是我是否真的像報導所說那樣,如果是真的,我又為什麼那麼做,你們應該要好奇這個才對。 那些我不需要向他們解釋的人拼命問,我想向他們解釋的人卻又沒人肯聽我說、沒有人問我。   在《歡迎回到三達里》的故事裡面,很大一塊講述了友情、愛情以及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Thumbnail
伊朗離我們太遠了,對於曾發生在那裡的政變,動亂,大屠殺, 在極權專政統治國家下的人民生活日常,知道的很少。 一九七九年,伊朗發生革命,巴勒維國王逃跑, 帶著激進宗教色彩上台的伊斯蘭共和黨嚴厲打壓異己, 並且對於文化與藝術創作實施審查。 芭霍兒一家人住德黑蘭的大宅,她的父親是製作傳統樂器的知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
Thumbnail
《遠山的回音》是著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繼其享譽國際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後所撰的第三本創作。遠山的回音故事背景一樣設定在阿富汗,講述一對情感深厚的兄妹因為父親在生活的壓迫下不得已決定將妹妹賣給富人而自小被迫分離而展開的故事。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去新疆之前的一個夜晚,里昂跟我進行對話,說他發現自己的慣用模式,是明明無法真正為女人們敞開心房,對自己、對生命是帶有控制的,卻用「無條件的大愛」做為防禦機制。 他想對那些內在受傷的女人,給予她們情緒價值的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作者簡介 |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阿富汗裔美籍小說家。1965年生於阿富汗喀布爾,父親為阿富汗外交官,母親在高中教授波斯語與歷史。1967年,由於父親的身分,在外交部協助下,一家遷移至巴黎。1980年,時值蘇聯入侵阿富汗,全家轉而前往美國,隨後獲得政治庇護。
Thumbnail
如果你們真的是我朋友,該在乎的就不會是我失敗回來的事,而是我是否真的像報導所說那樣,如果是真的,我又為什麼那麼做,你們應該要好奇這個才對。 那些我不需要向他們解釋的人拼命問,我想向他們解釋的人卻又沒人肯聽我說、沒有人問我。   在《歡迎回到三達里》的故事裡面,很大一塊講述了友情、愛情以及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Thumbnail
伊朗離我們太遠了,對於曾發生在那裡的政變,動亂,大屠殺, 在極權專政統治國家下的人民生活日常,知道的很少。 一九七九年,伊朗發生革命,巴勒維國王逃跑, 帶著激進宗教色彩上台的伊斯蘭共和黨嚴厲打壓異己, 並且對於文化與藝術創作實施審查。 芭霍兒一家人住德黑蘭的大宅,她的父親是製作傳統樂器的知
Thumbnail
巴西人居住的社區邀請誠治與剛從阿爾及利亞返鄉的兒子阿學,帶著未婚妻納迪婭一同前往派對,舉辦這場派對的目的,是要回報他們對巴西青年馬科斯出手相救的恩情,馬科斯的單親母親與兒時玩伴艾瑞卡熱情款待著三人,唯有馬科斯不知該如何與日本人交談,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日本人當年造的發財夢,阿學試著打開話題問起馬科斯
Thumbnail
《遠山的回音》是著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繼其享譽國際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後所撰的第三本創作。遠山的回音故事背景一樣設定在阿富汗,講述一對情感深厚的兄妹因為父親在生活的壓迫下不得已決定將妹妹賣給富人而自小被迫分離而展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