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村,坐公車就能到的現代桃花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年回高雄時,去了市立美術館看謝春德的攝影展「 微光行」,其中一幅作品是雲南梯田的空拍,層層疊疊的翠綠鮮豔分明,心中瞬間湧起想親眼見識的企盼。

但雲南太遠,只能先在台灣找將就,結果發覺新北有一處「橫山梯田」,僅是咫尺。

它其實不是祕境,只要稍加瀏覽「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的網站,就可以找到位在三芝的「橫山梯田」景點標記,它是早期的三芝鄉民墾荒闢地,依照山丘地形所開發的梯田農村,目前也是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的棲息地。

raw-image

它也不難拜訪,只要從淡水捷運站坐公車,就可以直達村子口。雖然直達車次一天只有3班,但若不幸錯過,也可以搭上於三芝下車,離村子口遠一點的班次,摸摸鼻子靠Google Map的指引認命走進去,大約40分鐘。

接近村子口前,是一條林蔭滿覆的上坡,當下眼前只見前方的樹林出口,剩下的就是枝葉扶疏與出口處的空白天光。但當走出樹徑時,坡路突然急轉直下,視野瞬間戲劇化地展開,滿谷梯田與山村赫然出現在眼前,那一刻的不真實,彷彿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場景再現: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raw-image

而當走在梯田頂端時,眼底下的山谷更像上了綠釉的傳統陶碗,充滿人性的質樸溫度,該是因為地理位置遺世獨立,橫山村躲避了現代化的摧殘,幾近與世隔絕。也因此當走近村落農舍時,古早的農活光景好似時光暫停,數十年如一日不曾改變,來自都市的自己,反而有種走錯時空的唐突。

raw-image

這是個坐公車就可以到的世外桃源,如果你也時不時對都市感到心煩,對生活感到疲倦,不妨來橫山村一趟,雖然這裡沒什麼事好做,也沒什麼人,但或許我們有時最想要的,就是不要做事,不想見人。

※ 歡迎追蹤IG:Jed08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浮的沙龍
63會員
77內容數
再近,沒出門都很遠;再遠,出門就開始變近。 旅行不用趁年輕、不用辭職、不用花光存款、不用鼓起勇氣,只要挽起背包,踏出門就行。
林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6/09
「磅!」一聲槍響,在部落不遠的山林間響徹雲霄,這是布農族獵人的歸來預告,也是射耳祭啟動的號角。射耳祭(Malahtangia),是布農族部落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也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傳統祭儀。而「射耳」兩字聽來威風,內容卻是充滿溫馨……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9
當聖貝被拋進會場時,所有的部落男子瞬間撲向眼前的地面,動作稍慢的更直接壓上搶先進場的族人身上,在混亂中拱起一團人肉堆,當時覺得如果台灣想組美式足球隊,應該首選拉阿魯哇族……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2023/03/11
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是個年輕卻刻滿傷痕,試圖療癒族群的創生祭典,但做為漢人的後代,每當想到這個祭儀背後的血淚記憶,心中總感刺痛難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193縣道往玉里,一路平緩伴隨稻浪、綠樹和原民部落,還有一個親近宜人的鐵汾瀑布...
Thumbnail
193縣道往玉里,一路平緩伴隨稻浪、綠樹和原民部落,還有一個親近宜人的鐵汾瀑布...
Thumbnail
生活會在那些不經意的日常裡輕輕揭露所有因果的情緒。 沿著初春晨風吹散的天光,火車踏過鐵軌的聲音與搖晃藏在一扇扇倏忽而逝的窗,我們在池上晃悠了三天兩夜,白天我們坐在民宿裡看著落地窗外的日出山嵐,薄霧流動在山頭的身旁... 旅行,就是在步履之間重新發現自己。
Thumbnail
生活會在那些不經意的日常裡輕輕揭露所有因果的情緒。 沿著初春晨風吹散的天光,火車踏過鐵軌的聲音與搖晃藏在一扇扇倏忽而逝的窗,我們在池上晃悠了三天兩夜,白天我們坐在民宿裡看著落地窗外的日出山嵐,薄霧流動在山頭的身旁... 旅行,就是在步履之間重新發現自己。
Thumbnail
的確也是山有小口,以爬姿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希望有機會,我們一起走一段,肯定得路,不用擔心迷路或找不到路。 是座被城市包圍的小山,每天目送第一班高鐵北上列車,也迎來第一班高鐵南下列車,接著就是週邊道路甦醒的車流不息。它穩然自處,有著自己的節奏:葉冒、葉綠、花開、葉落的輪替,吸納上山運動、泡茶聊天
Thumbnail
的確也是山有小口,以爬姿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希望有機會,我們一起走一段,肯定得路,不用擔心迷路或找不到路。 是座被城市包圍的小山,每天目送第一班高鐵北上列車,也迎來第一班高鐵南下列車,接著就是週邊道路甦醒的車流不息。它穩然自處,有著自己的節奏:葉冒、葉綠、花開、葉落的輪替,吸納上山運動、泡茶聊天
Thumbnail
無意間發現石門嵩山社區有一個百年梯田,決定一探究竟。
Thumbnail
無意間發現石門嵩山社區有一個百年梯田,決定一探究竟。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而那天天氣晴朗,艷紅色的落花在藍天白雲下飛舞著、再緩緩飄落在柏油路上時,總會讓我想起《桃花源記》的某一段:「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景色優美到忘記自己身處擁擠的台灣,宛如童話般的場景讓我充滿著幻想。 還在暈車的我,邊走邊聽著爸媽在那聊天時,心想:
Thumbnail
而那天天氣晴朗,艷紅色的落花在藍天白雲下飛舞著、再緩緩飄落在柏油路上時,總會讓我想起《桃花源記》的某一段:「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景色優美到忘記自己身處擁擠的台灣,宛如童話般的場景讓我充滿著幻想。 還在暈車的我,邊走邊聽著爸媽在那聊天時,心想:
Thumbnail
日期:2021/01/31 本來是預定一月底去桃園的 Xpark 水族館的,但是由於疫情緣故,決定改變地點。太太一直很想去桃源谷走走,所以就決定是桃源谷啦。 有很多路線可以到桃源谷,草嶺古道可以到,從大里天公廟也可以到,從宜蘭大溪也可以到,最短的路線是從貢寮的蕭家莊上去,走內寮線。
Thumbnail
日期:2021/01/31 本來是預定一月底去桃園的 Xpark 水族館的,但是由於疫情緣故,決定改變地點。太太一直很想去桃源谷走走,所以就決定是桃源谷啦。 有很多路線可以到桃源谷,草嶺古道可以到,從大里天公廟也可以到,從宜蘭大溪也可以到,最短的路線是從貢寮的蕭家莊上去,走內寮線。
Thumbnail
在縱谷裡騎車,兩側先是田,稻穗即將熟成,為茵茵綠草鑲上幾許金黃,隨風搖曳、閃閃發亮;田野之後是山,藏青色的山巒層層堆疊,雲霧沿著稜線繚繞,好似有仙人居住,踏著巨龍的背脊升天。這一路太舒坦,迎著微風愉悅地前行,專注聆聽單車輪軸傳動時,清脆而規律的答答聲,隨著節奏把煩惱向後拋。
Thumbnail
在縱谷裡騎車,兩側先是田,稻穗即將熟成,為茵茵綠草鑲上幾許金黃,隨風搖曳、閃閃發亮;田野之後是山,藏青色的山巒層層堆疊,雲霧沿著稜線繚繞,好似有仙人居住,踏著巨龍的背脊升天。這一路太舒坦,迎著微風愉悅地前行,專注聆聽單車輪軸傳動時,清脆而規律的答答聲,隨著節奏把煩惱向後拋。
Thumbnail
旅途中有些不起眼的角落,存在於景點與景點間的空間,我習慣稱之為「無處」。因為並非目光焦點,常被人們在移動過程中忽略,但若細心凝視,往往能看見比觀光勝地更在地的光景。
Thumbnail
旅途中有些不起眼的角落,存在於景點與景點間的空間,我習慣稱之為「無處」。因為並非目光焦點,常被人們在移動過程中忽略,但若細心凝視,往往能看見比觀光勝地更在地的光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